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歷史方言研究的扛鼎之作——評劉曉南教授《宋代四川語音研究》
本文關鍵詞:漢語歷史方言研究的扛鼎之作——評劉曉南教授《宋代四川語音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方言研究 漢語歷史 語音研究 魯國堯 扛鼎之作 通押 曉南 宋代詩 用韻 韻部
【摘要】:正漢語方音史研究是漢語歷史方言研究的重要陣地之一。就宋代而言,學術界已對大北京地區(qū)、山東、河南、江浙、福建、江西、湖南等七大地區(qū)的方音作了較為系統的研究,而地處西南的四川語音尚未見全面系統的研究,復旦大學劉曉南教授(2012)的最新著作《宋代四川語音研究》(簡稱《宋代四川》)則恰好填補了這項空白。宋代漢語歷史語音的研究"需要先分時代、分地區(qū)完成若干本專著","這樣的專著多多益善,我們熱忱歡迎。"(劉曉南、魯國堯2002)《宋
【作者單位】: 邵陽學院中文系;南京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方言研究;漢語歷史;語音研究;魯國堯;扛鼎之作;通押;曉南;宋代詩;用韻;韻部;
【分類號】:H17
【正文快照】: 漢語方音史研究是漢語歷史方言研究的重要陣地之一。就宋代而言,學術界已對大北京地區(qū)、山東、河南、江浙、福建、江西、湖南等七大地區(qū)的方音作了較為系統的研究,而地處西南的四川語音尚未見全面系統的研究,復旦大學劉曉南教授(2012)的最新著作《宋代四川語音研究》(簡稱《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劉曉南,魯國堯;學術是鏈[J];古漢語研究;2002年01期
2 魯國堯;論“歷史文獻考證法”與“歷史比較法”的結合——兼議漢語研究中的“犬馬鬼魅法則”[J];古漢語研究;2003年01期
3 劉曉南;;南宋崇安二劉詩文用韻與閩北方言[J];中國語文;1998年03期
4 劉曉南;;試論宋代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葉音及其語音根據[J];語文研究;2012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唐七元;;試談《菽園雜記》的方言學價值[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2 秦敏;;現代語言學思想的濫觴——簡評《古韻標準》的方言比證法[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3 劉曉南;朱熹與閩方言[J];方言;2001年01期
4 鄧享璋;;閩中方言的■韻[J];方言;2010年03期
5 劉曉南;唐宋近體詩借韻的語音依據與語料價值[J];古漢語研究;1999年01期
6 劉曉南;宋代文士用韻與宋代通語及方言[J];古漢語研究;2001年01期
7 郭錫良;音韻問題答梅祖麟[J];古漢語研究;2003年03期
8 丁治民;;《古尊宿語錄》偈頌用韻考[J];古漢語研究;2010年03期
9 蔡麗華;;當代音韻學一部比較研究的范式之作——讀《閩臺閩南方言韻書比較研究》[J];古漢語研究;2011年02期
10 孫宜志;;《西儒耳目資》音系研究的幾個主要問題[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1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王進安;《韻學集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2 王樹瑛;《朱子語類》問句系統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3 周建姣;東漢磚文虛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鄧享璋;閩北、閩中方言語音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5 王冰;北朝漢語復音詞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蔡麗華;王應電《聲韻會通》與《韻要粗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7 吳姍姍;四部福安方言韻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8 張楚;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接受史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星君;《昭通方言疏證》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2 錢毅;宋代潼川府路詩人用韻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謝榮娥;明清竟陵代表詩文用韻與現代天門方音[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4 薛志霞;中原官話汾河片方言白讀層與宋代西北方音的比較研究[D];山西大學;2005年
5 孫國旺;盛唐文用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凱;晚唐律賦三大家用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靜;近代漢語韻尾發(fā)展演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8 陳建軍;李孝光詩文用韻研究[D];溫州大學;2007年
9 鄭萌;《金元戲曲方言考》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10 章江艷;《全宋詩》南宋江西詩人用楙研究[D];南昌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劉曉南;論朱熹詩騷葉音的語音根據及其價值[J];古漢語研究;2003年04期
2 劉曉南;朱熹葉音本意考[J];古漢語研究;2004年03期
3 賴江基;吳h胨止旁峽糩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86年03期
4 陳紹齡;郝錫炯;;峨眉音系[J];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59年01期
5 劉曉南,羅雪梅;宋代四川詩人用韻及宋代通語音變若干問題[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6 劉曉南;;重新認識宋人葉音[J];語文研究;2006年04期
7 劉曉南;;宋代四川方音概貌及“閩蜀相近”現象[J];語文研究;2008年02期
8 魯國堯;;“顏之推謎題”及其半解(上)[J];中國語文;2002年06期
9 魯國堯;;“顏之推謎題”及其半解(下)[J];中國語文;2003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錢毅;宋代江浙詩韻研究[D];揚州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曹正義;近代文獻與方言研究[J];文史哲;1984年03期
2 ;《方言》一九七九年創(chuàng)刊以來總目錄[J];方言;1985年03期
3 陳立中;;評陳山青《汨羅長樂方言研究》[J];云夢學刊;2008年02期
4 藤原與一;華學誠;;方言學的未來[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5 彭志雄;;一套獨具創(chuàng)新意義的方言研究叢書[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6 蒲向明;;隴南北部方言稱謂詞考釋舉隅[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普馳達嶺;;《彝語方言研究》出版[J];民族語文;2011年03期
8 高同英;;山東沂南方言中“麥”字的讀音考源[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6年07期
9 楊增適;;《維西漢語方言詞典》讀后[J];辭書研究;2008年03期
10 田志軍;;16世紀的興寧客家方言[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邱尚仁;邱笑宸;;江西概況與江西方言及方言文化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張嘉星;;西洋傳教士閩南方言研究述略[A];論閩南文化:第三屆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5年
3 李春曉;;《說文解字六書疏證》所引方俗考[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4 張紹麒;姜嵐;張文峰;侯仁魁;;膠東半島方言電子語音語料庫的研制與方言電子語音詞典編纂[A];2004年辭書與數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蘇金智;;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中的雙語雙方言問題[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6 張嘉星;;西方傳教士與閩南方言辭書[A];海峽兩岸辭書學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王偉;;也談方言島問題[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8 柳春;于洪志;李永宏;武光利;;甘肅臨夏方言回腔元音格局研究[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吳曉芳;;評《閩南方言大詞典》[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10 張瀅;曹文;;大連方言單字調實驗研究[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王巷扉 通訊員 范正民;全國重點非遺專著《慶元方言研究》面市[N];麗水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王錦華;大同方言研究的三駕馬車[N];大同日報;2011年
3 周政;方言是地域文化研究的活化石[N];安康日報;2007年
4 記者 李靜;“第四屆官話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市舉行[N];安康日報;2007年
5 華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 邵慧君邋甘于恩;多元化的嶺南方言值得珍惜與保留[N];南方日報;2007年
6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院 邵則遂;淺談?chuàng)P雄方言研究后繼乏人的原因[N];光明日報;2007年
7 李竹深;閩南方言用字之我見[N];閩南日報;2008年
8 記者 梁婷;搶救深圳方言追尋文化之根[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9 周曉東邋錢月航;搶救常州方言在行動[N];常州日報;2007年
10 董琨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所長 研究員 博導);瑕不掩瑜的優(yōu)秀辭書[N];中華讀書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阮詠梅;浙江溫嶺方言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2 鐘江華;湖南張家界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3 肖萍;江西吳城方言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4 柳春;甘肅臨夏方言回腔語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杜鳳梅;古齊魯語聲母系統構擬[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杜曉萍;十九世紀外國傳教士所撰福建閩南方言文獻語音和詞匯系統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7 田阡子;東亞語言復合元音的類型及淵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郭建華;山西方言“子”綴研究[D];河北大學;2012年
9 [k淑娟;古o"姙三P心理R諍^概念X4奮_Y系}q及其kw史演媻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10 趙紅梅;漢語方言詞匯語義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子華;河曲方言詞綴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逯全秀;莒南方言語音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呂昭君;山西交城方言代詞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高倩;河北南皮方言語音調查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5 張虹;商河方言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易霞霞;湖南省岳陽縣筻口鎮(zhèn)方言語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孫夫榮;山東莒縣方言語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高秋娟;山東嘉祥方言詞綴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顏峰;郯城(重坊)方言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10 朱永莉;桃源縣方言語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8981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898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