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介詞“自”“從”“自從”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07 12:20

  本文關鍵詞:介詞“自”“從”“自從”比較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自從 三個平面


【摘要】:論文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歷時和共時平面的角度,通過語料庫的搜索、考察,對介詞“自”“從”“自從”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和比較。從歷時角度對三個介詞進行分類、比較,發(fā)現三者的使用頻率和語法演變存在較大差異�!白浴钡恼Z法化路徑:人體器官名詞自指代詞起點介詞經由介詞;“從”的語法化路徑:“跟隨”義動詞介詞(起點)介詞(經由);“自從”的語法化路徑:介詞“自”+介詞“從”介詞起點“自從”。介詞的使用頻率差異:“自”在古代漢語中使用較多;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低于“從”;“自從”的使用頻率更低。利用三個平面、框式結構等理論,從共時的角度對介詞“自”“從”“自從”進行比較。發(fā)現三者主要呈現以下幾種差異:第一,介詞結構差異,“自”的介詞結構除了具備“從/自從+VP”,作狀語或定語使用功能;還可以組成“VP+自”的結構,作補語使用。第二,時間起點差異顯著,“自”“從”介引現在、過去、將來的時間,后常接“起”“以來”“以后”“開始”形成固定框架�!白詮摹眱H僅限于過去的時間起點,后面有方位詞“以來\后”或者表示行為動作的短語。第三,語義凸顯的原則差異,“從”字結構書面語和口語均經常使用,“自”“自從”多用于書面語。最后,運用偏誤分析等理論,從對外漢語教學的角度,對留學生習得介詞“自”“從”“自從”過程進行調查,發(fā)現外國學生不能很好地區(qū)分三個介詞,但三年級的學生做得更好。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已經學習漢語很長時間,有較高HSK等級。同時,通過對這三個介詞的習得過程調查發(fā)現,單詞之間的相似性和時間間隔對單詞的掌握存在影響。
【關鍵詞】: 自從 三個平面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林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95
【目錄】:
  • 致謝3-4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緒論9-16
  • 0.1 論文的選題依據9
  • 0.2 論文選題價值9-10
  • 0.3 國內外研究現狀10-13
  • 0.3.1 古代漢語介詞研究10
  • 0.3.2 現代漢語介詞研究10-13
  • 0.4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理論基礎13-16
  • 0.4.1 研究語料來源13
  • 0.4.2 研究方法13-14
  • 0.4.3 研究的理論基礎14-16
  • 第一章 “自”“從”“自從”的歷時考察與比較16-27
  • 1.1 “自”“從”“自從”的歷時考察16-22
  • 1.1.1 “自”的歷時考察16-18
  • 1.1.2 “從”的歷時考察18-21
  • 1.1.3 “自從”的歷時考察21-22
  • 1.2 “自”“從”“自從”的歷時比較22-26
  • 1.2.1 語法化路徑比較22-23
  • 1.2.2 各時期的使用頻率比較23-26
  • 1.3 小結26-27
  • 第二章 “自”“從”“自從”的共時考察與比較27-43
  • 2.1 “自”的共時描寫27-29
  • 2.1.1 “自”的語義27
  • 2.1.2 “自”的句法功能27-28
  • 2.1.3 “自”的介詞框架28-29
  • 2.1.4 “自”的語用功能29
  • 2.2 “從”的共時描寫29-37
  • 2.2.1 “從”的語義29-30
  • 2.2.2 “從”的句法功能30-32
  • 2.2.3 “從”的介詞框架32-35
  • 2.2.4 “從”的語用功能35-37
  • 2.3 “自從”的共時描寫37-39
  • 2.3.1 “自從”的句法功能37-38
  • 2.3.2 介詞“自從”的特殊句式所表達的句義38-39
  • 2.4 “自”“從”“自從”介詞的共時比較39-42
  • 2.4.1 介詞結構差異39-40
  • 2.4.2 時間起點差異顯著40-41
  • 2.4.3 單雙音節(jié)介詞用法不同41
  • 2.4.4 介詞語體色彩的差異41-42
  • 2.5 小結42-43
  • 第三章 “自”“從”“自從”的偏誤調查43-54
  • 3.1 調查方法43-45
  • 3.2 調查對象45-46
  • 3.3 調查目的46
  • 3.4 調查內容46-47
  • 3.5 調查結果47-52
  • 3.5.1 學生的詞語習得情況調查結果47-51
  • 3.5.2 學生的自我評判情況調查結果51-52
  • 3.6 小結52-54
  • 結論54-56
  • 參考文獻56-60
  • (一)期刊論文56-57
  • (二)專著57-58
  • (三)學位論文58
  • (四)詞典58-60
  • 附錄60-64
  • (一)“自”“從”“自從”調查表60-63
  • (二)論文圖表目錄63-64
  • (三)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6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時儀;“打”字的語義分析續(xù)補[J];辭書研究;2001年03期

2 馮利華,徐望駕;陶弘景《真誥》的語料價值[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3年03期

3 陳秀蘭;敦煌變文與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J];古漢語研究;2001年03期

4 張旺熹;漢語介詞衍生的語義機制[J];漢語學習;2004年01期

5 石毓智;;論漢語的進行體范疇[J];漢語學習;2006年03期

6 焦艷;;論《馬氏文通》對“互指代字”的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8年10期

7 范德茂;“自”非“鼻”芻議[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8 趙葵欣;;留學生學習和使用漢語介詞的調查[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2期

9 崔希亮;;歐美學生漢語介詞習得的特點及偏誤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5年03期

10 陳昌來;現代漢語介詞的內部差異及其影響[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恩華;“V到+NP、V在+NP”的句法語義漢韓對比研究及其理論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許秋華;《世說新語》介詞及介詞結構[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劉玉環(huán);先秦漢語介詞的判斷問題[D];暨南大學;2005年

3 胡蘭;蒙古學生學習漢語介詞“從”和“離”的偏誤分析與教學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53018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53018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3c3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