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蘇聯(lián)小說中的生存焦慮
發(fā)布時間:2018-01-05 05:29
本文關(guān)鍵詞:后蘇聯(lián)小說中的生存焦慮 出處:《外國文學(xué)》2016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后蘇聯(lián)小說 身份焦慮 生存焦慮 存在探索
【摘要】:經(jīng)歷過蘇聯(lián)解體的俄羅斯作家們在故事講述中總繞不開"生存焦慮"這一主題。他們在自傳色彩比較濃的敘事中呈現(xiàn)生存焦慮的內(nèi)涵,并對其根源進行挖掘。社會轉(zhuǎn)型期的無序帶來了社會公共空間的混亂和排斥、家庭私密空間的萎縮和漠然,進而使得個體被動或主動地成為出局者,由此帶來了生存焦慮和身份焦慮。究其深層原因是社會公共空間中對話者的缺席,家庭私密空間中家人身份的缺失等。然而,后蘇聯(lián)小說中的存在探索并沒有就此止步,小說主人公多選擇聽從內(nèi)心的呼喚,尋找和堅守自我價值。
[Abstract]:Russian writers who have experienced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story tell about the theme of " survival anxiety " . They present the connotation of survival anxiety in the narrative of self - transmission color , and excavate the root causes . The disorder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brings about the confusion and exclusion of public spaces in society , the lack of family identity in the private space of the family , etc . The deep reason is that the absence of the interlocutors in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society , the lack of family status in the private space of the family , etc .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小說中的蘇聯(lián)形象研究”(14YJC75202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wù)費專項資金
【分類號】:I512.074
【正文快照】: 俄羅斯年近花甲的文學(xué)工作者克留科夫(ВладимирКрюков)在《身份認(rèn)同之經(jīng)驗》(“Опытсамоопределения”)一文中寫道:“曾有個國度,在那里我找不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后來,過去被切斷并被抹去。但我并沒有邁著精神飽滿的步伐進入新生活。我成了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甘麗;;《時時刻刻》里的生存焦慮[J];長春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3年01期
2 嚴(yán)美紅;;金錢與道德的雙重枷鎖——《諾斯托羅莫》中生存焦慮下的道德選擇[J];牡丹江大學(xué)學(xué)報;2012年12期
3 黃赤強;賀一舟;;從語言張力看人性荒誕——福特小說《好兵》倫理主題解讀[J];作家;2011年12期
4 白陳英;梁意意;;《巨型收音機》中都市空間與中產(chǎn)階級生存焦慮[J];現(xiàn)代語文(學(xué)術(shù)綜合版);2014年03期
5 ;[J];;年期
,本文編號:13817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138177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