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論元結構與漢語合成復合詞的構造形式
本文關鍵詞:再論論元結構與漢語合成復合詞的構造形式
更多相關文章: 合成復合詞 提升和并入 詞匯完整性 輕動詞 逆序化 VO構詞
【摘要】:漢語合成復合詞具有不同于詞組的結構特征,句法層面的操作不能進入合成復合詞內部,因此合成復合詞的結構變化處于詞匯和句法之間的界面層次上。由于合成復合詞內部的動詞性成分和名詞性成分之間都可能具有動作和論元角色的關系,所以合成復合詞都應當分析為是基礎論元結構經過某種結構變化而形成的。所有"OV-N"型和"SV-N"型的合成復合詞的基礎論元結構中都包含一個輕動詞v P層,v P層可吸引主動詞進入這個位置,從而進一步形成合成復合詞的表層結構。同時,句子結構的某些意義也必須通過v P層加以解釋。而漢語中另一類"VON"型合成復合詞的構造形式則不能用基礎論元結構的變化來解釋,應當從語音、語義和語用等多方面來尋找原因。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文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合成復合詞 提升和并入 詞匯完整性 輕動詞 逆序化 VO構詞
【基金】:國家“973”重大基礎理論研究項目子課題之一“面向網絡語言的句法和語義分析的理論模型”(2014CB340501)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現(xiàn)代漢語名詞短語(DP)的內部構造”(12JJD740008)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一般將名詞性復合詞分為“離心復合詞”和“向心復合詞”兩大類。離心復合詞指復合詞的語素組合形式跟整個復合詞的功能類不一致,或者說在這種復合詞中沒有一個語素是中心成分,而向心復合詞則是指復合詞的語素組合形式跟整個復合詞的功能類相同,或者說在這種復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何元建;回環(huán)理論與漢語構詞法[J];當代語言學;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裴雨來;邱金萍;吳云芳;;“紙張粉碎機”的層次結構[J];當代語言學;2010年04期
2 肖婭曼;;OV式與漢語的一種指稱性語法手段[J];漢語學習;2007年05期
3 楊梅;;“化”綴詞的語法和語義研究[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袁野;;“Stress-XP”理論與漢語短語重音研究[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0年04期
5 張怡春;;偏正結構復合名詞語素異序現(xiàn)象分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6 顧介鑫;;轉換生成語言學背景下的漢語復合詞研究[J];外語研究;2007年06期
7 洪爽;石定栩;;漢語合成復合詞的組合結構[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2年04期
8 祁峰;;從多層面互動看漢語構詞法的一些問題[J];海外華文教育;2012年01期
9 董秀芳;;2+1式三音節(jié)復合詞構成中的一些問題[J];漢語學習;2014年06期
10 楊梅;;“化”綴詞的語法和語義研究[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7條
1 方清明;現(xiàn)代漢語名名復合形式的認知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2 張燁;支讖譯經“構詞法”及“造詞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3 楊梅;現(xiàn)代漢語合成詞構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顏紅菊;現(xiàn)代漢語復合詞語義結構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5 尹海良;現(xiàn)代漢語類詞綴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應學鳳;現(xiàn)代漢語黏合結構韻律與句法互動的語義語用制約[D];浙江大學;2013年
7 胡偉;英漢復合構詞的分布形態(tài)學研宄[D];南開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顧陽;沈陽;;漢語合成復合詞的構造過程[J];中國語文;2001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7條
1 程工;漢語“者”字合成復合詞及其對普遍語法的啟示[J];現(xiàn)代外語;2005年03期
2 顧陽;沈陽;;漢語合成復合詞的構造過程[J];中國語文;2001年02期
3 何元建;;論合成復合詞的邏輯形式[J];語言科學;2009年05期
4 莊會彬;劉振前;;漢語合成復合詞的構詞機制與韻律制約[J];世界漢語教學;2011年04期
5 洪爽;石定栩;;漢語合成復合詞的組合結構[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2年04期
6 何元建;;漢語合成復合詞的構詞原則、類型學特征及其對語言習得的啟示[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年04期
7 梁玉璋;福州方言的“其”和“過”[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沈陽;顧陽;;漢語合成復合詞的詞庫和句法界面特征[A];自然語言理解與機器翻譯——全國第六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胡偉;英漢復合構詞的分布形態(tài)學研宄[D];南開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5632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563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