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審美活動主體“非復(fù)調(diào)”對話關(guān)系視角下的《防守》解析
[Abstract]:Critics generally think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Bakhtin and Nabokov's literary aesthetics. Bakhtin admires polyphonic novels, while Nabokov affirms the author's absolute authority. However, Bakhtin's analysis of the "other" and "I" in aesthetic activities, that is, the dialogue mode between the author and the protagonist, is dynamic and multivariate. If Bakhtin focuses on the equal dialogue between the author and the protagonist in Dostoevsky's Poetics, The author and the protagonist in Aesthetic activities emphasize the author's overlooking construction of the protagonist and the work as a whole, which reveals the unequal and "non-polypho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esthetic subjects. While Nabokov's statement that the author was always present, nature also pointed out 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of the author and the protagonist. It can be said that Bakhtin and Nabokov have differences in generality and there are commonalities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 activity subjects.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gam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thor and the protagonist in Nabokov's novel "Defen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equal dialogue between the aesthetic subject of Bakhtin and his works in order to expand the interpretation space of Bakhtin's theory and Nabokov's creation.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基金】:2015年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東正教與俄羅斯文學(xué)”子項目“東正教與俄羅斯文學(xué)中的國家形象構(gòu)建”(項目編號:15ZDB092) 江蘇高校優(yōu)勢學(xué)科建設(shè)工程資助項目(優(yōu)勢學(xué)科代碼:20110101) 2013年南京師范大學(xué)優(yōu)秀博士學(xué)位論文培育計劃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712.07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永祥;;巴赫金的關(guān)系哲學(xué)[J];時代文學(xué)(雙月上半月);2009年05期
2 彭克巽;巴赫金的小說創(chuàng)作美學(xué)[J];蘇聯(lián)文學(xué);1988年06期
3 黃梅;也說巴赫金[J];外國文學(xué)評論;1989年01期
4 趙一凡;;巴赫金:語言與思想的對話[J];讀書;1990年04期
5 鄭濱;巴赫金在20年代[J];蘇聯(lián)文學(xué)聯(lián)刊;1991年05期
6 彭克巽;巴赫金的學(xué)術(shù)生涯、藝術(shù)哲學(xué)和審美視角[J];國外文學(xué);1993年04期
7 梅蘭;國外巴赫金研究概況[J];外國文學(xué)研究;2001年04期
8 陳士部;試論巴赫金的怪誕現(xiàn)實主義[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1年02期
9 周繼武;試論巴赫金的怪誕現(xiàn)實主義[J];徐州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1年03期
10 夏忠憲;;關(guān)于巴赫金研究的采訪[J];外國文學(xué)動態(tài);2003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曾軍;;問題意識的對話——關(guān)于中國巴赫金接受30年的回顧與反思[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xué)界第七屆學(xué)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xué)·歷史·文學(xué)學(xué)科卷[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廖四平;獨樹一幟的巴赫金研究[N];文藝報;2009年
2 錢中文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研究所;理論是可以常青的[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0年
3 錢中文;巴赫金研究的新成果[N];中華讀書報;2002年
4 湘潭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 季水河 劉中望;學(xué)術(shù)對話·學(xué)理詮釋·學(xué)科建設(shè)[N];社會科學(xué)報;2004年
5 駱陀;上帝與被放逐的作者[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4條
1 宋春香;狂歡的宗教之維—巴赫金狂歡理論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xué);2008年
2 張素玫;與巴赫金對話[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6年
3 吳承篤;巴赫金詩學(xué)理論概觀[D];山東大學(xué);2006年
4 周衛(wèi)忠;巴赫金詩學(xué)的雙重性思想[D];浙江大學(xué);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力浠;巴赫金狂歡化理論視角下的《十日談》研究[D];渤海大學(xué);2015年
2 嚴靜;[D];西安外國語大學(xué);2016年
3 陳明;《土生子》的對話理論解讀[D];華北電力大學(xué)(北京);2016年
4 田盼;論《他們眼望上蒼》中的狂歡化[D];四川師范大學(xué);2016年
5 王春輝;論巴赫金的文學(xué)觀[D];曲阜師范大學(xué);2002年
6 梁艷;巴赫金小說哲學(xué)的雙重性[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8年
7 滕翠欽;巴赫金理論語境下狂歡節(jié)的敘事策略及其理論悖論[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05年
8 李安;巴赫金論:時空坐標中的狂歡[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2年
9 胡威;巴赫金狂歡詩學(xué)的雙重性研究[D];信陽師范學(xué)院;2014年
10 王瑾;巴赫金文體理論研究[D];揚州大學(xué);2002年
,本文編號:23433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2343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