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現(xiàn)代漢語兼語句習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1 08:30
本文關鍵詞:留學生現(xiàn)代漢語兼語句習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兼語句 V_1 V_2 空主語及照應關系 習得特點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用生成語法理論進一步研究現(xiàn)代漢語兼語句的句法語義特點,以此為基礎研究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的留學生對各類兼語句的習得情況。本文認為兼語句是由N1+V1+N2組成的主句和由空主語+V2組成的從句結合在一起的句子,兼語句的謂語動詞V1表示現(xiàn)在發(fā)生的動作,是現(xiàn)實世界的行為,主要表達以下意義:“致使”“命令”“要求”“引陪”“褒貶”“稱呼選定”“有無”。兼語句的V2單獨不能表達完整的意義,它是非限定性小句,它可以不帶體貌成分,也可以帶體貌成分“了”“過”,但一定不允許帶“著”;兼語句的V2可以是謂語動詞導致的結果、客觀存在的事實或狀態(tài)、主句主語(或說話者)發(fā)出謂語動詞的目的、謂語動詞發(fā)生的原因。根據(jù)Martin“時態(tài)假說”,可以從語義角度區(qū)分兼語句V2的時態(tài)特征:當V2表示謂語動詞導致的結果、客觀存在的事實或狀態(tài)時,謂語動詞V1和V2表達的內(nèi)容在語義上處于同一邏輯層面,V2沒有時態(tài)特征;當V2表示主句主語(或說話者)發(fā)出謂語動詞的目的、謂語動詞發(fā)生的原因時,謂語動詞V1和V2表達的內(nèi)容在語義上不在同一邏輯層面上,V2具有時態(tài)特征。兼語句的兼語成分是存在的,它由“一個顯性名詞+一個空主語”組成。兼語句中的空主語有兩種類型,一類是空代詞PRO,另一類是NP復制到主句后留下的空成分t。在照應關系上,空主語是PRO的兼語句,其空主語一般與N2共指,引陪類兼語句的空主語同時與N1、N2共指;空主語是t的兼語句,其空主語只與N2共指。兼語句各成分之問相互影響,兼語句謂語動詞表達的意義決定V2表達的意義,V2所表達的意義與謂語動詞所表達的意義在邏輯上的關系決定了V2的時態(tài)性,V2的時態(tài)性決定了兼語句空主語的類型。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的語料調查顯示:漢字文化圈和非漢字文化圈留學生使用最多的兼語句類型是使令類兼語句,其次還使用到愛恨類、引陪類、稱呼選定類兼語句,現(xiàn)代漢語中的有無類兼語句則沒有出現(xiàn)在留學生的作文中。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留學生在習得空主語為PRO的兼語句時的順序是一樣的,依次是使令類兼語句、愛恨類兼語句、引陪類兼語句。在習得空主語為t的兼語句時,漢字文化圈留學生的習得順序是:使令類兼語句、稱呼選定類兼語句,非漢字文化圈留學生只使用了使令類兼語句。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留學生習得各類兼語句的先后順序跟留學生的母語、年齡等因素無關,而與兼語句的復雜程度、兼語句滿足交際需要的程度、漢語詞匯的難易、學習條件等因素有關。偏誤分析顯示: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留學生習得兼語句時出現(xiàn)的錯誤主要有N1遺漏、兼語動詞誤用、句式雜糅、語序不當、成分多余。留學生習得兼語句時出現(xiàn)偏誤的原因主要有母語負遷移、交際策略、漢語語法復雜。目前影響較大的對外漢語教材著重介紹了致使意義明確的使令類兼語句,但課后沒有安排相應的練習讓留學生鞏固學過的兼語句。教材中只把使令類兼語句作為語法點,并沒有介紹其他類型的兼語句。教材應該設計一些鞏固兼語句知識的練習,以便學習者對其進行及時的復習;除了介紹使令類兼語句,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教材還應該介紹其他類型的兼語句,以更好地滿足留學生在交流中對多種兼語句的需求。
【關鍵詞】:兼語句 V_1 V_2 空主語及照應關系 習得特點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95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8
- 1.1 選題緣由9
- 1.2 研究意義9-10
- 1.3 研究綜述10-16
- 1.3.1 兼語句的確定標準研究10
- 1.3.2 兼語句中的非限定小句研究10-12
- 1.3.3 兼語句中的空主語研究12-16
- 1.3.4 留學生兼語句習得研究16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6-17
- 1.5 語料來源及說明17-18
- 第二章 現(xiàn)代漢語兼語句分析18-38
- 2.1 現(xiàn)代漢語兼語句的句法語義特點18-34
- 2.1.1 使令類兼語句的句法語義特點18-30
- 2.1.2 引陪類兼語句的句法語義特點30-31
- 2.1.3 愛恨類兼語句的句法語義特點31-32
- 2.1.4 稱呼選定類兼語句的句法語義特點32-33
- 2.1.5 有無類兼語句的句法語義特點33-34
- 2.2 現(xiàn)代漢語兼語句各成分之間的關系34-35
- 2.3 本章小結35-38
- 第三章 現(xiàn)代漢語兼語句習得的語料調查與分析38-53
- 3.1 調查的目的38
- 3.2 調查的語料范圍及語料選取方法38-39
- 3.3 調查結果與分析39-53
- 3.3.1 漢字文化圈和非漢字文化圈留學生使用兼語句的情況39-44
- 3.3.2 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留學生習得兼語句的順序44-47
- 3.3.3 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留學生習得兼語句的偏誤分析47-53
- 第四章 對外漢語教材兼語句編排的啟示53-55
- 4.1 對外漢語教材兼語句編排考察53-54
- 4.2 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一點建議54-55
- 第五章 結語55-57
- 參考文獻57-60
- 附錄(一)60-61
- 附錄(二)61-63
- 致謝63-64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6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楊大然;;兼語句的語義分類及其空語類的句法分布[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2 施家煒;;外國留學生22類現(xiàn)代漢語句式的習得順序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1998年04期
3 張新明;;對外漢語教學中引導留學生產(chǎn)出“使”字兼語句的教學策略[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4 彭家法;;對外漢語個別實習中的語法教學[J];皖西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5 胡建華;英、漢語空語類的分類、分布與所指比較研究[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7年05期
6 周文華;;基于語料庫的外國學生兼語句習得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馬文佳;外國留學生兼語句習得研究及偏誤分析[D];西北大學;2011年
2 呂碧雯;留學生漢語限定句和非限定句中空主語的習得研究[D];安徽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6551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655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