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個孩子》與《浮世畸零人》中的生命政治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I561.0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海峰;車京蔚;;淺談萊辛《拉奧孔》詩畫觀[J];中國民族博覽;2019年09期
2 章燕;;論萊辛《金色筆記》中的話語形式[J];國外文學;2017年03期
3 蔣麗;;“詩畫異質(zhì)”與“詩畫同源”之辯[J];青年文學家;2017年09期
4 文慧;阿萊辛斯基[J];世界美術;1988年01期
5 張葆成;萊辛釋亞里斯多德悲劇功用論[J];外國文學評論;1989年02期
6 蘇音;;布萊辛頓夫人——一位主辦沙龍的英國婦女[J];文化譯叢;1989年01期
7 申文林;;萊辛簡明年譜[J];新鄉(xiāng)師范學院學報;1982年03期
8 曾健坤;;萊辛作品中女性人物生存焦慮存在主義解讀[J];湖南社會科學;2017年03期
9 張琪;;萊辛《我的父親母親》中的戰(zhàn)爭創(chuàng)傷書寫[J];當代外國文學;2016年03期
10 才云鵬;;審視分裂的文明,給萊辛一個最完整的評價[J];出版廣角;201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陳驀;;藝術消費:超越純娛樂的審美再創(chuàng)造——萊辛劇評的現(xiàn)實意義[A];民族文化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研究論叢(第一輯)[C];2011年
2 孫立;;萊辛的詩畫界說與中國古典抒情詩的空間結(jié)構(gòu)[A];東方叢刊(1992年第3輯 總第3輯)[C];1992年
3 蔡圣勤;段承穎;;論萊辛小說中的女性之“逃避自由”[A];中國非洲研究評論·非洲文學專輯(2016)總第六輯[C];2018年
4 鄢然;;從《金色筆記》看萊辛的女性政治意識與敘事策略[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郭林;萊辛:英國文壇常青樹[N];光明日報;2013年
2 夏榆;萊辛做客中國[N];南方周末;2007年
3 徐魯;春天里坐火車去看萊辛[N];中華讀書報;2002年
4 本報記者 夏榆邋實習生 林怡靜;萊辛:“在任何場合都是異類”[N];南方周末;2007年
5 曹雪萍;萊辛書銷量平平 “諾獎效應”失靈[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6 康慨;萊辛作品太多出版商很犯難[N];中華讀書報;2007年
7 黃梅;萊辛寫貓[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8 季國平;呼喚中國的萊辛[N];人民日報;2009年
9 記者 孫行之;對貓的眷戀與孤獨有關[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3年
10 本報記者 李婧璇 編譯;萊辛:布滿挫折的生活讓我成為作家[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蘇丹;歷史理性精神的生長[D];武漢大學;2015年
2 蔣花;壓抑的自我,異化的人生[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李杉杉;多麗絲·萊辛非洲題材作品中的“邊緣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4 姜仁鳳;萊辛主要小說中的空間與自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5 張琪;論多麗絲·萊辛太空小說中的文化身份探尋[D];湘潭大學;2014年
6 鄧琳娜;生命的體驗 自我的超越[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7 譚萬敏;多麗絲·萊辛小說中的身體話語研究[D];西南大學;2016年
8 顏文潔;《金色筆記》的符號學解讀[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9 黃春燕;多麗絲·萊辛敘事中的雜糅修辭策略研究[D];南京大學;2016年
10 岳峰;二十世紀英國小說中的非洲形象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杭欣;萊辛的異托邦書寫:《第五個孩子》和《浮世畸零人》的?率浇庾x[D];江南大學;2019年
2 逵雅萍;《第五個孩子》與《浮世畸零人》中的生命政治[D];湖南師范大學;2019年
3 馬冰;萊辛《野草在歌唱》中歸屬感對瑪麗身份塑造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9年
4 王青璐;《幸存者回憶錄》的自傳書寫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年
5 王瑋s,
本文編號:26759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267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