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定短語“前X后Y”多角度考察
發(fā)布時間:2017-08-16 14:43
本文關鍵詞:類固定短語“前X后Y”多角度考察
更多相關文章: 類固定短語 “前X后Y” 句法 語義 語用 整合度層級
【摘要】:近年來,類固定短語成為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的一個熱點,但目前還鮮有論著對帶有方位成分的“前X后Y”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本文以類固定短語“前X后Y”作為研究對象,首次將其分為四類,并進一步從格式的內(nèi)部構成、句法功能、語義、語用和概念整合等角度考察四類格式的共性和差異,以期對“前X后Y”格式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全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緒論。介紹選題依據(jù)、研究內(nèi)容及范圍,包括前人時賢的研究成果、所采用的理論和方法、語料來源,以清晰本研究的理論與實際意義。第二部分共分為四章,是文章的核心章節(jié)。第一章從共時層面出發(fā),對“前X后Y”格式的構成特點進行描寫和分析,著重考察了“前X后Y”中X、Y的性質(zhì)、關系,以及該格式對動詞、名詞和形容詞的選擇限制。第二章根據(jù)“前”、“后”不同的性質(zhì),把“前X后Y”這一格式分為甲、乙、丙和丁四類。甲類:“前”、“后”是方向名詞;乙類:“前”、“后”是方向副詞;丙類:“前”、“后”是區(qū)別詞;丁類:“前”、“后”虛化,沒有方向義。詳細考察了它們在句中句法功能的不同,初步確定了四類“前X后Y”格式在時間維度詞類連續(xù)統(tǒng)中的位置。第三章、第四章進一步從語義、語用以及整合度方面考察了這四種類別。認為甲類格式主要指在空間范圍或時間范圍內(nèi),兩種事物一前一后線性排列、一前一后呈現(xiàn)出不同的狀態(tài)或動作一前一后同時發(fā)生,整合度低;乙類格式強調(diào)動作向前向后,既可以表示動作反復發(fā)生,也可以只有一次,不反復發(fā)生,整合度低;丙類格式比較特殊,是具有區(qū)別義的“前X”和“后Y”的組合,往往有延伸義和周遍義,整合度次高;丁類格式強調(diào)空間和時間的周遍性以及動作的反復性和持續(xù)性,整合度高。語用方面,我們發(fā)現(xiàn)“前X后Y”格式形式對稱、韻律和諧,且語言簡潔凝練而又生動形象,在語境中具有加強感情色彩的作用。第三部分結語,是對全文的概括總結。
【關鍵詞】:類固定短語 “前X后Y” 句法 語義 語用 整合度層級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46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零 緒論11-19
- 0.1 研究對象及選題意義11
- 0.2 本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11-17
- 0.2.1 關于類固定短語的研究11-12
- 0.2.2 方位成分“前”、“后”的研究12-15
- 0.2.3 關于“前X后Y”的研究15-16
- 0.2.4 可能的創(chuàng)新點16-17
- 0.3 擬采用的理論、方法、語料來源17-19
- 0.3.1 本文主要運用的理論、方法17
- 0.3.2 本文的主要語料來源17-19
- 第一章 “前X后Y”格式的內(nèi)部構成19-31
- 1.1 充當X、Y的語言單位的性質(zhì)19-21
- 1.1.1 X、Y為動詞或動詞性語素19-20
- 1.1.2 X、Y為名詞或名詞性語素20
- 1.1.3 X、Y為形容詞或形容詞性語素20
- 1.1.4 X、Y為數(shù)詞20-21
- 1.2 X、Y的關系21-26
- 1.2.1 形式上的關系22-24
- 1.2.2 語序上的關系24-26
- 1.3 X、Y的選擇26-28
- 1.3.1 V的選擇26-27
- 1.3.2 N的選擇27-28
- 1.3.3 A的選擇28
- 1.4 X、Y的認知制約機制28-29
- 1.4.1 屬于同一行為事件范疇28-29
- 1.4.2 X、Y具有象似性29
- 1.5 本章小結29-31
- 第二章 “前X后Y”格式的分類及其句法功能31-47
- 2.1 分類的標準31-33
- 2.1.1 分類的前提31-32
- 2.1.2 確定“前X后Y”語法定位的標準32-33
- 2.2 甲類格式及其句法功能33-39
- 2.2.1“前V_1后V_2”的句法功能35-37
- 2.2.2“前N_1后N_2”的句法功能37-38
- 2.2.3“前A_1后A_2”的句法功能38-39
- 2.3 乙類格式及其句法功能39-41
- 2.3.1 作謂語39-40
- 2.3.2 作補語40
- 2.3.3 作狀語40-41
- 2.4 丙類格式及其句法功能41-43
- 2.4.1 作主語41
- 2.4.2 作賓語41-42
- 2.4.3 作定語42
- 2.4.4 作狀語42-43
- 2.5 丁類格式及其句法功能43-46
- 2.5.1 作主語43
- 2.5.2 作謂語43-44
- 2.5.3 作賓語44
- 2.5.4 作定語和狀語44-45
- 2.5.5 充當小句45-46
- 2.6 本章小結46-47
- 第三章 “前X后Y”格式的語義特點及語用分析47-65
- 3.1 甲類格式的格式義47-54
- 3.2 乙類格式的格式義54-55
- 3.2.1 表反復或持續(xù)義時,,“前X后Y”的格式義54-55
- 3.2.2 不表反復或持續(xù)義時,“前X后Y”的格式義55
- 3.3 丙類格式的格式義55-56
- 3.4 丁類格式的格式義56-58
- 3.4.1“前”、“后”表空間義時,“前X后Y”的格式義56-57
- 3.4.2“前”、“后”表時間義時,“前X后Y”的格式義57-58
- 3.4.3“前”、“后”表空間、時間義兩可時,“前X后Y”的格式義 .4858
- 3.5“前X后Y”格式的語用特點58-62
- 3.5.1 語言簡潔凝練58-59
- 3.5.2 表述生動形象59-61
- 3.5.3 加強主觀感情色彩61
- 3.5.4 形式對稱、韻律和諧61-62
- 3.6 小結62-65
- 第四章 “前X后Y”格式整合度層級劃分65-73
- 4.1 概念整合理論及其在“前X后Y”格式中的應用65-66
- 4.2“前X后Y”格式的整合層級分類66-71
- 4.2.1 整合度低:甲類格式和乙類格式67-68
- 4.2.2 整合度次高:丙類格式68-70
- 4.2.3 整合度高:丁類格式70-71
- 4.3 本章小結71-73
- 結語73-75
- 參考文獻75-81
- 致謝81-82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8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儲澤祥;漢語空間方位短語歷史演變的幾個特點[J];古漢語研究;1996年01期
2 張國憲;;論對舉格式的句法、語義和語用功能[J];淮北煤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01期
3 馬U
本文編號:6838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683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