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澤賢治童話中的“身體暴力”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04 18:38
宮澤賢治的諸多作品存在形態(tài)各異的“暴力”敘事。本文以石崗直美(2004)的“時期劃分”為依據(jù),以賢治“學生時代”等5個時期創(chuàng)作、發(fā)表的36篇童話為研究對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基于約翰·加爾通(2006)、Etienne G等(2002)的暴力理論,運用文本分析方法,探究了“身體暴力”在賢治不同時期童話中的表現(xiàn)形式、特征及其思想內涵,得出了以下結論。第一,5個時期“身體暴力”的表現(xiàn)形式。(1)表現(xiàn)形式共計17種,98次。(2)各時期表現(xiàn)形式種類均超過5種,其中“上京時代”、“教師時代”均為8種,同居首位;“教師時代”次數(shù)最多,共計33次。(3)主要表現(xiàn)形式中,“學生時代”、“教師時代”均為“殺害”,“上京時代”、“羅須地人協(xié)會時代”、“病床時代”分別是“自然災害”、“虐待”、“自我犧牲”。第二,各時期“身體暴力”的特征及其思想內涵。(1)學生時代,以“個人間暴力”的“殺害”類暴力為主,“負面施暴”中的主要施暴者均受到懲罰,凸顯了作者嫉惡如仇、追求公平正義的思想,同時表達了對勞動者的關注與同情。(2)上京時代,“自然災害”為主要暴力形式,它贊頌了民眾的抗災精神;“體罰”暴力以“正面施暴”形式多次出現(xiàn),反映了“因果報應”的佛教思想;(3)教師時代,“殺害”類暴力再次居于首位,以“人類”為代表的施暴者均受到不同形式的懲罰,作者批判了人類的殺害殘暴行為,體現(xiàn)了其“不殺生”的宗教思想;其次,“戰(zhàn)爭”、“自我犧牲”暴力首次出現(xiàn),分別表達了作者反對戰(zhàn)爭、祈求和平與追求人格獨立的思想。(4)羅須地人協(xié)會時代,主要施暴者為“資本家”、“農民”。其中,前者最終遭到勞動者的暴力反抗,表達了作者對“暴力革命”的認同;農民之間的暴力行為折射出賢治的“愚人精神”。(5)病床時代,“自我犧牲”、“自然災害”、“戰(zhàn)爭”3種暴力形式再次出現(xiàn),“自我犧牲”頌揚了奉獻自我的利他主義精神,“自然災害”體現(xiàn)了作者關心人民疾苦、同情勞動者的思想情感!皯(zhàn)爭”暴力則滲透了參戰(zhàn)將士的孤獨情感,體現(xiàn)了戰(zhàn)爭帶來的身心傷害,表達了期望回歸自我、遠離紛擾的人生宿愿。最后,本文認為“個人因素”、“宗教信仰”與“社會時勢”是宮澤賢治創(chuàng)作“暴力童話”的原因。
【學位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I313.078
本文編號:2812445
【學位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I313.07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沈雅禎;張躍飛;;淺談宮澤賢治童話作品中“自我犧牲”精神的成因[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5年12期
2 馬麗麗;;論宮澤賢治童話作品對現(xiàn)實的批判[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7期
3 張志偉,吳哲敏;關于自我犧牲的心理機制分析[J];江漢論壇;1999年03期
4 宋鋼;;作為一門學科的和平研究[J];政治學研究;1989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夢;加爾通和平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丁文霞;宮澤賢治文學與基督教[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124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281244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