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黎語中的漢語借詞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12 10:41
  本文是針對黎語中的漢語借詞所進行的專題研究。目標是確定黎語中的漢語借詞并判斷其歷史層次和性質(zhì)。對黎語的借詞進行歷史層次分析的意義在于:首先,黎語自身音系的歷史演變可以通過歷代借詞的語音特點來分析認識;其次,為同源詞、老借詞分辨難題的解決做必要的基礎(chǔ)工作;再次,有助于了解該地區(qū)各歷史階段漢語及其他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一些特點,進而了解該地區(qū)的漢語方言史和民族史;最后,為語言接觸理論的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緒論,討論研究目的、研究意義、理論背景、基本內(nèi)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紹黎語與黎族人聚居區(qū)的漢語。第三章是全文的核心部分,把黎語中的漢語借詞分為上古漢語借詞和中古-近代的漢語借詞。上古層借自上古漢民族共同語。中古、近代基本都有兩個來源:海南閩語和粵方言。本文為侗臺語族語言的歷史比較排除了借詞和同源詞的困擾,也為研究漢族和黎族人民的接觸歷史從語言學方面提供證據(jù)。第四章介紹黎語中漢語借詞的義類分析。對黎語中的漢語借詞進行歷史層次的分析研究采取的是以下幾個步驟:1、確定語音對應,作為選擇借詞及確定層次的依據(jù)。參照系是任何一種相關(guān)的語言(本文涉及到海南閩語、粵語),還有構(gòu)擬的音系...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目標和研究意義
    1.2 理論背景
    1.3 基本內(nèi)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黎語與黎族人聚居區(qū)的漢語
    2.1 黎族與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文地理概說
    2.2 黎語語音概說
    2.3 黎族人聚居區(qū)的漢語
第三章 黎語中的漢語借詞的歷史層次
    3.1 黎語的漢語借詞簡述
    3.2 黎語中的上古-前中古漢語借詞
        3.2.1 上古音體系
        3.2.2 黎語中的上古漢語借詞考釋
    3.3 黎語的中古-近代的漢語借詞
        3.3.1 中古音體系
        3.3.2 黎語的海南閩語借詞
            3.3.2.1 海南閩語借詞的聲母特點
            3.3.2.2 海南閩語借詞的韻母特點
        3.3.3 黎語的粵語借詞
            3.3.3.1 粵語借詞的聲母特點
            3.3.3.2 粵語借詞的韻母特點
第四章 黎語中的漢語借詞的義類分析
    4.1 動作、行為類
    4.2 稱謂類
    4.3 時間地理類
    4.4 身體部位類
    4.5 生產(chǎn)、生活類
    4.6 動物、植物類
    4.7 數(shù)詞、量詞類
    4.8 性質(zhì)、狀態(tài)類
    4.9 政治制度類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藏比較中的歷史層次與借詞問題[J]. 施向東.  語言科學. 2007(06)
[2]從幾個詞語討論苗瑤語與漢藏語的關(guān)系[J]. 潘悟云.  語言研究. 2007(02)
[3]文白異讀、音韻層次與歷史語言學[J]. 王洪君.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2)
[4]朝鮮語中的上古漢語借詞[J]. 潘悟云.  民族語文. 2006(01)
[5]拉珈語漢借詞層次分析[J]. 藍慶元.  民族語文. 2005(06)
[6]漢語方言學與音韻學研究方向的前瞻[J]. 潘悟云.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5)
[7]語言接觸與語言演變——小陂流苗語為例[J]. 戴慶廈,楊再彪,余金枝.  語言科學. 2005(04)
[8]借詞三論[J]. 陳其光.  南開語言學刊. 2004(02)
[9]區(qū)分借詞層次的語音系聯(lián)方法[J]. 黃行,胡鴻雁.  民族語文. 2004(05)
[10]論水語里的近、現(xiàn)代漢語借詞[J]. 曾曉渝.  語言研究. 2003(02)

博士論文
[1]海南閩語的語音研究[D]. 劉新中.暨南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仡佬語漢借詞研究[D]. 李霞.中央民族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27976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27976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7a5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