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近代文學及文藝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07 12:06
近代之前,文化一直是沿著一條東學西漸的方向傳播的,東方文明的傳入促進了歐洲的發(fā)展。率先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歐洲反過來開始了對東方的西勢東漸的殖民侵略。19世紀末,中國和韓國在相差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接連被帝國主義國家打開門戶,開始走上了曲折的近代之路。中、韓兩國的近代文學正是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發(fā)生與發(fā)展的。 在這篇論文中,本人試圖通過對中、韓近代文學和文藝思想的考察,來發(fā)現(xiàn)兩國近代文學和文藝思想所具有的同質(zhì)性和異質(zhì)性。中、韓兩國的近代文學和文藝思想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僅靠一兩篇論文無疑是不能作非常全面和細致的考察的。因此,本文主要是通過具有代表性的近代文學現(xiàn)象和代表性近代文人的文藝思想與理論,來對中、韓兩國的近代文學和文藝思想的發(fā)展情形和特征作一個整體性的概述。全文共分為五部分。 引論:從總體上提出了本文的寫作目的以及中、韓兩國近代文學和文藝思想之異同的表現(xiàn)及原因。中、韓兩國進入近代以后,各自的文學和文藝思想開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同樣面對著殖民化的民族危機和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兩國文人開始從文學方面積極探求救亡圖存之路。因此,近代的中、韓文學都是以解救國難、啟蒙民眾為目的的,這就使得兩國文學在很大程度上帶有極大的相似性。但近代民族意識的覺醒又促使兩國文學各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和內(nèi)在實質(zhì)。 第一章:中、韓近代文藝思想形成的背景。中國在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中被英國打開國門之后,開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諸領域發(fā)生了變革。清朝的知識分子對國家和民族的安危十分擔心,他們開始積極地向西方學習,以企求解救國難。與此同時,清政府率先提出了改革的主張,展開了洋務運動。然而,洋務運動這種枝節(jié)性的改革措施并不能使清政府擺脫困境,甲午戰(zhàn)爭中,中國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缎脸髼l約》簽訂之后,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救亡圖存成了中國民眾的最強心聲,知識文人們更是以啟蒙民眾、救亡圖存為己任。以康有為和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和倡導辛亥革命的革命派在政治改革的同時,展開了文學救國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近代文學在內(nèi)容和形式方面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和革新。韓國在1860年被西方列強打開門戶
【學位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05
【中圖分類】:I206.5;I312
本文編號:2813319
【學位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05
【中圖分類】:I206.5;I3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潔;中國近代文學變革的文化困境[J];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2 關冰冰;走向西方的日本近代文學的起點——進化論與坪內(nèi)逍遙的小說改良[J];東北師大學報;2002年03期
3 趙利民;審美與功利的對峙與互補——論中國近代文學觀念中的文學價值取向[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1998年04期
4 郭延禮;在中西文化交匯中的中國近代文學理論[J];東岳論叢;1999年01期
5 陳居淵;龔自珍的創(chuàng)作個性與思想[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6 黃蔚;21世紀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的走向——訪中國近代文學學會副會長管林教授[J];廣東社會科學;2001年04期
7 朱文華;西學東漸與中國近代文學的萌芽[J];廣東社會科學;1994年05期
8 張求會;新體例的成就與不足─—《中國近代文學發(fā)展史》略評[J];廣東社會科學;1994年06期
9 丘鑄昌;近代思潮與近代文學[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10 左鵬軍;“中國近代文學”學科建設的若干思考[J];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本文編號:28133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281331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