革命文藝批評家對“紅色農民”形象的不同理解——以《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暴風驟雨》為例
本文關鍵詞:革命文藝批評家對“紅色農民”形象的不同理解——以《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暴風驟雨》為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紅色農民"形象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特殊文學形象之一,是指具有"革命性"、"先進性"和"階級性"等特征的農民形象。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革命文藝批評家圍繞《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暴風驟雨》中的"紅色農民"形象探討,認為其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但面對同一個"紅色農民"形象,有人認為"過低",有人則認為"過高"。革命文藝批評家所關心的并不是文學真實性和審美價值,而是"政治上起作用"。
【作者單位】: 河南工業(yè)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關鍵詞】: 文藝批評 紅色農民形象 分歧
【基金】: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歷史的影像——中國當代文學農民形象六十年”(2014-zd-129)
【分類號】:I207.42
【正文快照】: “紅色農民”形象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特殊文學形象之一,是指具有“革命性”“先進性”和“階級性”等特征的農民形象。他們是農民中的先進分子,有革命的要求或行動,時常肩負長期的政治使命或短期的政治任務,有引領革命的示范作用和指向作用,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英雄主義色彩和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石慧;;《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與《暴風驟雨》之比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2 孫倩;;《暴風驟雨》里中間人物和反面人物形象的解讀[J];文學界(理論版);2010年08期
3 陳琦;;有關《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與《暴風驟雨》的比較分析[J];民營科技;2012年10期
4 秦林芳;《暴風驟雨》的藝術迷誤──兼談文學的民族形式問題[J];南通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2期
5 馮慶堂;黑土地的芬芳——解讀《暴風驟雨》中的文學語言[J];美與時代;2003年05期
6 黃勇;;土改的兩張面孔——《暴風驟雨》、《故鄉(xiāng)天下黃花》敘事比較[J];小說評論;2006年01期
7 易蓮媛;;自我認同及其猶疑——論《暴風驟雨》的工作隊修辭[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7年04期
8 鄒永常;;《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與《暴風驟雨》之比較[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9 孫斐娟;;被規(guī)訓的中國當代農村敘事先聲——重評《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風驟雨》[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10 劉娟;;政策的回應 時代的產物——淺析《暴風驟雨》[J];黑龍江史志;2009年2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歐陽明;史與文的交織與錯位[N];文藝報;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劉雙成;歷史語境、審美形態(tài)與文化傳播[D];西南大學;2007年
2 杜亞萍;《暴風驟雨》:從小說到電影的敘事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3 郭晶晶;論《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的異質因素[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金宰旭;《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與《暴風驟雨》的人物形象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本文關鍵詞:革命文藝批評家對“紅色農民”形象的不同理解——以《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暴風驟雨》為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956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395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