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級階段蒙古漢語學習者的假設復句教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針對中級階段蒙古漢語學習者的假設復句教學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蒙古學生 假設復句 對比分析 偏誤分析 教學研究
【摘要】:雖然以前的語言學家對漢語假設復句做過研究,但是對外漢語教學方面還沒涉及到漢語和蒙語之對比分析以及蒙古學生在習得假設復句時常常出現(xiàn)的偏誤。因此,筆者在此研究余地之上對漢語和蒙語假設復句進行研究。由于漢語和蒙語分屬于不同的語系,漢語是分析語,而蒙語是黏著語,所以兩種語言的假設復句的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漢語假設復句邏輯語義、結構層次等方面復雜了許多,因此蒙古學生在漢語假設復句教學以及使用過程中存在著一定難度。本文首先對漢蒙假設復句進行對比,分析兩種語言的假設關系關聯(lián)詞語的對應形式、異同點,在此基礎上,對蒙古學生漢語假設復句使用情況、偏誤類型、偏誤原因,最后提出教學對策,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借鑒。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論述了本題目的選題意義、研究綜述、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對漢蒙假設復句的對比,包括類別、對應形式、復句基本構成和關聯(lián)詞語的位置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找出了兩種語言假設復句的異同點。第三章調查問卷說明以及基于調查問卷對中級階段蒙古學生假設復句使用偏誤情況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偏誤分為“遺漏、錯位、搭配不當、錯用和邏輯關系不當”五種偏誤類型,采用了定性描述的研究方法,對偏誤用例進行分析說明,總結了偏誤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第四章,在偏誤原因基礎上,本文提出了漢語假設復句的教學對策,對策包括以關聯(lián)詞語為教學核心、注意蒙漢對比,進行偏誤預警和加強練習,并根據(jù)教學對策設計教學案例。第五章是結語。筆者希望這些教學對策的提出對漢語假設復句教學中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也希望這遍論文能為漢蒙語言對比研究提供一些可參考的依據(jù)。
【關鍵詞】:蒙古學生 假設復句 對比分析 偏誤分析 教學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95.3
【目錄】:
- 摘要10-11
- Abstract11-13
- 第一章 緒論13-23
- 第一節(jié) 選題意義13-14
- 第二節(jié) 研究綜述14-18
- 一、漢語假設復句研究綜述14-18
- 1、假設復句定義研究14-15
- 2、假設復句分類研究15
- 3、假設復句句法語義關系研究15-17
- 4、假設復句關聯(lián)詞語研究17-18
- 二、對外漢語假設復句教學研究18
- 第三節(jié) 理論基礎18-20
- 一、漢語復句以及假設復句理論基礎19
- 二、對比語言學理論19-20
- 三、偏誤分析理論20
- 第四節(jié) 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20-23
- 一、研究內容20-21
- 二、研究方法21
- 三、語料說明21-23
- 第二章 漢蒙假設復句對比23-37
- 第一節(jié) 漢語假設復句的類別23-26
- 一、一致假設復句“如果p,就q”23-24
- 二、讓轉假設“即使p,也q”24-25
- 三、前置否定假設“要不是p,就q”25
- 四、后置否定假設“p,否則q”25-26
- 第二節(jié) 漢語假設復句類別所對應的蒙語形式26-31
- 一、漢蒙假設復句對應異同點以及對應關系26-27
- 二、漢語假設復句類別所對應的蒙語形式27-31
- 1 、一致假設復句所對應的蒙古語形式27-28
- 2 、讓轉假設復句所對應的蒙古語形式28-30
- 3 、否定假設復句所對應的蒙古語形式30-31
- 第三節(jié) 漢蒙假設復句的基本構成以及分句的句序31-34
- 一、漢蒙假設復句的基本構成31-34
- 1. 漢語假設復句的基本構成31
- 2. 蒙語假設復句的基本構成31-34
- 二、漢蒙假設復句分句的句序34
- 1. 漢語假設復句分句的句序34
- 2. 蒙古語假設復句分句的句序34
- 第四節(jié) 漢語假設關聯(lián)詞語的位置與主語關系34-36
- 小結36-37
- 第三章 蒙古學生漢語假設復句偏誤調查與分析37-46
- 第一節(jié) 調查問卷說明37-38
- 一、調查目的37
- 二、調查對象與時間37
- 三、調查設計與方法37-38
- 第二節(jié) 蒙古學生漢語假設復句使用偏誤率考察—基于調查問卷的偏誤數(shù)據(jù)統(tǒng)計38-40
- 第三節(jié) 漢語假設復句偏誤類型及原因分析40-46
- 一、關聯(lián)詞語的遺漏40-41
- 二、關聯(lián)詞語的錯位41-42
- 三、關聯(lián)詞語搭配不當42-43
- 四、關聯(lián)詞語錯用43
- 五、邏輯關系不當43-44
- 六、蒙古學生漢語假設復句偏誤原因分析44-46
- 1、漢語假設復句復雜性的影響44
- 2、母語負遷移44-46
- 第四章 對蒙古學生的漢語假設復句教學對策46-56
- 第一節(jié) 教學對策46-49
- 一、以關聯(lián)詞語為教學核心46-47
- 二、注意蒙漢對比,進行偏誤預警47-49
- 三、加強練習49
- 第二節(jié) 漢語假設復句教學案例以“即使p,也q”為例49-56
- 一、教學對象49
- 二、教學目的與要求49-50
-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50
- 四、教學工具50
- 五、課時安排50
- 六、教學環(huán)節(jié)50-56
- 第五章 結語56-58
- 一、漢蒙假設復句對比方面56-57
- 二、蒙古學生使用漢語假設復句時出現(xiàn)偏誤分析方面57-58
- 參考文獻58-60
- 附錄:蒙古學生漢語假設復句使用情況的調查問卷60-62
- 致謝62-63
-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63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闞潔;;《三遂平妖傳》因果復句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2 宋暉;;“寧可”類復句觀點性述評[J];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3 付琨;;試論后置關聯(lián)標記“的話”的篇章分布與關聯(lián)特征[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4 李艷翠;孫靜;周國棟;馮文賀;;基于清華漢語樹庫的復句關系詞識別與分類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5 張莉,謝婧;角色參照語法對于漢語的解釋功能[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6 吳海燕;;英語if條件句與漢語“如果…就…”假設句的語用功能對比[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7 李會榮;陳昌來;;“與其p,寧可q”格式的邏輯基礎及語義內涵[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8 周文翠;袁春風;;并列復句的自動識別初探[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8年03期
9 王青;;從語義概念淺析交際沖突[J];考試周刊;2008年13期
10 李晉霞;;論“如果”與“只要”的異同[J];勵耘學刊(語言卷);2011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小鵬;漢語副詞連接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2 彭振川;現(xiàn)代漢語假設句的認知語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3 皇甫素飛;現(xiàn)代漢語緊縮構式的多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天佑;漢語取舍范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吳黃青娥;漢越復句關聯(lián)標記模式比較[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6 吳春相;現(xiàn)代漢語時量范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7 許鳳才;俄漢語主從復合句的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8 吳曉芳;張斌語法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9 李雷東;先秦墨家語言實踐及《墨子》文學意義考論[D];西北大學;2009年
10 黎洪;漢語偏正復句句序變異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8771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87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