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人群的普通話語調特征及偏誤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3-05-07 21:30
語調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韻律特征,同時又是二語習得的難點之一。語調問題不但可能影響普通話水平測試和漢語水平考試的成績,還可能造成交流上的障礙,乃至影響他人對說話人的主觀評價。粵語作為一種具有重要地位(唯一具有官方地位)的漢語方言,研究粵語人群的普通話語調問題不僅可以豐富普通話本體和二語語調理論,同時可以為計算機語音合成、國際化漢語教學實踐提供重要參考。本文選取10名母語為粵語且正在學習普通話的香港學生(下稱粵語組)、10名熟練使用普通話的內(nèi)地學生(下稱普通話組)作為發(fā)音人,采用對比分析、統(tǒng)計分析以及感知實驗與聲學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語流中的雙字調組合,不同聲調結尾的陳述與疑問語調的差異模式以及不同句長時的陳述、疑問語調三方面,對粵語人群的普通話語調特征及偏誤進行了細致地考察。同之前多數(shù)語調研究中所采用的無語境模仿語料不同,本研究采用誘導語料,即在角色扮演中誘導出所需目標句,因而更加真實、自然。對比分析、統(tǒng)計分析以及感知實驗與聲學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也使得本研究更加全面、可靠。本研究發(fā)現(xiàn):首先,粵語組對語流中的雙字調組合掌握情況總體較好,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調域偏窄。其次,總體而言粵語組調階低于...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0.1 選題背景
0.2 選題意義
0.3 研究方法
0.3.1 對比分析法
0.3.2 感知與生成相結合
0.3.3 統(tǒng)計分析法
0.4 論文框架
第1章 研究綜述
1.1 普通話本體語調研究綜述
1.1.1 語調定義
1.1.2 聲調與語調的關系
1.1.3 語調的分類
1.1.4 普通話陳述句、疑問句語調差異
1.2 二語普通話的語調習得研究
1.2.1 普通話二語語調習得研究
1.2.2 漢語方言人群的普通話語調
1.3 粵語語調研究綜述
1.4 小結
第2章 語料設計、采集與數(shù)據(jù)處理
2.1 語料設計
2.1.1 設計思路及注意事項
2.1.2 語料內(nèi)容
2.2 被試選取
2.3 語音錄制
2.4 語料切分、標注
2.5 數(shù)據(jù)提取與處理
2.5.1 基頻
2.5.2 時長
第3章 感知實驗
3.1 實驗設計與實施
3.1.1 實驗設計
3.1.2 聽音人
3.1.3 實驗實施
3.2 實驗結果
3.2.1 語調自然度實驗結果
3.2.2 語氣類型實驗結果
第4章 聲學分析
4.1 語流中雙字調組合的聲學分析
4.1.1 T1同各聲調組合
4.1.2 T2同各聲調組合
4.1.3 T3同各聲調組合
4.1.4 T4同各聲調組合
4.1.5 小結
4.2 陳述與疑問語調的聲學分析
4.2.1 T1結尾句子
4.2.2 T2結尾句子
4.2.3 T3結尾句子
4.2.4 T4結尾句子
4.2.5 小結
4.3 不同句長時的語調分析
第5章 結語
5.1 本文研究成果
5.2 今后工作展望
附錄A:目標句語料
附錄B:對話語料(按錄音順序)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811360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0.1 選題背景
0.2 選題意義
0.3 研究方法
0.3.1 對比分析法
0.3.2 感知與生成相結合
0.3.3 統(tǒng)計分析法
0.4 論文框架
第1章 研究綜述
1.1 普通話本體語調研究綜述
1.1.1 語調定義
1.1.2 聲調與語調的關系
1.1.3 語調的分類
1.1.4 普通話陳述句、疑問句語調差異
1.2 二語普通話的語調習得研究
1.2.1 普通話二語語調習得研究
1.2.2 漢語方言人群的普通話語調
1.3 粵語語調研究綜述
1.4 小結
第2章 語料設計、采集與數(shù)據(jù)處理
2.1 語料設計
2.1.1 設計思路及注意事項
2.1.2 語料內(nèi)容
2.2 被試選取
2.3 語音錄制
2.4 語料切分、標注
2.5 數(shù)據(jù)提取與處理
2.5.1 基頻
2.5.2 時長
第3章 感知實驗
3.1 實驗設計與實施
3.1.1 實驗設計
3.1.2 聽音人
3.1.3 實驗實施
3.2 實驗結果
3.2.1 語調自然度實驗結果
3.2.2 語氣類型實驗結果
第4章 聲學分析
4.1 語流中雙字調組合的聲學分析
4.1.1 T1同各聲調組合
4.1.2 T2同各聲調組合
4.1.3 T3同各聲調組合
4.1.4 T4同各聲調組合
4.1.5 小結
4.2 陳述與疑問語調的聲學分析
4.2.1 T1結尾句子
4.2.2 T2結尾句子
4.2.3 T3結尾句子
4.2.4 T4結尾句子
4.2.5 小結
4.3 不同句長時的語調分析
第5章 結語
5.1 本文研究成果
5.2 今后工作展望
附錄A:目標句語料
附錄B:對話語料(按錄音順序)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8113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81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