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東南晉語知莊章組聲母的讀音類型及演變層次
本文關鍵詞:晉東南晉語知莊章組聲母的讀音類型及演變層次
【摘要】:文章在調查了50個方言點的基礎上,系統(tǒng)梳理了晉東南晉語知莊章組聲母的讀音情況,認為晉東南晉語知莊章組聲母分為兩種類型:合一型和二分型。在二分型方言中,有的方言是先以開合口為條件,再按照等、攝的不同發(fā)生變化,有的方言是先以等為條件,先分為知莊組和知三章組,知三章組再按照開合口、韻攝的不同發(fā)生變化。在此基礎上,文章討論了兩種讀音類型的演變層次,認為只有二分型的沁源、景鳳沁源、王和沁源方言與合一型中古知莊章精組合一為[ts]組的方言之間可能存在前后發(fā)展的演變關系,而二分型的其他方言與合一型方言之間則不存在演變關系。與山西晉語其他片相比,晉東南晉語知莊章組聲母的分合很有特點。
【作者單位】: 長治學院中文系;
【關鍵詞】: 晉東南晉語 知莊章組 讀音類型 演變層次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3YJC740097) 2012年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晉東南晉語語音比較研究” 2013年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項目編號:2013267)的資助
【分類號】:H172.2
【正文快照】: 引言本文中的晉東南晉語?指位于山西省東南部有入盧的方言。晉東南處于晉冀豫三省交界地帶,晉東南晉語東與河北東南部晉語相連,南與豫北晉語毗鄰,西與中原官話相望,北與晉語腹地相鄰。晉東南晉語分布在長治、長治縣、屯留、長子、黎城、潞城、平順、壺關、沁縣、武鄉(xiāng)、沁源、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正輝;官話區(qū)方言分ts t■的類型[J];方言;1990年01期
2 岳立靜;日照方言知莊章和精見端的讀音類型[J];方言;2005年03期
3 蔣冀騁;;《回回藥方》阿漢對音與《中原音韻》“章、知、莊”三系的讀音[J];古漢語研究;2007年01期
4 麥耘;關于章組聲母翹舌化的動因問題[J];古漢語研究;1994年01期
5 張世方;;東北方言知系聲母的演變[J];漢語學報;2009年01期
6 李樹儼;中古知莊章三組聲紐在隆德方言中的演變——兼論寧夏境內方言分ts ts的類型[J];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01期
7 李行杰;知莊章流變考論[J];青島師專學報;1994年02期
8 王臨惠;晉南方言知莊章組聲母研究[J];語文研究;2001年01期
9 趙彤;山西方言的知、照系聲母[J];語文研究;2001年04期
10 桑宇紅;衡水方言中古知莊章三組聲母字的讀音[J];語文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建國;湘語果攝字的歷史層次[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2 蔡麗華;;《青郊雜著》與《五方元音》聲母之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3 孫立新;;關中方言的“的”字以及與之有關的幾個問題[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4 曹強;王玉鼎;;古疑影母在海原方言中的演變[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5 馬樂樂;;《中原音韻》與《中州音韻》比較研究概述[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6 李清桓;亦論《五方元音》的入聲[J];北方論叢;2003年06期
7 馬君花;;中古入聲韻在《資治通鑒音注》中的演變[J];北方語言論叢;2011年00期
8 馬君花;;中古入聲韻在《資治通鑒音注》中的演變[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9 郭沈青;西北方言全濁清化的年代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10 方路平;;羅山方言中古知莊章三組聲母的讀音[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進安;;《韻學集成》與《古今韻會舉要》的關系[A];海峽兩岸辭書學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馮蒸;;滿文標音《正音切韻指掌》研究[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輯)[C];1993年
3 林華東;;從閩南話復合詞“同素異序”現(xiàn)象論漢語的類型學特征[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鳳梅;古齊魯語聲母系統(tǒng)構擬[D];南開大學;2010年
2 邱磊;鄂東北江淮官話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洪梅;中古入聲韻在明清韻書中的演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秦曰龍;清抄本《五音通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阮大瞿越(Nguy(?)n (?)i C(?) Vi(?)t;十七世紀越南漢字音(A類)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6 蘆蘭花;湟水流域漢語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吳媛;陜西關中西府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孫越川;四川西南官話語音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9 周傲生;《切韻》的音韻格局[D];浙江大學;2008年
10 葉曉鋒;漢語方言語音的類型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相晉;濮陽縣方言語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張雪麗;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詞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張艷華;《四聲通解》今俗音音系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劉靜;山西大同方言的實詞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郭貞彥;山西文水(裴會村)話語音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金發(fā);《馬氏等音》音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7 林文;《附釋文互注禮部韻略》多音字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k文霞;李,
本文編號:9549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954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