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傾向性分析
本文關鍵詞:《世說新語》傾向性分析
【摘要】:本文以《世說新語》為對象,采用中文信息處理領域的前沿成果——傾向性分析,試圖進行詞-句子-篇章三級的傾向性分析。詞語傾向性分析,主要采用自動分詞和人工標注的方法,目的是建立情感詞典。然后,采用評價對象與評價短語相結合的方法分析句子傾向性。最后,以人物的褒貶判斷為例研究篇章級的傾向性分析,從文中提取含有人物的情感句子,抽取其中的情感關鍵句,以其為中心來判斷人物的褒貶。本文所采用的方法雖然較為淺陋,但傾向性分析是自然語言處理的熱點和難點,當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博、產品評論、新聞評論上,其他領域的傾向性研究尚不多見,古代文學的傾向性分析更是鮮有人涉足。因此,本文所做的工作,如古代漢語情感詞典、古代漢語短語、句子傾向性計算等,可作為古代漢語傾向性分析的重要參考資料。本文組織結構如下:第一章緒論,簡述《世說新語》的研究概況和本文的選題緣由及研究思路,還包括中文文本傾向性分析理論概說,介紹中文傾向性分析技術的發(fā)展過程,提出本文所運用的理論和技術來源。第二章《世說新語》文本預處理,簡介《世說新語》的版本情況及本研究的語料依據(jù)和語料處理情況。第三章情感詞典的建設,簡介人工標注手段和情感詞語的特點。第四章短語和句子傾向性分析,包括短語和句子的傾向性分析計算。第五章篇章傾向性分析,以人物的褒貶判斷為例研究篇章級的傾向性分析。最后是結語,總結《世說新語》詞-句-篇章傾向性分析的特點。
【關鍵詞】:世說新語 傾向性 情感詞語 情感句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3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7
- 第一節(jié)《世說新語》研究概況9-12
- 一、文獻研究9-10
- 二、文學研究10-11
- 三、語言研究11-12
- 第二節(jié) 選題緣由及研究思路12-13
- 一、選題緣由12-13
- 二、研究思路13
- 第三節(jié) 中文文本傾向性分析概說13-17
- 第二章 《世說新語》文本預處理17-23
- 第一節(jié) 版本情況及本研究的語料依據(jù)17-19
- 第二節(jié) 語料處理19-23
- 一、分詞概念19-20
- 二、分詞實踐20-23
- 第三章 《世說新語》情感詞典的建立23-51
- 第一節(jié) 情感詞語的人工標注23-25
- 一、詞義處理23
- 二、構詞方式處理23
- 三、語義處理23-25
- 四、褒貶極性處理25
- 第二節(jié) 情感詞語的特點25-51
- 一、結構特點25-44
- 二、語義分類44-51
- 第四章 短語和句子傾向性分析51-59
- 第一節(jié) 評價對象+評價短語51-57
- 一、對象+評價短語51-55
- 二、對象屬性+評價短語55-57
- 第二節(jié) 評價短語+評價對象57-59
- 一、動詞+評價對象57
- 二、動詞+評價對象+名詞短語/形容詞短語57-59
- 第五章 篇章傾向性分析59-62
- 結語62-64
- 附錄64-68
- 參考文獻68-71
- 后記71-72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世民;《世說新語》及《注》成書年代考[J];常州師專學報(社科版);2002年03期
2 薛瑞萍;;《世說新語》新得——一個小學女教師的兩則讀書筆記[J];教師之友;2002年03期
3 王德軍;《世說新語》中的"形神"觀及其影響[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4 黃帥;《世說新語》中“看”的用法分析[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5 舉人;《世說新語》(二)[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許琰;試論《世說新語》對《論語》的改造運用[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7 倪美玲;《世說新語》“以言語傳神明”的美的追求[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8 魯統(tǒng)彥;《世說新語》:史學與藝術的交融[J];學習與探索;2005年02期
9 王旭川;;明代《世說新語》的研究及影響[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10 李華;;論女性在《世說新語》中的陪襯作用[J];時代文學(雙月版);2006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寧稼雨;;《世說新語》成書的社會氛圍[A];東方叢刊(2000年第2輯 總第三十二輯)[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上海同濟大學人文學院 湯凌;《世說新語》中的奇風異俗[N];北京日報;2014年
2 寧稼雨;《世說新語》與士族佛學[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3 胡曉明;《世說新語》“美與真二分”的難題如何化解?[N];中華讀書報;2012年
4 書評人 王憐花;風華絕代:謝安和他的時代[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5 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陳占敏;有所發(fā)現(xiàn) 富于膽識[N];光明日報;2014年
6 田國良;拓寬閱讀視野從掌握書目開始[N];學習時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蒯定;《世說新語》人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2 董曄;《世說新語》美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3 蔡言勝;《世說新語》方位詞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4 戴麗琴;《世說新語》與佛教[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5 甄靜;元明清時期《世說新語》傳播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6 劉強;《世說》學引論[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娟;《世說新語》辭格研究[D];揚州大學;2009年
2 翟秀麗;《世說新語》編撰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3 蒲素;《世說新語》在中國古代的傳播和接受[D];青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趙倩鈺;《世說新語》傾向性分析[D];廣西民族大學;2015年
5 路培培;《世說新語》修辭手法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6 呂振寧;《世說新語》編撰體例與魏晉文化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7 楊艷蘭;《世說新語》隱喻性品人話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8 任海軍;《論語》與《世說新語》對比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董慶曉;論《世說新語》對人物個性的有意追求[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10 郭麗;《世說新語》的人物美[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5年
,本文編號:7450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745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