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語言的人類理解與機器“理解”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07 07:19
自然語言是相對于人工語言來說的,它是人類表達思維和用來交際的工具。自然語言理解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研究的計算機科學領域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重要方向。自然語言理解研究能使人和計算機用自然語言進行有效通信,并讓計算機能產(chǎn)生人所期待的響應的各種理論和方法。用自然語言和計算機進行通信,這是人類的夢想,同時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但在計算機科學高度發(fā)達的今天,自然語言理解似乎成就不大,甚至是長期的停滯不前,造成這種后果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人類把自然語言過于簡單化,認為語言不過是一個符號系統(tǒng),計算機可以很好地對其進行處理,但其實自然語言的復雜性和模糊性遠遠超出人類的想象,并且具有很強的文化性和語境關聯(lián)性。二是自然語言理解的內(nèi)在機制滿足不了對自然語言進行處理的要求,因為自然語言理解系統(tǒng)是線性地對輸入的話語進行詞語析分和意義對比,而人類理解自然語言則具有很強的整體性,即對外界輸入感官的事物進行整體的把握,理解是認知活動的基礎。基于這兩個自然語言理解的問題,本文試圖從研究人類對自然語言的理解入手,找出人類理解的本質(zhì),然后總結(jié)出各種自然語言理解系統(tǒng)的共同本質(zhì)屬性,通過與人類理解的對比,找出自然語言理解...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1章 人類理解研究
1.1 人類理解研究簡述
1.2 人類理解的起源
1.2.1 理性與經(jīng)驗的交融
1.2.2 主體間性的前提條件
1.2.3 人類的理解存在
1.3 人類理解的本質(zhì)
1.3.1 感覺和注意
1.3.2 知覺和反省
1.3.3 內(nèi)化和比較
1.4 人類理解的基本特征
1.4.1 基礎性和無意識性
1.4.2 理解的主體差異性和語境依賴性
1.4.3 理解的整體性和完形性
第2章 自然語言理解研究
2.1 機器"理解"的物質(zhì)條件
2.1.1 機器"理解"的"眼"、"耳"和"腦"—"理解"的硬件
2.1.2 機器"理解"的"芯"—"理解"的軟件
2.2 機器"理解"的一般過程和本質(zhì)
2.3 機器"理解"的迷宮
2.3.1 自然語言的復雜性和模糊性
2.3.2 機器"理解"的"理發(fā)師悖論"
第3章 人類理解啟示錄
3.1 兩種理解的對比分析
3.1.1 前理解和后理解
3.1.2 理解和非理解
3.2 自然語言理解的可能出路和前景展望
3.2.1 "芯"技術(shù)和"腦"容量
3.2.2 期待的"升"和"降"
3.2.3 自然語言理解仿生學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析認知視角下的語篇連貫——從一則廣告談起[J]. 何維娜,李勇忠.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3)
[2]從語言處理的復雜性與高效性看聯(lián)結(jié)主義[J]. 崔剛.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7(05)
[3]自然語言理解研究[J]. 王小波.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5(02)
[4]自然語言理解研究的若干基本問題的討論[J]. 張玨成.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4)
[5]關于漢語信息處理的認識及其研究方略[J]. 俞士汶,朱學鋒. 語言文字應用. 2002(02)
[6]普通語言學理論與機器翻譯[J]. 樊重芳.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04)
[7]自然語言理解研究綜述[J]. 郭艷華,周昌樂. 杭州電子工業(yè)學院學報. 2000(01)
[8]關于自然語言理解的理解[J]. 周錫令. 語言文字應用. 1997(04)
本文編號:3481419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1章 人類理解研究
1.1 人類理解研究簡述
1.2 人類理解的起源
1.2.1 理性與經(jīng)驗的交融
1.2.2 主體間性的前提條件
1.2.3 人類的理解存在
1.3 人類理解的本質(zhì)
1.3.1 感覺和注意
1.3.2 知覺和反省
1.3.3 內(nèi)化和比較
1.4 人類理解的基本特征
1.4.1 基礎性和無意識性
1.4.2 理解的主體差異性和語境依賴性
1.4.3 理解的整體性和完形性
第2章 自然語言理解研究
2.1 機器"理解"的物質(zhì)條件
2.1.1 機器"理解"的"眼"、"耳"和"腦"—"理解"的硬件
2.1.2 機器"理解"的"芯"—"理解"的軟件
2.2 機器"理解"的一般過程和本質(zhì)
2.3 機器"理解"的迷宮
2.3.1 自然語言的復雜性和模糊性
2.3.2 機器"理解"的"理發(fā)師悖論"
第3章 人類理解啟示錄
3.1 兩種理解的對比分析
3.1.1 前理解和后理解
3.1.2 理解和非理解
3.2 自然語言理解的可能出路和前景展望
3.2.1 "芯"技術(shù)和"腦"容量
3.2.2 期待的"升"和"降"
3.2.3 自然語言理解仿生學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析認知視角下的語篇連貫——從一則廣告談起[J]. 何維娜,李勇忠.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3)
[2]從語言處理的復雜性與高效性看聯(lián)結(jié)主義[J]. 崔剛.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7(05)
[3]自然語言理解研究[J]. 王小波.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5(02)
[4]自然語言理解研究的若干基本問題的討論[J]. 張玨成.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4)
[5]關于漢語信息處理的認識及其研究方略[J]. 俞士汶,朱學鋒. 語言文字應用. 2002(02)
[6]普通語言學理論與機器翻譯[J]. 樊重芳.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04)
[7]自然語言理解研究綜述[J]. 郭艷華,周昌樂. 杭州電子工業(yè)學院學報. 2000(01)
[8]關于自然語言理解的理解[J]. 周錫令. 語言文字應用. 1997(04)
本文編號:34814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48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