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中用作“伊”之字考釋
本文關鍵詞:古文字中用作“伊”之字考釋
【摘要】:叔夷旽、鐘及清華簡中釋讀作"伊"之字的右旁,是從卜辭中有斜筆或橫筆的"幾"字演變來的,由于"伊"、"幾"古音讀音相近,因此這些從"幾"得聲之字在銘文及簡文中讀作"伊"。另外,中山王■銅器銘文中用作"也"的"■"字,其所從"■"旁很可能也是從卜辭中有斜筆的"幾"字演變來的。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古文字 清華簡 幾 中山王銅器 也
【基金】:江蘇高校優(yōu)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APD) 南京大學中國文學與東亞文明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資助項目 南京大學985工程項目經(jīng)費資助出版項目 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見戰(zhàn)國秦漢簡帛綜合研究”(13YYB003)
【分類號】:H131
【正文快照】: 清華簡《良臣》篇記述了黃帝至春秋時期著名君主的良臣,其中有關于商湯及其良臣的內(nèi)容(本文采用寬式隸定):湯有伊尹,有伊陟,有臣扈。1簡文中出現(xiàn)了伊尹、伊陟、臣扈這些商代的名臣,只是《尚書》、《史記》所載伊陟和臣扈是太戊之臣,與簡文所載的為商湯之臣有所不同。在這句中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學勤;李零;;平山三器與中山國史的若干問題[J];考古學報;1979年02期
2 朱德熙;裘錫圭;;平山中山王墓銅器銘文的初步研究[J];文物;1979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良寶;;戰(zhàn)國韓魏銘文考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2 丁進;;利簋銘“歲鼎克”的再認識——兼論“歲星當空”諸說的困難[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3 張捷;;“黑”詞義與文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4 李蕓;;《說文解字》中的“俘虜”[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2期
5 傅道彬;《屯》卦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6 馬銀琴;;子夏居西河與三晉之地《詩》的傳播[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7 徐廣才;;《天問》“死則又育”、“后帝不若”再釋[J];北方論叢;2012年01期
8 李學勤;論殷墟卜辭的新星[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9 鄒曉麗;從文化學的角度看漢字構形的史料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10 李學勤;;續(xù)說晉侯邦父與楊Y轠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馮時;;郭沫若《金文所無考》補正[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2 郭萬青;;《國語》中的“曰”字與“云”字分析[A];《國學論衡》(第四輯)[C];2007年
3 吳良寶;;續(xù)說“梁冢,
本文編號:9804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980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