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經(jīng)·舊約》的傳記特征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08 00:39
《圣經(jīng)》本身是一部集合宗教、歷史、文學(xué)等多種屬性于一身的文化經(jīng)典,在以多元化為特征的現(xiàn)代文化語境中圣經(jīng)研究獲得了豐富的研究視角,而伴隨比較文學(xué)的興起,圣經(jīng)研究又進入了跨學(xué)科、跨文化的交叉比較研究。本文是一部以傳記理論為支撐對《圣經(jīng)·舊約》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論文,它通過以中國古代及現(xiàn)代傳記理論與作品為參照,在對《舊約》各經(jīng)卷的具體分析、對《舊約》的整體關(guān)照基礎(chǔ)上探討《舊約》具有的傳記性特征。圍繞《舊約》的傳記性特征,論文分為緒論、正文和余論三部分,正文又再分為三編來具體分析《舊約》與傳記特征的具體聯(lián)系。緒論主要介紹了三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回顧圣經(jīng)文學(xué)性研究以及傳記特征研究的現(xiàn)狀,二是介紹《舊約》中傳記性的存在,三則是探討《舊約》傳記性的生成。第一編是對《舊約》中各個傳記范疇的討論。本編分為三章。第一章討論《舊約》的傳記維度,以朱東潤傳記理論為依據(jù)分別探討《舊約》中的“真實”、“藝術(shù)”和“個性”三維度以及歷史與文學(xué)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論證《舊約》的傳記屬性。第二章對《舊約》中的傳記類別進行分析,論述了《舊約》中的人物傳記、族群傳記和自傳類別。第一節(jié)論述《舊約》敘事呈現(xiàn)的人物傳記特征,《舊約》中的人...
【文章來源】:武漢大學(xué)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301 頁
【學(xué)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舊約》傳記性之存在
第一節(jié) 圣經(jīng)傳記性研究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 《舊約》的傳記性存在
第三節(jié) 《舊約》的傳記性生成
一 文本敘述的故事化
二 紀傳體敘事的產(chǎn)生
三 流散族群歷史境況
四 早期敘事的具象化
五 口述歷史傳統(tǒng)遺跡
六 傳記記憶與教化功能
第一編 傳記相關(guān)范疇之討論
第一章 《舊約》的傳記維度
第一節(jié) 《舊約》傳記維度之一:"真實"
一 《舊約》的文本構(gòu)成
二 《舊約》的歷史價值
(一) 猶太族群的歷史實錄
(二) 《舊約》的歷史性質(zhì)
1 律法書的歷史性質(zhì)
2 歷史書的歷史性質(zhì)
3 先知書與其他典籍的歷史性質(zhì)
三 秉筆直書的歷史意識
(一) 生活于歷史敘述中的民族
1 人類的歷史記憶本能
2 美索不達米亞歷史傳統(tǒng)的影響
(二) 《舊約》敘事的實錄精神
1 直書人物原貌
2 承續(xù)前代史料
3 寓論斷于事實
(三) 《舊約》敘事的歷史姿態(tài)
第二節(jié) 《舊約》傳記維度之二:"藝術(shù)"
一 歷史書寫的文學(xué)化
(一) 歷史書寫的敘事本質(zhì)
(二) 歷史敘事與文學(xué)敘事
(三) 歷史敘事的風(fēng)格研究
(四) 歷史故事的情節(jié)編排
二 《舊約》文類的多樣性
三 個性化人物及塑造藝術(shù)
四 藝術(shù)化情節(jié)及敘事技巧
五 抒情性語言及修辭藝術(shù)
第三節(jié) 《舊約》傳記維度之三:"個性"
一 以人系事的敘事結(jié)構(gòu)
二 傳主個性的完整性
三 傳主個性的典型性
第二章 《舊約》的傳記類別
第一節(jié) 人物傳記
一 人物傳記:橫向解讀《舊約》
二 《舊約》人物傳記分布
(一) 律法書中的人物傳記
(二) 歷史書中的人物傳記
(三) 先知書中的人物傳記
(四) 智慧書及非正典文獻中的人物傳記
1 智慧書
2 非正典文獻
三、《舊約》人物傳記類別
(一) 傳記分類原則與方法
(二) 《舊約》人物傳記的分類
1 按著者身份分類
2 按傳主人數(shù)分類
3 按傳主身份分類
4 其他分類方法
四《舊約》中的傳主類型
(一) 族群領(lǐng)袖
1 家族首領(lǐng)
2 史詩英雄
3 支派士師
(二) 統(tǒng)治階層
1 帝國君主
2 南北列王
3 異族諸王
4 王室貴族
(三) 軍事將領(lǐng)
(四) 先見與先知
(五) 女性群像
(六) 其他類型
第二節(jié) 族群傳記
一 中國史傳中的族群傳記
二 地方志·民族志·族群傳記
三 "傳記化":民族志寫作的特殊形態(tài)
四 《舊約》的族群傳記特征
第三節(jié) 族群自傳
一 自傳內(nèi)涵與歷史
二 自傳類作品特征
(一) 傳主與傳者統(tǒng)一
(二) 個人生平的重組
(三) 身份認同與塑造
1 自敘者的身份
2 理想形象塑造
(四) 他者與自我擴展
三 自傳類作品價值
第三章 《舊約》傳記的宗教特征
第一節(jié) 宗教特征的生成機制
一 中國古代傳記的世俗倫理性
二 《舊約》編訂者的宗教背景
三 宗教之于猶太文化的意義
第二節(jié) 宗教因素對《舊約》傳記的滲透
一 傳記敘事的宗教化
(一) 宗教教義的顯性闡發(fā)
(二) 救世計劃:《舊約》隱性結(jié)構(gòu)
(三) 傳記敘事的"耶和華"化
(四) 傳記闡釋的宗教視角
二 傳主塑造的宗教化
(一) 傳主選擇及其宗教意義
(二) 傳記事實的宗教傾向
(三) "耶和華"與傳主動態(tài)化
(四) 傳主評價的宗教尺度
三 傳主形象的宗教意義
第二編 族群意識之探索
第一章 《舊約》中的猶太族群
第一節(jié) 有關(guān)猶太人族群性的討論
一 超越個體的"法人"性
二 關(guān)于猶太人的"民族性"
三 主、客雙位看族群形象
第二節(jié) 猶太族的生平實錄
一 希伯來人:猶太族的起源
二 以色列聯(lián)盟:猶太族群初步形成
三 以色列王朝:猶太族群意識的確立
四 南北分國及滅亡:猶太族群意識強化
五 回歸與重建:猶太族群短暫中興
第三節(jié) 充滿悖論的猶太人形象
一 悲劇與喜劇
二 宗教與科學(xué)
三 忍耐與抗爭
四 凝聚與流散
五 排他與開放
六 自律與享樂
第二章 猶太族群形象自塑
第一節(jié) 傳者與傳主的統(tǒng)一性
第二節(jié) 族群記憶的重構(gòu)過程
一 于流散中回顧歷史
二 猶太歷史記憶重組
三 猶太歷史建構(gòu)舉例
(一) 早期歷史與神話傳說
(二) 族源建構(gòu)與族群認同
(三) 重復(fù)手法與記憶強化
(四) 猶太節(jié)期與歷史經(jīng)驗
第三節(jié) 理想形象及其生成
一 揀選之民
二 契約之民
三 圣潔之民
四 律法之民
第三編 他者形象之洞察
第一章 耶和華:猶太精神的正面呈現(xiàn)
第一節(jié) 亞伯拉罕的上帝
第二節(jié) 摩西的上帝
第三節(jié) 先知的上帝
第二章 他者:猶太形象的反向擴展
第一節(jié) 異族:猶太族的他者呈現(xiàn)
一 《舊約》中的異族形象
(一) 埃及
(二) 迦南人
(三) 亞述
(四) 巴比倫
(五) 波斯
二 異族塑造的否定意識
第二節(jié) 異神:耶和華眼中的他者
第三節(jié) 拒斥他者的婚姻禁忌
第四節(jié) 族群危機敘述中的他者
余論:《舊約》傳記性之影響
一 《新約》的傳記性
二 圣徒傳記的繁榮
三 《舊約》于圣徒傳記的影響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xué)位期間論文發(fā)表情況
本文編號:3023088
【文章來源】:武漢大學(xué)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301 頁
【學(xué)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舊約》傳記性之存在
第一節(jié) 圣經(jīng)傳記性研究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 《舊約》的傳記性存在
第三節(jié) 《舊約》的傳記性生成
一 文本敘述的故事化
二 紀傳體敘事的產(chǎn)生
三 流散族群歷史境況
四 早期敘事的具象化
五 口述歷史傳統(tǒng)遺跡
六 傳記記憶與教化功能
第一編 傳記相關(guān)范疇之討論
第一章 《舊約》的傳記維度
第一節(jié) 《舊約》傳記維度之一:"真實"
一 《舊約》的文本構(gòu)成
二 《舊約》的歷史價值
(一) 猶太族群的歷史實錄
(二) 《舊約》的歷史性質(zhì)
1 律法書的歷史性質(zhì)
2 歷史書的歷史性質(zhì)
3 先知書與其他典籍的歷史性質(zhì)
三 秉筆直書的歷史意識
(一) 生活于歷史敘述中的民族
1 人類的歷史記憶本能
2 美索不達米亞歷史傳統(tǒng)的影響
(二) 《舊約》敘事的實錄精神
1 直書人物原貌
2 承續(xù)前代史料
3 寓論斷于事實
(三) 《舊約》敘事的歷史姿態(tài)
第二節(jié) 《舊約》傳記維度之二:"藝術(shù)"
一 歷史書寫的文學(xué)化
(一) 歷史書寫的敘事本質(zhì)
(二) 歷史敘事與文學(xué)敘事
(三) 歷史敘事的風(fēng)格研究
(四) 歷史故事的情節(jié)編排
二 《舊約》文類的多樣性
三 個性化人物及塑造藝術(shù)
四 藝術(shù)化情節(jié)及敘事技巧
五 抒情性語言及修辭藝術(shù)
第三節(jié) 《舊約》傳記維度之三:"個性"
一 以人系事的敘事結(jié)構(gòu)
二 傳主個性的完整性
三 傳主個性的典型性
第二章 《舊約》的傳記類別
第一節(jié) 人物傳記
一 人物傳記:橫向解讀《舊約》
二 《舊約》人物傳記分布
(一) 律法書中的人物傳記
(二) 歷史書中的人物傳記
(三) 先知書中的人物傳記
(四) 智慧書及非正典文獻中的人物傳記
1 智慧書
2 非正典文獻
三、《舊約》人物傳記類別
(一) 傳記分類原則與方法
(二) 《舊約》人物傳記的分類
1 按著者身份分類
2 按傳主人數(shù)分類
3 按傳主身份分類
4 其他分類方法
四《舊約》中的傳主類型
(一) 族群領(lǐng)袖
1 家族首領(lǐng)
2 史詩英雄
3 支派士師
(二) 統(tǒng)治階層
1 帝國君主
2 南北列王
3 異族諸王
4 王室貴族
(三) 軍事將領(lǐng)
(四) 先見與先知
(五) 女性群像
(六) 其他類型
第二節(jié) 族群傳記
一 中國史傳中的族群傳記
二 地方志·民族志·族群傳記
三 "傳記化":民族志寫作的特殊形態(tài)
四 《舊約》的族群傳記特征
第三節(jié) 族群自傳
一 自傳內(nèi)涵與歷史
二 自傳類作品特征
(一) 傳主與傳者統(tǒng)一
(二) 個人生平的重組
(三) 身份認同與塑造
1 自敘者的身份
2 理想形象塑造
(四) 他者與自我擴展
三 自傳類作品價值
第三章 《舊約》傳記的宗教特征
第一節(jié) 宗教特征的生成機制
一 中國古代傳記的世俗倫理性
二 《舊約》編訂者的宗教背景
三 宗教之于猶太文化的意義
第二節(jié) 宗教因素對《舊約》傳記的滲透
一 傳記敘事的宗教化
(一) 宗教教義的顯性闡發(fā)
(二) 救世計劃:《舊約》隱性結(jié)構(gòu)
(三) 傳記敘事的"耶和華"化
(四) 傳記闡釋的宗教視角
二 傳主塑造的宗教化
(一) 傳主選擇及其宗教意義
(二) 傳記事實的宗教傾向
(三) "耶和華"與傳主動態(tài)化
(四) 傳主評價的宗教尺度
三 傳主形象的宗教意義
第二編 族群意識之探索
第一章 《舊約》中的猶太族群
第一節(jié) 有關(guān)猶太人族群性的討論
一 超越個體的"法人"性
二 關(guān)于猶太人的"民族性"
三 主、客雙位看族群形象
第二節(jié) 猶太族的生平實錄
一 希伯來人:猶太族的起源
二 以色列聯(lián)盟:猶太族群初步形成
三 以色列王朝:猶太族群意識的確立
四 南北分國及滅亡:猶太族群意識強化
五 回歸與重建:猶太族群短暫中興
第三節(jié) 充滿悖論的猶太人形象
一 悲劇與喜劇
二 宗教與科學(xué)
三 忍耐與抗爭
四 凝聚與流散
五 排他與開放
六 自律與享樂
第二章 猶太族群形象自塑
第一節(jié) 傳者與傳主的統(tǒng)一性
第二節(jié) 族群記憶的重構(gòu)過程
一 于流散中回顧歷史
二 猶太歷史記憶重組
三 猶太歷史建構(gòu)舉例
(一) 早期歷史與神話傳說
(二) 族源建構(gòu)與族群認同
(三) 重復(fù)手法與記憶強化
(四) 猶太節(jié)期與歷史經(jīng)驗
第三節(jié) 理想形象及其生成
一 揀選之民
二 契約之民
三 圣潔之民
四 律法之民
第三編 他者形象之洞察
第一章 耶和華:猶太精神的正面呈現(xiàn)
第一節(jié) 亞伯拉罕的上帝
第二節(jié) 摩西的上帝
第三節(jié) 先知的上帝
第二章 他者:猶太形象的反向擴展
第一節(jié) 異族:猶太族的他者呈現(xiàn)
一 《舊約》中的異族形象
(一) 埃及
(二) 迦南人
(三) 亞述
(四) 巴比倫
(五) 波斯
二 異族塑造的否定意識
第二節(jié) 異神:耶和華眼中的他者
第三節(jié) 拒斥他者的婚姻禁忌
第四節(jié) 族群危機敘述中的他者
余論:《舊約》傳記性之影響
一 《新約》的傳記性
二 圣徒傳記的繁榮
三 《舊約》于圣徒傳記的影響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xué)位期間論文發(fā)表情況
本文編號:30230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302308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