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甲骨卜辭“今來”補論
本文關鍵詞:殷商甲骨卜辭“今來”補論
【摘要】:在甲骨卜辭中,"今來"可以用來修飾"干支"、"歲"、"秋"構成"今來干支"、"今來歲"、"今來秋"等時間表述形式。學界對這一組時間表述形式的意義的討論仍在進行之中。我們通過系統(tǒng)的考察,除了需要作一些修訂外,認可陳夢家"今來"的基本論證。在修飾"干支"時,具有"今"和"來"的意義,用來指稱10日以內且與占卜時間不同在本旬的干支時間。修飾"歲"、"秋"時,可能只具有指稱10日內時間的近指引申意義,表示接下來的"歲"和"秋",從而與"今歲"、"今秋"意義重疊,所以"今來歲"、"今來秋"類時間表述形式少見。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文獻所;
【關鍵詞】: 甲骨卜辭 今來 干支 歲 秋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殷商甲骨卜辭時間范疇的個性表達和斷代演化》(項目號:13XYY017)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3批面上項目《商代甲骨卜辭時間范疇的認知研究》(項目號:2013M531921) 重慶博士后科研項目特別資助《甲骨卜辭時間表達式的群組差異研究》(二等資助)(項目號:XM201359)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877.1;H121
【正文快照】: 在商代甲骨卜辭中,“今來”可以修飾“干支、歲、秋”形成“今來干支、今來歲、今來秋”這樣的時間表述形式。這些時間表述形式的內涵特征目前爭論仍多。從目前討論的情況來看,主要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這幾類時間表述形式分別表示的是一個時間還是兩個時間。二是如果表示一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丁;今來翌之疑 [J];殷都學刊;1994年02期
2 苗利娟;;略論甲骨卜辭中“翌”與“來”的時間差異[J];中國語文;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丹;;帶指事性質的象形字與指事字辨析[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2 侯宏堂;陰陽觀念產生的三個基本來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3 范正紅;殷商甲骨斷代論著札記(三則)[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S1期
4 李學勤;論殷墟卜辭的新星[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5 龐慧;“榐”與“y貳奔繹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6 倪德衛(wèi);;“今本”《竹書紀年》與中國上古年代研究——《〈竹書紀年〉解謎》概觀[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7 過常寶;;論先秦工匠的文化形象[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8 姜勇;;早周崇“明”觀念的興起[J];長白學刊;2009年06期
9 張道升;;“春”字的釋疑及啟示[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10 賈文;甲骨文從人、卩、大、女、子的義近形旁字舉例(二)[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鄭邦宏;;殷墟甲骨“翌+紀日”小探[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2 李發(fā);;試論甲骨軍事刻辭的語義角色[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黃宗羲與明清學術思想史的轉型[D];西北大學;2010年
2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偉;索倫鄂溫克宗教信仰:儀式、象征與解釋[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豆海鋒;長江中游地區(qū)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李發(fā);商代武丁時期甲骨軍事刻辭的整理與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呂韶鈞;舞龍習俗與民族文化認同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7 周常林;羅振玉與清末民初歷史文獻學[D];蘭州大學;2011年
8 賈海建;神怪小說與山岳信仰關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郜同麟;宋前文獻引《春秋》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10 林蘇閩;西漢儒學的自然主義轉型董仲舒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玲;《尚書·盤庚上》疑難新解[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楊美;甲骨女性卜辭語言文化分期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石會鵬;《國語》民神觀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4 劉偉乾;古文字構件朝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呰,
本文編號:6574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657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