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山西新絳方言的兒化、子尾和重疊

發(fā)布時間:2017-09-26 05:05

  本文關鍵詞:山西新絳方言的兒化、子尾和重疊


  更多相關文章: 新絳方言 兒化 子尾 重疊 重疊后綴


【摘要】:新絳縣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地區(qū)北部,歷史悠久,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新絳方言屬于中原官話汾河片中的絳州小片,絳州小片包括山西南部的新絳縣、絳縣、垣曲縣、聞喜縣、夏縣、萬榮縣、稷山縣、侯馬市、襄汾縣和沁水縣等10個縣市,其中聞喜、稷山、侯馬、襄汾與新絳縣接壤。 本文針對新絳方言中的兒化、子尾和重疊進行了系統(tǒng)的搜集、整理和對比,不僅對這三種形式做了靜態(tài)的描寫,還試圖從動態(tài)發(fā)展的角度,通過對比新老派和相鄰縣市對每一種形式的使用情況,來考察其活躍程度和地域性特點。 論文先介紹了新絳縣的歷史、地理情況和新絳方言的特點,再從構(gòu)詞形式、語法功能和表義功能三個方面對新絳方言的兒化、子尾和重疊進行了描述,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礎上對這三種形式進行了對比分析,并對其年齡差異和地域性差異做了比較。本文的主要觀點如下: 同子尾和重疊形式相比,新絳方言中的“兒”化形式最豐富,“兒”化最主要的功能是表小指愛!白印蔽沧钪饕谋砹x功能是將形容詞、動詞和部分量詞變?yōu)槊~。新絳方言中名詞單純重疊式數(shù)量很少,大量存在的是重疊后綴式!皟骸被、“子”尾和重疊都能改變詞性,表小稱。新絳方言汾南話和汾北話這三種形式在使用范圍上存在差異性,與周邊縣市方言相比,也有自己的獨特性。新絳方言的新老派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AA兒/子”和動詞重疊“AA”式的使用數(shù)量上。
【關鍵詞】:新絳方言 兒化 子尾 重疊 重疊后綴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7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錄7-8
  • 第一章 緒論8-17
  • 1.1 歷史沿革及地理人文概況8
  • 1.2 新絳方言概況8-11
  • 1.3 本文研究背景與現(xiàn)狀11-13
  • 1.4 本文研究目的、方法和語料來源13-17
  • 第二章 新絳方言的兒化17-29
  • 2.1 新絳方言兒化詞的構(gòu)成形式17-24
  • 2.2 新絳方言兒化的語法功能24-26
  • 2.3 新絳方言兒化的表義功能26-29
  • 第三章 新絳方言的“子”尾29-39
  • 3.1 新絳方言“子”尾詞的構(gòu)成形式29-35
  • 3.2 新絳方言子尾的語法功能35-36
  • 3.3 新絳方言“子”尾的表義功能36-39
  • 第四章 新絳方言的重疊39-54
  • 4.1 新絳方言重疊詞的構(gòu)成形式39-46
  • 4.2 新絳方言重疊的語法功能46-47
  • 4.3 新絳方言重疊的表義功能47-54
  • 第五章 新絳方言兒化、子尾和重疊的特點54-62
  • 5.1 新絳方言兒化、子尾和重疊之間的比較54-57
  • 5.2 新絳方言兒化、子尾和重疊的內(nèi)部與外部差異性57-59
  • 5.3 新絳方言新老派兒化、子尾和重疊使用情況比較59-62
  • 結(jié)語62-64
  • 參考文獻64-66
  • 致謝66-67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研究成果6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艷;王曉亮;;東北方言中形容詞重疊類型及功能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2 ;漢語方言詞語調(diào)查條目表[J];方言;2003年01期

3 沈明;山西方言的小稱[J];方言;2003年04期

4 胡光斌;遵義方言兒化的分布與作用[J];方言;2005年01期

5 辛永芬;;河南浚縣方言的子變韻[J];方言;2006年03期

6 白蘭;張明輝;;AABB重疊式研究綜述[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7 蘇俊波;;丹江方言的小稱[J];漢語學報;2009年04期

8 董秀芳;;漢語詞綴的性質(zhì)與漢語詞法特點[J];漢語學習;2005年06期

9 蔡萍;;山西新絳方言名詞研究[J];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蔣宗許;古代漢語詞尾縱橫談[J];綿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9年06期



本文編號:92160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92160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19c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