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顏師古《漢書注》通假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14 09:15
  本文以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為指導,採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歸納、定性與定量相結(jié)合、實證研究與理論總結(jié)相結(jié)合等研究方法,以顏師古《漢書注》的材料為依據(jù),參考各類字書、辭書及古今學者的注解,共分析歸納出180條通假字組,并從所用術(shù)語、本字與借字的對應關(guān)係、字形關(guān)係、字音關(guān)係及字義關(guān)係等方面進行分類研究,歸納總結(jié)其規(guī)律,探討顏師古論證通假的方式及成就與不足。本文由六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緒論,主要梳理了學界對“通假”與“假借”的論述,確立本文所研究的通假為“有本字的通假”,包含“本有其字”與“本字后造”兩種情況,以及對“通假”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對顏師古《漢書注》通假字的研究現(xiàn)狀、價值、目的、方法進行了闡述。第二部分,確定通假字判定的原則及本字的判定標準,并對通假字與同源字、古今字的關(guān)係進行說明,認為三者并不是完全對立的,通假字包含一部分同源字與古今字。第三部分,選取100組通假字,從形、音、義等方面進行了分析,以期能為研究通假現(xiàn)象的其他學人提供參考與實證材料。第四部,歸納并統(tǒng)計表通假字的術(shù)語,如“讀曰”“讀如”等,并和前代與同時代表通假的術(shù)語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顏師古在術(shù)語使用上更具靈活、多樣性,體現(xiàn)了對唐以前...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2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0.緒論
    0.1 通假概述
        0.1.1 “通假”與“假借”
        0.1.2 通假字產(chǎn)生的原因
    0.2 顏師古《漢書注》的研究現(xiàn)狀
    0.3 顏師古《漢書注》通假字研究的價值
        0.3.1 學術(shù)價值
        0.3.2 應用價值
    0.4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與方法
        0.4.1 研究目的
        0.4.2 研究方法
1.通假字的判定
    1.1 通假字的判定標準
    1.2 本字的判定標準
    1.3 通假字與同源字、古今字的關(guān)係
        1.3.1 通假字與同源字
        1.3.2 通假字與古今字
2.通假字分析舉例
    2.1 之部
    2.2 職部
    2.3 幽部
    2.4 覺部
    2.5 冬部
    2.6 宵部
    2.7 藥部
    2.8 侯部
    2.9 屋部
    2.10 東部
    2.11 魚部
    2.12 鐸部
    2.13 陽部
    2.14 支部
    2.15 錫部
    2.16 耕部
    2.17 脂部
    2.18 質(zhì)部
    2.19 真部
    2.20 微部
    2.21 物部
    2.22 文部
    2.23 歌部
    2.24 月部
    2.25 元部
    2.26 緝部
    2.27 侵部
    2.28 葉部
    2.29 談部
3.顏師古《漢書注》表通假字的術(shù)語
    3.1 讀曰
    3.2 讀為
    3.3 讀如
    3.4 讀與某同
    3.5 某與某同
    3.6 某,古某字
    3.7 本作
    3.8 或作
    3.9 假借
    3.10 通用
    3.11 小結(jié)
4.顏師古《漢書注》通假字的類型
    4.1 本字與借字的對應關(guān)係
        4.1.1 數(shù)量上的對應關(guān)係
        4.1.2 其他情況
        4.1.3 小結(jié)
    4.2 本字與借字字形關(guān)係類型
        4.2.1 本字與借字的字形無聯(lián)繫
        4.2.2 本字包含借字
        4.2.3 借字包含本字
        4.2.4 同為形聲字,聲符相同
        4.2.5 同為形聲字,形符相同
        4.2.6 特殊情況
        4.2.7 小結(jié)
    4.3 本字與借字語音關(guān)係類型
        4.3.1 雙聲疊韻
        4.3.2 聲同韻近
        4.3.3 聲近韻同
        4.3.4 聲韻皆近
        4.3.5 小結(jié)
    4.4 本字與借字的意義關(guān)係類型
        4.4.1 借字借本字的本義
        4.4.2 借字借本字的引申義
        4.4.3 借字借本字的假借義
        4.4.4 小結(jié)
5.顏師古《漢書注》論證通假字的方式及研究通假字的成就與不足
    5.1 顏師古《漢書注》論證通假字的方式
        5.1.1 運用術(shù)語論證通假字
        5.1.2 用本字之義釋借字或串講文義論證通假字
        5.1.3 運用異文例證論證通假字
        5.1.4 運用同類例證論通假字
        5.1.5 運用方言論證通假字
        5.1.6 運用舊注論證通假字
    5.2 顏師古《漢書注》研究通假字的成就與不足
        5.2.1 成就
        5.2.2 不足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顏師古《漢書注》通假字表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區(qū)別“通假”和“假借”的必要性[J]. 周祥.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11)
[2]假借概念辨疑[J]. 張磊.  語文學刊. 2012(11)
[3]歷代假借研究綜述[J]. 黎千駒.  殷都學刊. 2007(02)
[4]“假借”考略[J]. 朱立挺.  陜西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報. 2007(01)
[5]二十年來顏師古《漢書注》研究述略[J]. 王智群.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03(04)
[6]論“假借”與“通假”[J]. 徐莉莉.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5)
[7]通假字“音同”原則淺說[J]. 周長楫.  古漢語研究. 1998(01)
[8]唐代典籍注釋方法論初探[J]. 王勛敏.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4(04)
[9]假借、通假、形聲辨析[J]. 唐生周.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7(01)
[10]《古漢語通假字字典》序[J]. 周祖謨.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6(03)

碩士論文
[1]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經(jīng)傳》通假字研究[D]. 顧慧.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8
[2]《睡虎地秦簡》假借字研究[D]. 李真真.青島大學 2015
[3]《易通釋》假借研究[D]. 梁超.陜西師范大學 2014
[4]朱珔《說文假借義證》研究[D]. 姜大爽.首都師范大學 2007
[5]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的假借研究[D]. 杜秀云.陜西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43587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43587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e847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