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學(xué)齡前兒童隱喻能力實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26 01:21

  本文關(guān)鍵詞:中國學(xué)齡前兒童隱喻能力實證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概念隱喻理論 隱喻能力 漢語學(xué)齡前兒童


【摘要】:人們對隱喻的研究已持續(xù)了兩千多年。在西方修辭學(xué)界,隱喻起初被認為是人類語言的一種修辭手法。隨后,語言學(xué)家和哲學(xué)家相繼提出了許多隱喻理論。萊考夫和約翰遜在1980年提出了著名的概念隱喻理論。該理論認為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修辭手法,更是一種人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從那時起,隱喻研究從認知角度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隱喻在人類語言和行為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隱喻能力是人類的一種基本能力,它與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同等重要。為了更好地了解人們隱喻能力的發(fā)展趨勢,對兒童進行隱喻能力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國內(nèi)外關(guān)于兒童隱喻能力的研究不在少數(shù),但基于概念隱喻理論的中國學(xué)齡前兒童隱喻能力研究鮮有存在,尤其是將概念隱喻與其他隱喻類別進行對比研究以及概念隱喻理論項下三種概念隱喻類型之間進行對比研究。本研究以概念隱喻理論為基礎(chǔ),旨在調(diào)查漢語學(xué)齡前兒童(3至6歲)的隱喻能力現(xiàn)狀。作者從一所普通幼兒園隨機選取了123名兒童(63女,60男)作為研究被試。研究由兩項任務(wù)組成:圖片配對部分和句子理解部分。所有被試材料均選自前人研究和權(quán)威網(wǎng)站中列舉的經(jīng)典圖片和例句,并以兒童語言將其進行修改,使之易于被試理解。作為一項實證研究,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研究假設(shè):1).漢語學(xué)齡前兒童在早期可表現(xiàn)出一定的隱喻能力。2).年齡和性別是影響兒童隱喻能力的重要因素。3).兒童隱喻能力因不同隱喻類別而異。本研究將收集的數(shù)據(jù)通過評分標準轉(zhuǎn)換后采用SPSS16.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谘芯考僭O(shè)而提出的五個具體研究問題得到逐一討論并解答。其主要研究結(jié)果如下:1).隱喻能力可在中國學(xué)齡前兒童的早期出現(xiàn)。該研究中被試組最小年齡為三歲,由此可推斷出三歲幼兒已具有一定的隱喻能力。2).年齡是影響兒童隱喻能力的重要因素。年齡越大,兒童隱喻能力表現(xiàn)越突出,即兒童隱喻能力隨年齡增長而不斷發(fā)展。3).性別因素未對兒童隱喻能力產(chǎn)生重大影響。4).兒童隱喻能力是否因不同隱喻類別而異取決于對“隱喻類別”的界定:當概念隱喻與形態(tài)隱喻相比較時,此不同隱喻類別可對兒童隱喻能力結(jié)果造成顯著差異;而對概念隱喻理論項下三種不同概念隱喻類別進行比較研究時,此不同概念隱喻類別未對兒童隱喻能力結(jié)果造成顯著差異;谏鲜龇治雠c討論,本文對漢語學(xué)前兒童隱喻能力的主要特征進行了描述。本文通過對漢語學(xué)齡前兒童隱喻能力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研究,針對學(xué)前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議,為學(xué)齡前兒童隱喻能力研究貢獻了微薄之力。此外,本文在一定程度上為概念隱喻理論提供了佐證:隱喻無處不在,它既是一種語言修辭手法又是一種思維方式。
【關(guān)鍵詞】:概念隱喻理論 隱喻能力 漢語學(xué)齡前兒童
【學(xué)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5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2-15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2-13
  • 1.2 Research Hypothesis13-14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4-15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5-30
  • 2.1 Evolution of Different Views on Metaphor15-18
  • 2.1.1 The traditional views15-17
  • 2.1.1.1 Comparison theory16
  • 2.1.1.2 Substitution theory16
  • 2.1.1.3 Interaction theory16-17
  • 2.1.2 The cognitive view--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17-18
  • 2.2 Definition of Metaphoric Competence18-20
  • 2.2.1 Definitions of Metaphoric Competence in the West and in China18-19
  • 2.2.2 A working definition of metaphoric competence used in this thesis19-20
  • 2.3 An Overview of Studies on Children’s Metaphoric Competence20-26
  • 2.3.1 Previous studies on children’s metaphoric competence in the West20-24
  • 2.3.2 Previous studies on children’s metaphoric competence in China24-26
  • 2.4 Limitations of previous studies26-27
  • 2.5 Typ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27-30
  • Chapter 3 Research Methodology30-37
  • 3.1 Research Questions30
  • 3.2 Participants30-31
  • 3.3 Materials31-33
  • 3.4 Procedures33-35
  • 3.4.1 Procedure for the Picture Matching Part33-34
  • 3.4.2 Procedure for the Sentence Comprehension Part34-35
  • 3.5 Data Collection and Coding35-37
  • Chapter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s37-58
  • 4.1 Results of Participants’ Performance in the Picture Matching Part37-44
  • 4.1.1 Age-related Findings37-41
  • 4.1.2 Gender-related Findings41-43
  • 4.1.3 Type-related Findings43-44
  • 4.2 Results of Participants’ Performance in the Sentence Comprehension Part44-49
  • 4.2.1 Age-related Findings45-46
  • 4.2.2 Gender-related Findings46-47
  • 4.2.3 Type-related Findings47-49
  • 4.3 Discussions49-56
  • 4.3.1 Discussion based on Age-related findings49-52
  • 4.3.1.1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First Research Question49-50
  • 4.3.1.2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Third Research Question50-52
  • 4.3.2 Discussion based on Gender-related findings (the Fourth Research Question)52-53
  • 4.3.3 Discussion based on Type-related findings53-56
  • 4.3.3.1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Second Research Question53-55
  • 4.3.3.2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Fifth Research Question55-56
  • 4.4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metaphoric competence56-58
  • Chapter 5 Conclusion58-61
  • 5.1 Summary of major findings58
  • 5.2 Implication of the study58-60
  • 5.3 Limitation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60-61
  • References61-65
  • Appendix A65-66
  • Appendix B概念隱喻理解測試題66-67
  • 在校期間研究成果及發(fā)表的學(xué)術(shù)論文67-68
  • Acknowledgement6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孔靖平;;從認知角度看學(xué)生隱喻能力的培養(yǎng)[J];成都大學(xué)學(xué)報(教育科學(xué)版);2007年05期

2 張琰;;隱喻能力與構(gòu)式傳承[J];貴州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0年01期

3 石磊;劉振前;;隱喻能力研究:現(xiàn)狀與問題[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學(xué)報);2010年03期

4 朱振英;胡愛華;;淺析二語學(xué)習(xí)者隱喻能力的培養(yǎng)[J];重慶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2年14期

5 袁鳳識;許保芳;王立非;;再論隱喻能力的定義[J];外語教學(xué);2012年05期

6 周榕;兒童時間隱喻能力發(fā)展趨勢初探[J];現(xiàn)代外語;2003年03期

7 任風(fēng)雷;;隱喻意識,隱喻能力和二語習(xí)得[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05年04期

8 夏麗云;;隱喻能力、概念流利與二語習(xí)得——一項對中國學(xué)生二語概念體系的調(diào)查研究[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7年08期

9 熊錕;;論二語學(xué)習(xí)者隱喻能力的培養(yǎng)[J];聊城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3期

10 吳麗丹;;外語隱喻能力培養(yǎng)新探[J];廣州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錢萍;;隱喻智力理論述評[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xué)學(xué)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韓泰鉉;弱智人群的隱喻能力[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3年

中國碩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明;隱喻教學(xué)對外語學(xué)習(xí)者隱喻能力發(fā)展的影響[D];中南大學(xué);2008年

2 陳姣;中學(xué)生隱喻能力與寫作水平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xué);2015年

3 張超;中國學(xué)齡前兒童隱喻能力實證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xué);2015年

4 岳鳳霞;非英語專業(yè)學(xué)生隱喻能力的培養(yǎng)[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8年

5 許力珩;隱喻能力培養(yǎng)初探[D];黑龍江大學(xué);2009年

6 張靖;中國學(xué)前兒童隱喻能力調(diào)查[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6年

7 王瑾;中國英語專業(yè)學(xué)生的隱喻能力研究[D];揚州大學(xué);2006年

8 趙茜;接受式隱喻能力與英語閱讀水平相關(guān)性[D];西南大學(xué);2008年

9 蘇芳;隱喻能力與外語教學(xué)[D];蘇州大學(xué);2001年

10 史麗艷;隱喻能力與交際能力關(guān)系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5年

,

本文編號:92068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92068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efab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