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搭配詞典兼類詞詞類標注實證研究
本文關鍵詞:漢語搭配詞典兼類詞詞類標注實證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搭配詞典 兼類詞 詞類標注 《現(xiàn)代漢語實詞搭配詞典》 雙層詞類范疇化理論模型
【摘要】:詞類是漢語語法研究的老大難問題,而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詞類標注中,兼類問題長期以來被視為一大難點,處理起來尤為棘手。兼類詞的詞類判斷是否正確影響到其整個微觀結構,可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以往對兼類詞的研究涉及語料庫語言學、詞典學、認知語言學等領域。就詞典學領域而言,學者們對兼類詞的研究涉及在語文詞典中研究兼類詞或某類兼類詞或兼類詞的某個側面,而在搭配詞典中對兼類詞的研究尚未涉及。詞語搭配的研究在語言教學、詞典編纂、翻譯、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一部規(guī)范的搭配詞典對于詞語搭配的學習與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搭配詞典的編纂既要遵循詞典編纂的原則,又要考慮到搭配詞典本身的獨特性,而兼類詞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使其在搭配詞典中的詞類處理更加需要引起詞典編纂者足夠的重視。本文結合雙層詞類范疇化理論模型,基于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結合《現(xiàn)代漢語常用詞表》,以《現(xiàn)代漢語實詞搭配詞典》為基點,對所提取的150個詞條在該詞典中的詞類標注和基于語料庫調查的詞類判斷進行對比,就兼類問題做出調查研究,找出兼類詞的詞類標注存在的問題并探究其出現(xiàn)偏差的內在原因,最終對兼類詞的詞類標注進行改進完善。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該詞典中的詞類標注與基于語料庫調查的詞類判斷存在很大的差異,未能真實全面地反映詞條在社群語言層面的詞類現(xiàn)狀,存在詞典編纂者人為減少兼類詞的現(xiàn)象。而出現(xiàn)偏差的原因可歸結為:在詞典編纂過程中,編纂者對簡略原則的錯誤堅守以及未使用大型語料庫進行使用模式的調查。本文對兼類詞的詞類標注在漢語搭配詞典中的實證研究,對兼類詞的本體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就詞典編纂本身而言也是一個進步,可使詞典用戶受益其中,同時對語言教學、翻譯、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搭配詞典 兼類詞 詞類標注 《現(xiàn)代漢語實詞搭配詞典》 雙層詞類范疇化理論模型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4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Acknowledgement7-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2-16
- 1.1 Rationale of the Study12-14
- 1.2 Objectives of the Study14-15
- 1.3 Layout of the Thesis15-16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6-34
- 2.1 Definitions16-21
- 2.1.1 Definitions of Multiple Class Membership16-19
- 2.1.2 Definitions of Collocation19-21
- 2.2 Studies on Multiple Class Membership21-28
- 2.3 Studies on Collocation28-29
- 2.4 Studies on Collocation Dictionaries29-33
- 2.5 Summary33-34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34-41
- 3.1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the Two-Level Word Class Categorization Model34-38
- 3.1.1 Complex Systems Theory34-36
- 3.1.2 Usage-Based Theory36-37
- 3.1.3 Theory of Norms and Exploitations37-38
- 3.2 Main Contents of the Two-Level Word Class Categorization Model38-40
- 3.3 Summary40-41
- Chapter Four Research Design41-45
- 4.1 The Selection of the Dictionary41-42
- 4.2 The Selection of the Corpus42-43
- 4.3 Data Collection43
- 4.4 Data Processing43-45
- Chapter Five Results and Discussion45-70
- 5.1 Results45-47
- 5.2 Discussion47-69
- 5.2.1 The Infeasibility of the Principle of Simplicity48-52
- 5.2.2 The Validity of Corpus-Based Usage Patterns Surveys52-69
- 5.2.2.1 Multi-Category Words Recognized by the Corpus Analysis which are Labeledas Words with Single Class in CDMCNW52-60
- 5.2.2.1.1 Set of Two-Category Words52-58
- 5.2.2.1.2 Set of Three-Category Words58-60
- 5.2.2.2 Multi-Category Words Recognized by both the Dictionary Representation andthe Corpus Analysis60-63
- 5.2.2.2.1 Inconsistency Set60-62
- 5.2.2.2.2 Consistency Set62-63
- 5.2.2.3 Discussion and Case Studies63-69
- 5.3 Summary69-70
- Chapter Six Conclusion70-74
- 6.1 Major Findings70-71
- 6.2 Implications71-72
- 6.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72-74
- 6.3.1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73
- 6.3.2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73-74
- References74-83
- Appendices83-98
- Appendix 1: Word Class Labeling of 150 Items in CDMCNW83-85
- Appendix 2: Word Class Recognition of 150 Items According to Corpus Survey..7485-87
- Appendix 3: A Comparison of 150 Items between in CDMCNW and in the Modern Chinese Corpus of CCL87-91
- Appendix 4: Items in Set of Two-Category Words91-93
- Appendix 5: Items in Set of Three-Category Words93-94
- Appendix 6: Items in Inconsistency Set94-95
- Appendix 7: Items in Consistency Set95-96
- Appendix 8: A Comparison of 72 Multi-Category Words According to Corpus Analysis which are Treated as Words with Single Class in CDMCNW96-98
- Appendix 9: A Comparison of 15 Items which are Recognized as Multi-Category Words in CDMCNW and through Corpus Analysis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萬久富,王芳;《宋書》復音詞中的兼類詞[J];廣西社會科學;2003年09期
2 鞏曉;漢維語兼類詞對比研究[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3 張文國;;景頗語動名兼類詞的分化[J];民族語文;2007年02期
4 歐俊勇;;漢語兼類詞與詞類活用及其他跨類詞的幾個區(qū)別標準[J];清遠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5 馬丹丹;;《左傳》兼類詞類型舉隅[J];咸寧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6 李敏;周明海;;現(xiàn)代漢語兼類詞成因探究的困難[J];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7 鄧明;;試論古漢語兼類詞消減的自我調節(jié)系統(tǒng)[J];晉中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8 朱城;從“王、雨、衣、軍” 看先秦“名兼動”式兼類詞[J];鄂西大學學報;1986年01期
9 陸福慶;;試論兼類詞的義項建立原則[J];辭書研究;1987年01期
10 張存鍔;從兼類詞“衣”說“活用”與“兼類”[J];蘇州大學學報;198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王潔;荀恩東;宋柔;;兼類詞排歧的一種方法[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俞士汶;段慧明;朱學鋒;;語言工程中同形及兼類詞語的處理策略[A];自然語言理解與機器翻譯——全國第六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3 張亞旭;劉友誼;舒華;王黎;;漢語句子中雙音節(jié)兼類詞句法分析歷程初探[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4 范瀟瀟;;甲級詞中的兼類詞在對外漢語教材中的分布情況分析——以《漢語教程》為例[A];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3年
5 陳桂成;;說“像”及“似的、一樣、一般”[A];福建省辭書學會2003年會論文集[C];2003年
6 劉濤;楊亦鳴;趙侖;;現(xiàn)代漢語動名兼類詞認知的ERP研究[A];2005年中國神經(jīng)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姜自霞;陳曉;李玉梅;靳光瑾;黃昌寧;;試論區(qū)別詞的詞性鑒別能力[A];內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駐馬店高級中學 李繼新;文言文斷句技巧解析[N];駐馬店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允善;基于中韓平行語料庫的《紅樓夢》動介兼類詞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2 屈剛;英漢雙語短語對齊[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3 夏全勝;漢語名詞、動詞和動名兼類詞語義加工的ERP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紀紅;對外漢語教學中副區(qū)兼類詞研究[D];安徽大學;2014年
2 趙s,
本文編號:9067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906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