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空間圖式系統(tǒng)
本文關(guān)鍵詞:論空間圖式系統(tǒng)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基本空間圖式系統(tǒng) 空間基本域 拓撲系統(tǒng) 語言共性
【摘要】:近20年來,Levinson等(Levinson 2003:22-23;LevinsonWilkins 2006:512-552)對于空間問題的研究,在國外學界重新引發(fā)了對語言相對論的討論熱潮。但是Talmy(2000:178;2005:199-234)針對語言空間系統(tǒng)提出了一個整體研究框架:基本空間圖式系統(tǒng);究臻g圖式系統(tǒng)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成員部分、復合部分和增益部分。成員部分是由基本空間范疇和基本空間元素組成的一個封閉集合。各種語言的封閉語類形式都可以從成員部分提取構(gòu)建空間圖式所需的主要空間范疇和空間元素。這一框架反映語言共性。本文通過對Talmy空間系統(tǒng)的分析,認為物質(zhì)空間域?qū)儆谡Z言表達的基本域。語言空間圖式體系類似拓撲系統(tǒng),體現(xiàn)著語言共性。因此,Levinson等通過空間表征強調(diào)語言相對論或語言決定論的觀點有失偏頗。
【作者單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guān)鍵詞】: 基本空間圖式系統(tǒng) 空間基本域 拓撲系統(tǒng) 語言共性
【分類號】:H030
【正文快照】: 1.引言空間如何在語言中表征是語言學的一個基本問題。許多學者都對空間表征問題進行過探討(如Levinson1996:353-382;2003:22-23;LevinsonEvans 2010:2733-2758;LevinsonGray 2012:167-173;LevinsonMeira2003:485-516;LevinsonWilkins 2006:512-552;HaunRapold et al 20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魏本力;殷耀;陸蓉;;處所介詞短語的時空認知對應[J];外語教學;2007年03期
2 肖燕;;空間描述的主觀性與參照框架的選擇[J];外語教學;2012年01期
3 緒可望;楊忠;;基于認知的空間關(guān)系構(gòu)式——以on,above,over構(gòu)式為例[J];外語教學;2013年04期
4 張琳;;原則性多義模式視域下的空間介詞語義結(jié)構(gòu)研究——以介詞In為例[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彭卓;;基于語料庫英語介詞的認知研究——以without為例[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2 馬勤;;英語中表示空間關(guān)系的四詞介詞的習得[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9期
3 劉莎;楊丹;袁羽;;原則性多義模式對介詞多義性的認知解讀[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S2期
4 彭卓;;英語介詞的時間語義及其用法研究[J];當代外語研究;2013年10期
5 孫凈麗;;近年來國內(nèi)“語言主觀性”的研究回顧[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6 彭卓;;介詞by的意象圖式及語義延伸[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7 周高;劉正光;;地點介詞表進行體的認知分析[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8 朱海燕;;以漢語為母語者時空認知的心理現(xiàn)實性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9 吳鈴;李恒;;手語代詞系統(tǒng)研究綜述[J];中國特殊教育;2013年09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回江月;英語介詞in跨越界線義的習得研究[D];寧波大學;2011年
2 蔣詠梅;英語介詞語義的認知分析及其教學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孫啟夏;漢日“時地格”介詞短語的比較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敏;英語介詞教學認知模式的一項實驗性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5 徐寧;英語介詞AT多義網(wǎng)絡(luò)的認知解讀[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6 賈茜茜;基于原則性多義模式的英語介詞FOR的認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7 李昌盛;介詞語義網(wǎng)絡(luò)的認知分析[D];重慶師范大學;2013年
8 祝青;英語介詞的具身性與介詞的認知教學進路分析[D];延安大學;2013年
9 冷曉冬;時間參照框架下英漢語時間表達的認知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10 黃云青;意象圖式理論在初中英語介詞教學的應用[D];廣州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瑛;“前后”方位隱喻義的拓展[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李瑛;“上下”域方位隱喻初探[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3 緒可望;;論認知隱喻觀的理論闡釋力[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4 陳英紅;廖妍;戴明利;;介詞in的認知語義研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5 鄢春艷;;介詞的認知語義結(jié)構(gòu):On的個案分析[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6 魏在江;;隱喻的主觀性與主觀化[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7 王寅;;認知語言學的意義新觀:體驗性概念化——十三論語言體驗性[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8 劉瑾;;語言主觀性的哲學考察[J];外語學刊;2009年03期
9 緒可望;楊忠;;客觀主義、經(jīng)驗現(xiàn)實主義及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并語言觀比較研究[J];外語學刊;2012年01期
10 文旭,匡芳濤;語言空間系統(tǒng)的認知闡釋[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娟;蔣框;;關(guān)于普遍語法與語言共性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0年05期
2 葉蜚聲;;記語言共性與語言習得國際研討會[J];當代語言學;1986年03期
3 劉丹青,劉海燕;崇明方言的指示詞——繁復的系統(tǒng)及其背后的語言共性[J];方言;2005年02期
4 程工;語言共性的心理學和生理學證據(jù)[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05期
5 姚曉波;;語言的共性與中介語[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6 王二霞;;語言共性——其研究的理據(jù)、現(xiàn)狀與前景[J];河南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7 丁金國;漢英對比研究中的理論原則[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年03期
8 金立鑫;;語言類型學——當代語言學中的一門顯學[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9 陸丙甫;郭中;;語言符號理據(jù)性面面觀[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10 陶成蹊;;《認知語言學導論》、《語法化學說》及《語言類型學與語言共性》出版[J];當代修辭學;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劉揚錦;;語言的共性研究——英漢語“上”、“下”方位隱喻所反映的語言共性[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2 王勇;;論語言類型學研究中的解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王振來;;語義功能語法的應用價值研究[A];當代中國遼寧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諧——遼寧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9年
4 江軼;;現(xiàn)代漢語定語從句的認知語言學和類型學考察[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5 郭中;;從類型學的角度看漢語的基本語序問題[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陶健敏;;理論對比語言學與對外漢語教學理論建構(gòu)[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黃行 趙明鳴;我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在型學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2 ;句法語文學科召開工作研討會[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3 周錦國 大理學院文學院暨對外漢語教育學院;新意來自司空見慣的語言現(xiàn)象[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曲辰;語言類型學視角下的漢語和法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2 刁晏斌;虛義動詞論[D];南開大學;2004年
3 韓啟振;現(xiàn)代漢語讓步條件句認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4 白蓮花;韓漢語語序類型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5 唐雯;類型學視角下西語形容詞在名詞短語中的位置及其與漢語形容詞定語的比較[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俞建梁;從隱喻認知的角度看語言共性[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2 李俐;英漢時間連詞的主觀化[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3 王紅衛(wèi);語言共性:對英漢情態(tài)動詞演變機制的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6年
4 萬文龍;語言共性:英漢概念隱喻對比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5 熊榮敏;英漢空間參照框架及其認知作用[D];西南大學;2006年
6 羅天華;論元結(jié)構(gòu):標記、語序及其關(guān)系[D];南昌大學;2007年
7 劉晉;英漢給予類動詞的概念化特點和句法表現(xiàn)[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8 唐春英;英漢歧義現(xiàn)象對比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9 童瑤;語言蘊涵共性視界下的英漢語序共性對比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8年
10 陳金鳳;英漢語序?qū)Ρ确治鯷D];南昌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8660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86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