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初中級階段漢語學習者介詞“從”的框架教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05 05:07
漢語是典型的孤立語,少形態(tài)變化,主要靠語序和虛詞來表示語法意義。僅就虛詞來說,它在漢語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且有很多虛詞都具有多個用法和含義,在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較為復雜難懂。因此,如何將虛詞高效率高質(zhì)量的教給學生就成了漢語教師需要去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傳統(tǒng)的講授方法有些時候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如何將虛詞更好地教給學生。本文在現(xiàn)有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考察了介詞“從”的框架類別與構成,并以對初中級階段漢語學習者介詞“從”的偏誤的分析為出發(fā)點,對介詞“從”的框架教學問題進行了較全面細致的分析與討論。文章主體部分由緒論和五章內(nèi)容構成。緒論部分闡明了選題意義、研究方法、理論依據(jù)和語料來源等問題。第一章是對前人研究的綜述。包括對介詞框架的綜述、對“從”類介詞框架的綜述以及對框架教學的綜述。第二章是對“從”及其框架進行研究。主要研究了“從”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及其框架的演變。由先秦時“從”的動詞意義入手,研究其逐步演變過程。第三章從漢語學習者的偏誤入手,分析討論學生在學習介詞“從”時存在的問題。內(nèi)容包括漢語學習者在學習中存在的偏誤現(xiàn)象和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第四章從教學的實際出發(fā)...
【文章來源】:遼寧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0.1 選題意義
0.2 研究方法
0.3 理論依據(jù)
0.4 語料來源
1 研究現(xiàn)狀綜述
1.1 介詞框架的研究
1.2 “從”類介詞框架的研究
1.3 介詞框架教學的研究
2 “從”和“從”介詞框架
2.1 介詞“從”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2.2 介詞“從”的框架搭配
2.2.1 介詞“從”的一般搭配
2.2.2 介詞“從”的框架搭配
3 初中級漢語學習者介詞“從”使用上的偏誤
3.1 初中級漢語學習者在使用“從”時存在的偏誤
3.1.1 介詞“從”的遺漏
3.1.2 介詞“從”的誤加
3.1.3 介詞“從”與其他介詞的誤代
3.2 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
3.2.1 母語負遷移
3.2.2 目的語知識負遷移
3.2.3 學習策略
4 介詞“從”的框架教學實施及其優(yōu)勢分析
4.1 教學實施
4.1.1 前期準備與整理
4.1.2 課堂教學
4.1.3 課后反思
4.2 使用框架教學的優(yōu)勢
4.2.1 總體優(yōu)勢
4.2.2 在教學實際中的具體優(yōu)勢
5 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及對策
5.1 注意時間的安排
5.2 注意學習者的實際需要
5.3 把握好適用度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以及參加科研情況
本文編號:3211499
【文章來源】:遼寧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0.1 選題意義
0.2 研究方法
0.3 理論依據(jù)
0.4 語料來源
1 研究現(xiàn)狀綜述
1.1 介詞框架的研究
1.2 “從”類介詞框架的研究
1.3 介詞框架教學的研究
2 “從”和“從”介詞框架
2.1 介詞“從”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2.2 介詞“從”的框架搭配
2.2.1 介詞“從”的一般搭配
2.2.2 介詞“從”的框架搭配
3 初中級漢語學習者介詞“從”使用上的偏誤
3.1 初中級漢語學習者在使用“從”時存在的偏誤
3.1.1 介詞“從”的遺漏
3.1.2 介詞“從”的誤加
3.1.3 介詞“從”與其他介詞的誤代
3.2 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
3.2.1 母語負遷移
3.2.2 目的語知識負遷移
3.2.3 學習策略
4 介詞“從”的框架教學實施及其優(yōu)勢分析
4.1 教學實施
4.1.1 前期準備與整理
4.1.2 課堂教學
4.1.3 課后反思
4.2 使用框架教學的優(yōu)勢
4.2.1 總體優(yōu)勢
4.2.2 在教學實際中的具體優(yōu)勢
5 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及對策
5.1 注意時間的安排
5.2 注意學習者的實際需要
5.3 把握好適用度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以及參加科研情況
本文編號:32114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21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