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時期漢語教科書《官話急就篇》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日本明治時期漢語教科書《官話急就篇》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日本著名教育家宮島大八所編寫的漢語教科書《官話急就篇》從編者本人在中國留學的切身體會出發(fā),又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經(jīng)驗,比之當時及其它的漢語教材語音更加標準、內(nèi)容更加生動有趣、語句更加簡潔精煉,又因其是便于攜帶的袖珍型教本,因此深受廣大漢語學習者的歡迎。該書從明治到后來的大正時代曾修訂印刷過一百七十余次,成為日本漢語教育史上再版數(shù)量最多的漢語教科書,在日本漢語教育界被譽為二戰(zhàn)前的經(jīng)典漢語教科書。對《官話急就篇》的研究主要從教材的編纂背景入手,整理了教材的版本流變,從語音、詞匯、語法的變化及改進分析其先進的語言意識,進而發(fā)掘教材所體現(xiàn)的教學意識,本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部分,這部分主要介紹研究明治時期漢語教科書的目的及意義,梳理了國內(nèi)外學者的相關(guān)研究成果,介紹了《官話急就篇》的研究現(xiàn)狀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敘述漢語教科書《官話急就篇》概況,對其編纂背景、版本流變以及作者宮島大八進行了具體的介紹。第三章從語音意識、詞匯意識、語法意識三個方面介紹了《官話急就篇》所體現(xiàn)的先進的語言意識。第四章從會話教學意識、背誦教學意識兩個方面介紹了《官話急就篇》所體現(xiàn)的先進的教學意識。第五章明確了《官話急就篇》對日本漢語教育史所做出的杰出貢獻及其對當今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一些啟示。本文在研究時,主要采用了文獻法、統(tǒng)計法、比較法以及分析歸納相結(jié)合的方法。對《官話急就篇》的研究一方面是為世界漢語教育史的研究提供新成果,另一方面希望能夠為對外漢語教材建設(shè)提供參考,為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做出貢獻。
【關(guān)鍵詞】:《官話急就篇》 語言意識 教學意識 啟示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195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5-9
- 第1章 緒論9-14
- 1.1 研究緣起、目的9-10
- 1.2 研究現(xiàn)狀10-12
- 1.2.1 對日本近代以來漢語教材的研究10-12
- 1.2.2 對《官話急就篇》的研究12
- 1.3 研究方法12-14
- 1.3.1 文獻法12-13
- 1.3.2 統(tǒng)計法13
- 1.3.3 比較法13
- 1.3.4 分析歸納法13-14
- 第2章 《官話急就篇》概述14-27
- 2.1 作者的生平與貢獻14-17
- 2.2 教材的由來及版本流變17-24
- 2.3 教材的編纂背景:24-27
- 第3章 《官話急就篇》所體現(xiàn)的語言意識27-39
- 3.1 《官話急就篇》所體現(xiàn)的語音意識27-31
- 3.1.1 提出句重音27-29
- 3.1.2 關(guān)注連續(xù)變調(diào)29-30
- 3.1.3 列舉多音字30-31
- 3.2 《官話急就篇》所體現(xiàn)的詞匯意識31-34
- 3.2.1 詞匯的選擇32-33
- 3.2.2 詞匯的變化33-34
- 3.3 《官話急就篇》所體現(xiàn)的語法意識34-39
- 3.3.1 常用構(gòu)詞法35
- 3.3.2 主要句式35-39
- 第4章 《官話急就篇》所體現(xiàn)的教學意識39-47
- 4.1 《官話急就篇》所體現(xiàn)的會話教學意識39-44
- 4.1.1 會話情景類型39-42
- 4.1.2 對答形式結(jié)構(gòu)42-44
- 4.2 《官話急就篇》所體現(xiàn)的背誦教學意識44-47
- 第5章《官話急就篇》對當今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啟示47-52
- 5.1 重視把文化因素融入到語言教學中47-48
- 5.1.1 禮貌用語的使用47-48
- 5.1.2 親屬稱謂的使用48
- 5.2 在枯燥的教材內(nèi)容中加入興趣點48-49
- 5.3 將話題與交際功能結(jié)合起來49-50
- 5.4 教材內(nèi)容組織安排符合語言規(guī)律50-52
- 結(jié)語52-55
- 參考文獻55-58
- 致謝5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淼;;評《〈急就篇〉研究》[J];歷史研究;1964年Z1期
2 姚淦銘;論王國維於《急就篇》之研究[J];鐵道師院學報;1990年01期
3 劉偉杰;;《急就篇》亡佚文獻考[J];濰坊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4 張傳官;;談《急就篇》等秦漢字書的性質(zhì)——與張金光先生商榷[J];辭書研究;2012年03期
5 陳黎明;;《急就篇》用字初探[J];中國語文;1996年06期
6 丁毅華,陳國忠;《急就篇》的史料價值[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7 楊劍橋;關(guān)于“不借”[J];辭書研究;1980年03期
8 宋承吉,趙鳳玉;“參”字源于甲骨文[J];人參研究;1995年03期
9 啟星;;;[J];語文學習;1983年04期
10 連登崗;《急就篇》“老復丁”釋義辨[J];漢字文化;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2011級博士生 王海波;古代蒙學教材的因與革[N];光明日報;2014年
2 ;現(xiàn)存最古老識字教材引關(guān)注[N];團結(jié)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海波;蒙學簡論[D];曲阜師范大學;2014年
2 劉偉杰;《急就篇》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永野千繪(NAGANO CHIE);近代日本漢語教材《急就篇》相關(guān)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15年
2 張博;日本明治時期漢語教科書《官話急就篇》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3 趙松濤;《急就篇》再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4 韋素麗;顏師古《急就篇注》整理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5 李小茹;王應麟《急就篇補注》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關(guān)鍵詞:日本明治時期漢語教科書《官話急就篇》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366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43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