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以前漢譯佛經中助動詞連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14 21:55
本文系統(tǒng)地考察了隋以前漢譯佛經中的助動詞連用現(xiàn)象,并運用靜態(tài)描寫,動靜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助動詞連用的句法、語義、產生的原因等做了全方位的討論。在參考了各家關于助動詞的分類標準后,本文首先確定了中古時期助動詞的范圍,再對這些助動詞進行組合,然后在隋以前漢譯佛經中進行考察,共發(fā)現(xiàn)助動詞連用71個。我們把這71個助動詞連用分成六個大類:一、可能類助動詞連用;二、意愿類助動詞連用;三、應當類助動詞連用;四、可能類助動詞與意愿類助動詞連用;五、可能類助動詞與應當類助動詞連用;六、意愿類助動詞與應當類助動詞連用。通過對這六大類助動詞連用進行細致的描寫和深入的分析,我們得出了如下結論:一、從整體上看,各類助動詞連用形式的發(fā)展不平衡。在統(tǒng)計出的71個助動詞連用中,“可能類”助動詞連用最多,有20個;其次為“可能類”與“應當類”助動詞連用,有18個;再次為“應當類”助動詞連用,有17個;然后為可能類與意愿類助動詞連用,共6個;最少為“意愿類”助動詞連用和“意愿類”與“可能類”助動詞連用,都只有5個。這說明在中古時期,“可能類”助動詞的發(fā)展最為成熟。二、從個體上看,各個助動詞的連用也很不平衡。在71個助動...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助動詞的研究現(xiàn)狀
1.2 助動詞連用的整體狀況、研究意義
1.3 語料的選擇
1.4 助動詞連用的范圍
第二章 可能類助動詞連用形式句法、語義分析
2.1 可能、能可
2.2 可得、得可、可以得、能得、得能
2.3 可堪、能堪、堪能
2.4 可足、足可、足可以、足能、足堪
2.5 堪得、容得
2.6 容可、可容
第三章 意愿類助動詞連用形式句法、語義分析
3.1 敢欲、肯欲、要欲
3.2 愿欲、欲愿
第四章 應該類助動詞連用形式句法、語義分析
4.1 要宜、要應、要當、要須
4.2 宜應、應宜、宜當、當宜、應當、當應
4.3 須當、當須、宜須、應須、會須、會當、會應
第五章 可能類助動詞與意愿類助動詞連用形式句法、語義分析
5.1 敢可、敢能、能敢、可欲
5.2 欲得、愿得
第六章 意愿類助動詞與應當類助動詞連用形式句法、語義分析
6.1 當敢
6.2 當肯
6.3 當欲
6.4 應欲
6.5 愿當
第七章 可能類助動詞與應當類助動詞連用形式句法、語義分析
7.1 可宜、宜可、可應、應可、可當、當可、可須、會可、堪應
7.2 宜得、當?shù)、會得、應得、得?br> 7.3 宜能、應能、當能、當堪
第八章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須”的語法化[J]. 吳春生,馬貝加.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
[2]現(xiàn)代漢語中應增設能愿型合成詞[J]. 于思湘.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2)
[3]古漢語助動詞研究綜述[J]. 楊世勤. 菏澤學院學報. 2007(06)
[4]論漢語助動詞短語的結構[J]. 王倩.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07(08)
[5]先秦時期漢語主要愿望動詞的發(fā)展[J]. 楊世鐵. 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1)
[6]從助動詞“解”、“會”、“識”的形成看語義的演變[J]. 蔣紹愚. 漢語學報. 2007(01)
[7]《論衡》中的助動詞“可”及相關問題[J]. 趙亞麗. 長春大學學報. 2007(01)
[8]助動詞“要”的情態(tài)語義分析[J]. 張萬禾.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07(01)
[9]句子的中心與助動詞占據(jù)的謂頭語法位置[J]. 徐杰. 漢語學報. 2006(03)
[10]助動詞“暇”的來源和發(fā)展[J]. 王子虎. 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 2006(03)
碩士論文
[1]《六度集經》助動詞研究[D]. 覃湘庸.浙江大學 2008
[2]《管子》助動詞研究[D]. 孔春英.西南大學 2008
[3]《淮南子》助動詞研究[D]. 王淑怡.西南大學 2006
[4]《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助動詞研究[D]. 劉東.遼寧師范大學 2006
[5]《朱子語類》助動詞研究[D]. 韋偉.南京師范大學 2005
[6]上古漢語助動詞研究[D]. 孫冬妮.武漢大學 2005
[7]《論衡》助動詞系統(tǒng)初論[D]. 趙亞麗.吉林大學 2005
[8]敦煌變文助動詞研究[D]. 張澤寧.西北師范大學 2004
[9]《韓非子》助動詞研究[D]. 李杰.山東師范大學 2004
[10]《荀子》動詞語法研究[D]. 于正安.西南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083019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助動詞的研究現(xiàn)狀
1.2 助動詞連用的整體狀況、研究意義
1.3 語料的選擇
1.4 助動詞連用的范圍
第二章 可能類助動詞連用形式句法、語義分析
2.1 可能、能可
2.2 可得、得可、可以得、能得、得能
2.3 可堪、能堪、堪能
2.4 可足、足可、足可以、足能、足堪
2.5 堪得、容得
2.6 容可、可容
第三章 意愿類助動詞連用形式句法、語義分析
3.1 敢欲、肯欲、要欲
3.2 愿欲、欲愿
第四章 應該類助動詞連用形式句法、語義分析
4.1 要宜、要應、要當、要須
4.2 宜應、應宜、宜當、當宜、應當、當應
4.3 須當、當須、宜須、應須、會須、會當、會應
第五章 可能類助動詞與意愿類助動詞連用形式句法、語義分析
5.1 敢可、敢能、能敢、可欲
5.2 欲得、愿得
第六章 意愿類助動詞與應當類助動詞連用形式句法、語義分析
6.1 當敢
6.2 當肯
6.3 當欲
6.4 應欲
6.5 愿當
第七章 可能類助動詞與應當類助動詞連用形式句法、語義分析
7.1 可宜、宜可、可應、應可、可當、當可、可須、會可、堪應
7.2 宜得、當?shù)、會得、應得、得?br> 7.3 宜能、應能、當能、當堪
第八章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須”的語法化[J]. 吳春生,馬貝加.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
[2]現(xiàn)代漢語中應增設能愿型合成詞[J]. 于思湘.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2)
[3]古漢語助動詞研究綜述[J]. 楊世勤. 菏澤學院學報. 2007(06)
[4]論漢語助動詞短語的結構[J]. 王倩.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07(08)
[5]先秦時期漢語主要愿望動詞的發(fā)展[J]. 楊世鐵. 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1)
[6]從助動詞“解”、“會”、“識”的形成看語義的演變[J]. 蔣紹愚. 漢語學報. 2007(01)
[7]《論衡》中的助動詞“可”及相關問題[J]. 趙亞麗. 長春大學學報. 2007(01)
[8]助動詞“要”的情態(tài)語義分析[J]. 張萬禾.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07(01)
[9]句子的中心與助動詞占據(jù)的謂頭語法位置[J]. 徐杰. 漢語學報. 2006(03)
[10]助動詞“暇”的來源和發(fā)展[J]. 王子虎. 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 2006(03)
碩士論文
[1]《六度集經》助動詞研究[D]. 覃湘庸.浙江大學 2008
[2]《管子》助動詞研究[D]. 孔春英.西南大學 2008
[3]《淮南子》助動詞研究[D]. 王淑怡.西南大學 2006
[4]《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助動詞研究[D]. 劉東.遼寧師范大學 2006
[5]《朱子語類》助動詞研究[D]. 韋偉.南京師范大學 2005
[6]上古漢語助動詞研究[D]. 孫冬妮.武漢大學 2005
[7]《論衡》助動詞系統(tǒng)初論[D]. 趙亞麗.吉林大學 2005
[8]敦煌變文助動詞研究[D]. 張澤寧.西北師范大學 2004
[9]《韓非子》助動詞研究[D]. 李杰.山東師范大學 2004
[10]《荀子》動詞語法研究[D]. 于正安.西南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0830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08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