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獻三字格中象聲成分考察
本文關鍵詞:古文獻三字格中象聲成分考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雙音重疊象聲詞經常與單音動詞或形容詞組合成ABB短語,隨著句子結構的變化和語義指向的轉移,一部分象聲詞的擬聲色彩逐漸淡化,最終其獨立性喪失,變成黏附成分。與此同時,進入三字格中的一部分典型的象聲詞,如果其模擬的是常見的聲響,這種聲響又容易引起人們對相關事物或狀態(tài)的聯(lián)想,那么這個象聲詞就可能產生語義的轉移。
【作者單位】: 湖北師范學院文學院;
【關鍵詞】: 象聲詞 語義虛化 語義轉移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編號:14FYY005)
【分類號】:H13
【正文快照】: 在梳理歷代文獻語料的基礎上,我們對象聲詞的歷史發(fā)展進行了考察。考察發(fā)現(xiàn),一部分曾經可以自由運用的雙音重疊象聲詞,進入ABB結構后,其擬聲色彩逐漸弱化,最終其獨立性喪失,變成黏附成分。與此同時,進入三字格中的一部分典型的象聲成分,其語義和詞性也發(fā)生了轉移。那么,象聲詞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同字格[J];中等醫(yī)學教育;1998年04期
2 ;每期一款[J];老年教育(書畫藝術);2008年02期
3 金芝馥;;三字格慣用語淺探[J];青海師專學報;1988年03期
4 倪家耀;通感、直感與“二字格”[J];科技英語學習;2000年08期
5 朱玉榮;漫談字格在臨帖學書中的功能[J];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6 汪樹福;;三字格疊字的修辭功能[J];當代修辭學;1982年03期
7 祝注先;;關于“不…不…”這一格式[J];語文教學與研究;1982年04期
8 郭蕾;劉洪泉;;淺談漢語三字格慣用語的英譯[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9 陳偉平;;硬筆楷書結構談(續(xù)) 結構中的幾個小秘密:各類字形在字格中的位置安排[J];青少年書法;2008年11期
10 王新宇;;三字格聚合詞初探[J];語文學刊;2009年15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溫傳偉;在Word中編輯語文試卷小技巧[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2年
2 貫云;灌云創(chuàng)新基層監(jiān)管方式[N];江蘇經濟報;2006年
3 深圳市北師大南山附中 楊先武;品味語言不應只注重華美[N];中國教師報;2009年
4 記者 譚勇;幾何重心并非美學重心[N];湖北日報;2000年
5 劉麗芬 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漢俄特色標題文化解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薛瀟璨;論“1+2”型三字格的音義錯位[D];南昌大學;2012年
2 付婷;漢語三字格的英譯對策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3 鄭婷;三字格熟語的文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4 尉明華;《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三字格與四字格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5 韓麗;從翻譯適應選擇論看中醫(yī)術語三字格的英譯[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古文獻三字格中象聲成分考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23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482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