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馬字類》通假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7-02 14:34
《班馬字類》,南宋婁機撰,后經李曾伯補遺。該書主要收集《史記》、《漢書》異文情況,並考釋音義,收録各家注釋,在探求本字、借字、閲讀古書方面有著重要的價值,在小學文獻研究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筆。然此書的版本、術語、體例、收字、價值等情況,鮮有研究者論及。本文主要針對宋代婁機、李曾伯編纂的《班馬字類》收録的通假字進行文字整理研究。以《四部叢刊三編》本爲研究對象,結合兩漢通假字文獻研究的成果,對《班馬字類》中收録通假字的術語及特徵進行了考述,最後將書中的異文情況作了簡要的對比整理,以期對補遺本《班馬字類》的價值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栋囫R字類》所收録《史記》、《漢書》文字的情況,學界尚未進行過整理與研究。本文從補遺本的流傳、編排體例、術語特徵、通假字分類研究等方面入手整理,進而探討《班馬字類》一書的價值。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班馬字類》中形體上有聯(lián)繫的通假字占大多數,通假多是在形聲字之間、聲符字與形聲字之間發(fā)生的,諧聲聲旁起了聯(lián)繫通假字關係的紐帶?鉞幔?疚膶Α棟囫R字類》一書的不足也稍作闡述。文後,附有本人整理的“《班馬字類》通假字表”和“《班馬字類》所收雙音詞異文表”。“《班馬字類》通假字表”是...
【文章頁數】: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班馬字類》及兩漢通假的研究現狀
二、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 《班馬字類》概説
一、《班馬字類》的版本和卷數
二、補遺本《班馬字類》的流傳概況
三、《班馬字類》的體例
(一) 編排體例
(二) 説解體例
第二章 假借與通假
一、假借與通假術語的提出
二、假借與通假的區(qū)分問題
三、通假字與其他易混概念的區(qū)別與聯(lián)繫
(一) 通假字與古今字
(二) 通假字與異體字
(三) 通假字與同源字
四、本文通假字的判定
第三章 《班馬字類》通假字的分類研究
一、《班馬字類》説明通假字的術語
二、本字和借字形體上的關係
(一) 形體對應上的關係
(二) 形體結構上的關係
三、本字和借字語音上的聯(lián)繫
(一) 雙聲關係
(二) 疊韻關係
(三) 雙聲疊韻關係
(四) 聲韻相近關係
四、《班馬字類》通假字所反映的一些語言現象
(一) 聲母方面
(二) 韻部情況
(三) 合韻和無音現象
(四) 聲調方面的特徵
五、《班馬字類》的異文情況統(tǒng)計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録A: 《班馬字類附補遺》通假字表
附録 B:《班馬字類》人名、物名、地名異文及連綿詞表
後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宋詞人李曾伯生平著述及版本流傳考[J]. 張靜,唐元,杜海華. 南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0(08)
[2]馬王堆史書、醫(yī)書所反映的上古韻部現象研究——以通假字為對象[J]. 劉芳池,何麗敏. 銅陵學院學報. 2010(04)
[3]《史記》中《殷本紀》《秦始皇本紀》通假字例析[J]. 付成波. 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0(01)
[4]20世紀兩漢通假字研究綜述[J]. 王彩琴. 洛陽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 2005(02)
[5]《漢書新注》通假注釋商榷[J]. 馮靚蕓.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05(01)
[6]《漢書·晁錯傳》通假字四則[J]. 王彥坤. 古漢語研究. 2003(04)
[7]《史記》《漢書》用字異對應分析[J]. 相宇劍,王海平.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1)
[8]《漢書·晁錯傳》通假字補考[J]. 王彥坤. 學術研究. 2003(02)
[9]顏師古《漢書注》中的漢語語音現象[J]. 王東. 懷化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2002(06)
[10]《說文解字》“讀與某同”考釋[J]. 郝士宏.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0(04)
博士論文
[1]漢碑文字研究[D]. 吳文文.福建師范大學 2009
[2]《漢書》通假研究[D]. 馮靚蕓.復旦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張家山漢簡《蓋廬》文獻學研究[D]. 孫維國.湖南大學 2010
[2]定縣漢墓竹簡《論語》異文研究[D]. 馬玉萌.華東師范大學 2010
[3]尹灣漢墓簡版詞語通釋[D]. 李會艷.華東師范大學 2009
[4]《阜陽漢簡》文字研究二題[D]. 葉慶紅.西南大學 2008
[5]《說苑》及其相關文獻異文的比較研究[D]. 楊荘.四川大學 2004
[6]《列女傳》語言研究[D]. 宋明慧.四川大學 2004
[7]武威漢簡《儀禮》異文研究[D]. 孟美菊.西南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654539
【文章頁數】: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班馬字類》及兩漢通假的研究現狀
二、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 《班馬字類》概説
一、《班馬字類》的版本和卷數
二、補遺本《班馬字類》的流傳概況
三、《班馬字類》的體例
(一) 編排體例
(二) 説解體例
第二章 假借與通假
一、假借與通假術語的提出
二、假借與通假的區(qū)分問題
三、通假字與其他易混概念的區(qū)別與聯(lián)繫
(一) 通假字與古今字
(二) 通假字與異體字
(三) 通假字與同源字
四、本文通假字的判定
第三章 《班馬字類》通假字的分類研究
一、《班馬字類》説明通假字的術語
二、本字和借字形體上的關係
(一) 形體對應上的關係
(二) 形體結構上的關係
三、本字和借字語音上的聯(lián)繫
(一) 雙聲關係
(二) 疊韻關係
(三) 雙聲疊韻關係
(四) 聲韻相近關係
四、《班馬字類》通假字所反映的一些語言現象
(一) 聲母方面
(二) 韻部情況
(三) 合韻和無音現象
(四) 聲調方面的特徵
五、《班馬字類》的異文情況統(tǒng)計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録A: 《班馬字類附補遺》通假字表
附録 B:《班馬字類》人名、物名、地名異文及連綿詞表
後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宋詞人李曾伯生平著述及版本流傳考[J]. 張靜,唐元,杜海華. 南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0(08)
[2]馬王堆史書、醫(yī)書所反映的上古韻部現象研究——以通假字為對象[J]. 劉芳池,何麗敏. 銅陵學院學報. 2010(04)
[3]《史記》中《殷本紀》《秦始皇本紀》通假字例析[J]. 付成波. 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0(01)
[4]20世紀兩漢通假字研究綜述[J]. 王彩琴. 洛陽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 2005(02)
[5]《漢書新注》通假注釋商榷[J]. 馮靚蕓.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05(01)
[6]《漢書·晁錯傳》通假字四則[J]. 王彥坤. 古漢語研究. 2003(04)
[7]《史記》《漢書》用字異對應分析[J]. 相宇劍,王海平.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1)
[8]《漢書·晁錯傳》通假字補考[J]. 王彥坤. 學術研究. 2003(02)
[9]顏師古《漢書注》中的漢語語音現象[J]. 王東. 懷化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2002(06)
[10]《說文解字》“讀與某同”考釋[J]. 郝士宏.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0(04)
博士論文
[1]漢碑文字研究[D]. 吳文文.福建師范大學 2009
[2]《漢書》通假研究[D]. 馮靚蕓.復旦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張家山漢簡《蓋廬》文獻學研究[D]. 孫維國.湖南大學 2010
[2]定縣漢墓竹簡《論語》異文研究[D]. 馬玉萌.華東師范大學 2010
[3]尹灣漢墓簡版詞語通釋[D]. 李會艷.華東師范大學 2009
[4]《阜陽漢簡》文字研究二題[D]. 葉慶紅.西南大學 2008
[5]《說苑》及其相關文獻異文的比較研究[D]. 楊荘.四川大學 2004
[6]《列女傳》語言研究[D]. 宋明慧.四川大學 2004
[7]武威漢簡《儀禮》異文研究[D]. 孟美菊.西南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6545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65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