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簡帛文獻中的“是=”句及相關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4 15:37
《馬王堆漢墓帛書·天文氣象雜占》、《睡虎地秦墓竹筒·日書》、《天水放馬濰秦筒·日書乙種》、王家臺秦墓竹筒等四種出土筒帛文獻中共出現(xiàn)46個“是=”句。與此同時,上述文獻中還出現(xiàn)與“是=”句句型相同或相似的“是謂”句。本著聊系封比分析的原則,並結合前人研究成果,我們把出土簡帛文獻中的“是=”用法放到富時的漢字、符虢系統(tǒng)中,和與之相關的“是謂”句、“此謂”句從各個角度還行了綜合的比較分析;接著,結合語境,從文本性角度出發(fā)封“是=”用法造行捂羲方面的分析;最後考察其它出土文獻中重文虢的特殊使用情況,最終得出“是=”釋讀為“是謂”的結論。以此為基礎,從實隙用例出發(fā),造一步重新分析重文虢的用法分類情沉,徒而補充傅統(tǒng)封於重文虢用法認識的不足。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是="句的釋讀問題
(一) "是="句及相關問題介紹
(二) "是="句釋讀及用法討論回顧
(三) 異種文獻中的"是="句與"是謂"句
(四) 同種文獻中的"是=’句與"是謂"句及二者出現(xiàn)的先後順序
(五) "是謂"、"是="同"此謂"
(六) "是="表解釋、補充說明義而非判斷義辨析
(七) 小結
二、重文號用法新探
(一) 重文號簡說
(二) 重文號用法新探
(三) 重文號與省略號異同分析
三、小結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出土文獻“是是”句后一“是”字的訓釋問題再議[J]. 朱城. 古漢語研究. 2008(04)
[2]再論馬王堆帛書中的“是=”句[J]. 魏宜輝. 東南文化. 2008(04)
[3]對秦漢出土文獻“是是……”句討論的再思考[J]. 肖瑜,姜永琢. 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S3)
[4]出土文獻“是是”句的再探討[J]. 梁冬青. 古漢語研究. 2007(01)
[5]淺談中醫(yī)古文獻中的重文符號[J]. 李懷之. 國醫(yī)論壇. 2005(03)
[6]出土文獻"是是"連用后一"是"字的訓釋問題[J]. 朱城. 古漢語研究. 2004(04)
[7]出土文獻“是是”句新解[J]. 梁冬青. 中國語文. 2002(02)
[8]《睡虎地秦墓竹簡》的系詞“是”[J]. 石峰. 古漢語研究. 2000(03)
[9]敦煌吐魯番文獻重文符號釋讀舉隅[J]. 鄧文寬. 文獻. 1994(01)
[10]“省略”新論(上)[J]. 李運富. 零陵師專學報. 1991(04)
本文編號:3455532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是="句的釋讀問題
(一) "是="句及相關問題介紹
(二) "是="句釋讀及用法討論回顧
(三) 異種文獻中的"是="句與"是謂"句
(四) 同種文獻中的"是=’句與"是謂"句及二者出現(xiàn)的先後順序
(五) "是謂"、"是="同"此謂"
(六) "是="表解釋、補充說明義而非判斷義辨析
(七) 小結
二、重文號用法新探
(一) 重文號簡說
(二) 重文號用法新探
(三) 重文號與省略號異同分析
三、小結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出土文獻“是是”句后一“是”字的訓釋問題再議[J]. 朱城. 古漢語研究. 2008(04)
[2]再論馬王堆帛書中的“是=”句[J]. 魏宜輝. 東南文化. 2008(04)
[3]對秦漢出土文獻“是是……”句討論的再思考[J]. 肖瑜,姜永琢. 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S3)
[4]出土文獻“是是”句的再探討[J]. 梁冬青. 古漢語研究. 2007(01)
[5]淺談中醫(yī)古文獻中的重文符號[J]. 李懷之. 國醫(yī)論壇. 2005(03)
[6]出土文獻"是是"連用后一"是"字的訓釋問題[J]. 朱城. 古漢語研究. 2004(04)
[7]出土文獻“是是”句新解[J]. 梁冬青. 中國語文. 2002(02)
[8]《睡虎地秦墓竹簡》的系詞“是”[J]. 石峰. 古漢語研究. 2000(03)
[9]敦煌吐魯番文獻重文符號釋讀舉隅[J]. 鄧文寬. 文獻. 1994(01)
[10]“省略”新論(上)[J]. 李運富. 零陵師專學報. 1991(04)
本文編號:34555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455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