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28 00:53
現(xiàn)代漢語的復句研究已漸漸發(fā)展成為語法研究的一個重要領(lǐng)域,各方學者從各個角度對復句進行研究,已頗有成就。關(guān)于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也就一些研究和文章。本文以此為基礎(chǔ),對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進行進一步的考察和研究。通過對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進行進一步的細分,將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分為:確義性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例舉性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分述性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引述性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分別從語表形式,邏輯基礎(chǔ)和語用價值三方面進行闡釋,力求準確、全面的展示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的真實面貌。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是一類特殊的句式,前后分句在語義上往往表現(xiàn)出極大的相似性。以語言的經(jīng)濟學原則來看,這是不合乎省力原則的。但是所謂“存在就是有價值”,所以,本文試圖從認知角度解釋這個問題。主觀性是其存在的重要原因。研究古代漢語的人都知道,“日語是漢語的活化石之一”,所以日語與漢語是緊密相關(guān)的。這一點,也表現(xiàn)在現(xiàn)代漢語與現(xiàn)代日語的關(guān)系上。本文通過對比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在漢語和日語中的異同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說”在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中的重要作用,即有由實詞意向虛詞意虛化的傾向。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提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對象
1.1.1 定義
1.1.2 分類
1.1.3 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的認知基礎(chǔ)
1.2 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方法與思路
1.4 語料來源
2. 確義性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
2.1 p,換句話說,q
2.1.1 語表形式
2.1.2 邏輯基礎(chǔ)
2.1.3 語用價值
2.2 p,x地說,q
2.2.1 語表形式
2.2.2 邏輯基礎(chǔ)
2.2.3 語用價值
2.3 p,就是說q
2.3.1 語表形式
2.3.2 邏輯基礎(chǔ)
2.3.3 語用價值
2.4 p,即q
2.4.1 語表形式
2.4.2 邏輯基礎(chǔ)
2.4.3 語用價值
2.5 小結(jié)
3. 例舉性解注關(guān)系
3.1 p,例如q1,q2,q3,
3.1.1 語表形式
3.1.2 邏輯基礎(chǔ)
3.1.3 語用價值
3.2 p,譬如說q1,q2,q3,
3.2.1 語表形式
3.2.2 邏輯基礎(chǔ)
3.2.3 語用價值
3.3 小結(jié)
4. 分述性解注關(guān)系
4.1 p,一個q1,一個q2"
4.1.1 語表形式
4.1.2 邏輯基礎(chǔ)
4.1.3 語用價值
4.2 無標的分述性解注關(guān)系
4.2.1 語表形式
4.2.2 邏輯基礎(chǔ)
4.2.3 語用價值
4.3 小結(jié)
5. 引述性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
5.1 p,用x的話說q
5.1.1 語表形式
5.1.2 邏輯基礎(chǔ)
5.1.3 語用價值
5.2 p,"他"的意思是q
5.2.1 語表形式
5.2.2 邏輯基礎(chǔ)
5.2.3 語用價值
5.3 小結(jié)
6. 漢、日語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比較
6.1 漢、日語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的異同
6.1.1 漢、日語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的相同點
6.1.2 漢、日語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的不同點
6.2、"說"的虛化
7. 結(jié)語
7.1 本文研究價值
7.2 其他形式的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有”字領(lǐng)有句的語義傾向和信息結(jié)構(gòu)[J]. 劉丹青. 中國語文. 2011(02)
[2]事實終判:“來”字概數(shù)結(jié)構(gòu)形義辨證[J]. 邢福義. 語言研究. 2011(01)
[3]試析具有證言功能的話語標記“這不”[J]. 胡建峰. 世界漢語教學. 2010(04)
[4]日語元話語標記的用法與功能[J]. 趙剛. 日語學習與研究. 2010(04)
[5]歷代注釋書句法邏輯語義關(guān)系分析——兼說漢語語法單復句區(qū)分自身存在的“破綻”和建立“并列語法結(jié)構(gòu)”[J]. 孫良明.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01)
[6]“如果”與“如果說”[J]. 李晉霞. 漢語學報. 2009(04)
[7]“了2”的行、知、言三域[J]. 肖治野,沈家煊. 中國語文. 2009(06)
[8]從語法化的角度看“由于”與“既然”的句法位置差異[J]. 李文山.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09(04)
[9]論推理語境“如果說”中“說”的隱現(xiàn)[J]. 李晉霞,劉云. 中國語文. 2009(04)
[10]翻譯教學——談對照關(guān)系并列復句的日譯問題[J]. 蓋利亞. 新西部(下半月). 2009(06)
博士論文
[1]有標假設(shè)復句研究[D]. 羅進軍.華中師范大學 2007
[2]復句關(guān)系標記的搭配研究與相關(guān)解釋[D]. 姚雙云.華中師范大學 2006
[3]漢日話題對比研究[D]. 費惠彬.上海師范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俄漢語并列復合句的對比研究[D]. 王俊明.遼寧師范大學 2009
[2]“一邊”類關(guān)系詞及其相關(guān)句式研究[D]. 金鑫.華中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523364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提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對象
1.1.1 定義
1.1.2 分類
1.1.3 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的認知基礎(chǔ)
1.2 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方法與思路
1.4 語料來源
2. 確義性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
2.1 p,換句話說,q
2.1.1 語表形式
2.1.2 邏輯基礎(chǔ)
2.1.3 語用價值
2.2 p,x地說,q
2.2.1 語表形式
2.2.2 邏輯基礎(chǔ)
2.2.3 語用價值
2.3 p,就是說q
2.3.1 語表形式
2.3.2 邏輯基礎(chǔ)
2.3.3 語用價值
2.4 p,即q
2.4.1 語表形式
2.4.2 邏輯基礎(chǔ)
2.4.3 語用價值
2.5 小結(jié)
3. 例舉性解注關(guān)系
3.1 p,例如q1,q2,q3,
3.1.1 語表形式
3.1.2 邏輯基礎(chǔ)
3.1.3 語用價值
3.2 p,譬如說q1,q2,q3,
3.2.1 語表形式
3.2.2 邏輯基礎(chǔ)
3.2.3 語用價值
3.3 小結(jié)
4. 分述性解注關(guān)系
4.1 p,一個q1,一個q2"
4.1.1 語表形式
4.1.2 邏輯基礎(chǔ)
4.1.3 語用價值
4.2 無標的分述性解注關(guān)系
4.2.1 語表形式
4.2.2 邏輯基礎(chǔ)
4.2.3 語用價值
4.3 小結(jié)
5. 引述性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
5.1 p,用x的話說q
5.1.1 語表形式
5.1.2 邏輯基礎(chǔ)
5.1.3 語用價值
5.2 p,"他"的意思是q
5.2.1 語表形式
5.2.2 邏輯基礎(chǔ)
5.2.3 語用價值
5.3 小結(jié)
6. 漢、日語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比較
6.1 漢、日語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的異同
6.1.1 漢、日語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的相同點
6.1.2 漢、日語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的不同點
6.2、"說"的虛化
7. 結(jié)語
7.1 本文研究價值
7.2 其他形式的解注關(guān)系并列句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有”字領(lǐng)有句的語義傾向和信息結(jié)構(gòu)[J]. 劉丹青. 中國語文. 2011(02)
[2]事實終判:“來”字概數(shù)結(jié)構(gòu)形義辨證[J]. 邢福義. 語言研究. 2011(01)
[3]試析具有證言功能的話語標記“這不”[J]. 胡建峰. 世界漢語教學. 2010(04)
[4]日語元話語標記的用法與功能[J]. 趙剛. 日語學習與研究. 2010(04)
[5]歷代注釋書句法邏輯語義關(guān)系分析——兼說漢語語法單復句區(qū)分自身存在的“破綻”和建立“并列語法結(jié)構(gòu)”[J]. 孫良明.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01)
[6]“如果”與“如果說”[J]. 李晉霞. 漢語學報. 2009(04)
[7]“了2”的行、知、言三域[J]. 肖治野,沈家煊. 中國語文. 2009(06)
[8]從語法化的角度看“由于”與“既然”的句法位置差異[J]. 李文山.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09(04)
[9]論推理語境“如果說”中“說”的隱現(xiàn)[J]. 李晉霞,劉云. 中國語文. 2009(04)
[10]翻譯教學——談對照關(guān)系并列復句的日譯問題[J]. 蓋利亞. 新西部(下半月). 2009(06)
博士論文
[1]有標假設(shè)復句研究[D]. 羅進軍.華中師范大學 2007
[2]復句關(guān)系標記的搭配研究與相關(guān)解釋[D]. 姚雙云.華中師范大學 2006
[3]漢日話題對比研究[D]. 費惠彬.上海師范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俄漢語并列復合句的對比研究[D]. 王俊明.遼寧師范大學 2009
[2]“一邊”類關(guān)系詞及其相關(guān)句式研究[D]. 金鑫.華中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5233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523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