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詞話》“教、叫、交”兼語結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20 13:42
作為近代漢語比較有代表性的著作,《金瓶梅》具有極高的語料價值。近年來,學者們的研究視野逐漸從《金瓶梅》的文學價值轉(zhuǎn)移到語言學價值上來,開始對其中的虛詞和特殊句式進行專門研究。使令類兼語句作為兼語句中重要的一種,比較典型地反映了兼語句的特點!敖、叫、交”使令類兼語結構在《金瓶梅》中使用頻率很高,饒有特點,因此我們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金瓶梅詞話》中的“教、叫、交”兼語結構進行窮盡式的研究,力求做到定量定性分析,以展現(xiàn)“教、叫、交”兼語結構在《金瓶梅詞話》中的存在面貌,把握“教、叫、交”兼語結構在近代漢語中的發(fā)展概況,為語法研究盡微薄之力。本文第一章介紹兼語結構的研究概況,對兼語結構的界定、特點及分類做了概括和分析,并對使令類“教、叫、交”兼語結構的歷時研究進行了梳理。第二章對《金瓶梅詞話》“教、叫、交”兼語結構進行了描寫和分類,并分析其句法結構特點。第三章從語義、語用平面對《金瓶梅詞話》“教、叫、交”兼語結構進行分析。余論部分就《金瓶梅詞話》“教、叫、交”兼語結構分析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說明。
【文章來源】: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金瓶梅詞話》中的兼語結構
第一節(jié) 兼語結構研究概況、界定、特點及分類
第二節(jié) 《金瓶梅詞話》兼語結構的基本面貌
第三節(jié) “教、叫、交”兼語結構的歷時考察
第二章 《金瓶梅詞話》“教、叫、交”兼語結構句法分析
第一節(jié)《金瓶梅詞話》“教”兼語結構句法分析
第二節(jié)《金瓶梅詞話》“叫”兼語結構句法分析
第三節(jié)《金瓶梅詞話》“交”兼語結構句法分析
第三章 《金瓶梅詞話》“教、叫、交”兼語結構的語義、語用分析
第一節(jié)《金瓶梅詞話》“教、叫、交”兼語結構的語義分析
第二節(jié)《金瓶梅詞話》“教、叫、交”兼語結構的語用分析
余論《金瓶梅詞話》“教、叫、交”兼語結構分析中的問題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兼語句的語義分類及其空語類的句法分布[J]. 楊大然.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6(01)
[2]論使役句的類型學特征[J]. 何元建. 語言科學. 2004(01)
[3]“叫”的興起與“教”的衰落[J]. 張煥新.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04(01)
[4]論殷墟甲骨文中的兼語句[J]. 張玉金.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03(01)
[5]現(xiàn)代漢語兼語句的句法和語義特征[J]. 游汝杰. 漢語學習. 2002(06)
[6]兼語式的語義分析[J]. 郭曙綸. 零陵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0(04)
[7]使令度和使令類動詞的再分類[J]. 劉永耕. 語文研究. 2000(02)
[8]使令類動詞和致使詞[J]. 劉永耕.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01)
[9]論使令關系與兼語句──兼與季臨定、邢欣先生商榷[J]. 嚴戎庚.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8(01)
[10]談兼語的省略及其條件限制[J]. 戚曉杰. 世界漢語教學. 1996(02)
碩士論文
[1]《戰(zhàn)國策》兼語句研究[D]. 杜煥君.暨南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598926
【文章來源】: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金瓶梅詞話》中的兼語結構
第一節(jié) 兼語結構研究概況、界定、特點及分類
第二節(jié) 《金瓶梅詞話》兼語結構的基本面貌
第三節(jié) “教、叫、交”兼語結構的歷時考察
第二章 《金瓶梅詞話》“教、叫、交”兼語結構句法分析
第一節(jié)《金瓶梅詞話》“教”兼語結構句法分析
第二節(jié)《金瓶梅詞話》“叫”兼語結構句法分析
第三節(jié)《金瓶梅詞話》“交”兼語結構句法分析
第三章 《金瓶梅詞話》“教、叫、交”兼語結構的語義、語用分析
第一節(jié)《金瓶梅詞話》“教、叫、交”兼語結構的語義分析
第二節(jié)《金瓶梅詞話》“教、叫、交”兼語結構的語用分析
余論《金瓶梅詞話》“教、叫、交”兼語結構分析中的問題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兼語句的語義分類及其空語類的句法分布[J]. 楊大然.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6(01)
[2]論使役句的類型學特征[J]. 何元建. 語言科學. 2004(01)
[3]“叫”的興起與“教”的衰落[J]. 張煥新.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04(01)
[4]論殷墟甲骨文中的兼語句[J]. 張玉金.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03(01)
[5]現(xiàn)代漢語兼語句的句法和語義特征[J]. 游汝杰. 漢語學習. 2002(06)
[6]兼語式的語義分析[J]. 郭曙綸. 零陵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0(04)
[7]使令度和使令類動詞的再分類[J]. 劉永耕. 語文研究. 2000(02)
[8]使令類動詞和致使詞[J]. 劉永耕.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01)
[9]論使令關系與兼語句──兼與季臨定、邢欣先生商榷[J]. 嚴戎庚.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8(01)
[10]談兼語的省略及其條件限制[J]. 戚曉杰. 世界漢語教學. 1996(02)
碩士論文
[1]《戰(zhàn)國策》兼語句研究[D]. 杜煥君.暨南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5989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598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