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意理論觀照下的“兩會”總理記者招待會口譯
發(fā)布時間:2017-04-07 23:00
本文關鍵詞:釋意理論觀照下的“兩會”總理記者招待會口譯,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近年來,中國官方每年都要召開各種規(guī)模的國際性或區(qū)域性的記者招待會,每年三月份兩會期間由外交部舉辦的記者招待會更是吸引世人注目,這不僅意味著市場對譯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翻譯研究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本文研究對象即為官方記者招待會口譯。一方面,對外國記者和發(fā)言人來說,譯員就是“橋梁”,其作用舉足輕重;另一方面,對記者招待會口譯活動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以釋意理論為依據(jù),以“忠實”概念為切入點,結合實例分析討論了“兩會”記者招待會口譯過程中“忠實”概念的體現(xiàn)及譯員對忠實度的把握及運用。 釋意派理論建立在對口譯現(xiàn)實的觀察和分析上,其出發(fā)點和角度同語言學派翻譯理論完全不同,其研究對象不再停留在語言層次,而是解剖口譯的意義傳遞現(xiàn)象。一般認為,翻譯有理解與表達兩個程序,但釋意理論提出翻譯應具有“理解、脫離原語語言外殼和重新表達”三個程序。其中,“脫離原語語言外殼”為釋意理論所特有。釋意理論對“忠實”概念也有著獨到的理解。該理論強調翻譯是交際行為,譯者的任務是傳達信息,而不是翻譯語言;譯者翻譯的是篇章,而不是進行簡單的語言符號轉換。翻譯要忠實于意義,而意義是諸如風格、內涵、信息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種綜合。忠實包含三個要素:作者的意愿,譯入語語言和譯文讀者。這三個要素是不可分離的,如果只是忠實于其一,而沒有顧及到其它,意義的忠實就沒有得到完整地體現(xiàn)。 “兩會”記者招待會是在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期間由國家領導人或人大代表舉辦的記者招待會,主要發(fā)布或闡述政府或某部門的觀點、立場,并回答記者提問。發(fā)言人代表的是政府或各部門,所以自身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他們發(fā)布或交流的信息也因此具有全面性、準確性和權威性。直接聽眾多是國內外記者、工作人員等,間接聽眾是廣大人民群眾、媒體、外國政府等。這類交際所使用的語言比較正式,風格介于書面語和口語之間,措詞準確。 由于“兩會”記者招待會本身的特點,對譯員各方面的素質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備扎實的語言基礎和廣博的知識以外,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由于口譯內容往往涉及國家利益,而且大多為國家領導人、政府部門領導與公眾間的交際,具有很強的政策性,這就要求譯員在翻譯過程中,首先必須準確理解說話人的意圖,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縮小,確保譯文要忠實于說話人的意圖。在口譯過程中,譯員通常采用要點整合,句法重組,語義解釋等方法,來達到忠實的目的。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1)釋意理論所提的“忠實”概念是一個寬容能動的概念,它包括三個要素:作者的意愿,譯入語語言和讀者。而這三個要素是不可分離、缺一不可的;2)記者招待會口譯有其自身的特點,“忠實”的標準為記者招待會口譯提供了良好的尺度;3)為達到忠實于講話者的目的,在口譯過程中譯員常采用以下六種方法:要點整合、文化考慮、句法重組、語義解釋、邏輯加工和調整講話方式;4)忠實、通順、及時、和得體可作為衡量記者招待會口譯的標準。
【關鍵詞】:口譯 記者招待會 釋意理論 忠實 口譯標準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H059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s(English)5-8
- Abstracts(Chinese)8-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2-15
- 1.1 General introduction12
- 1.2 Methodology and data12-13
- 1.3 Research objectives13
- 1.4 Possible contributions13
-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3-15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5-22
- 2.1 Interpreting research in the West15-18
- 2.2 Interpretating research in China18-20
- 2.3 Research on PCI20-22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2-36
- 3.1 General remarks22-23
- 3.2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23-25
- 3.3 Definition of interpretation25-29
- 3.3.1 Sense27-28
- 3.3.2 Sense unit28-29
- 3.4 Interpreting procedures29-33
- 3.4.1 Comprehension30-31
- 3.4.1.1 Verbal knowledge30
- 3.4.1.2 Cognitive complements30-31
- 3.4.2 Deverbalization31-32
- 3.4.3 Re-expression32-33
- 3.5 Faithfulness as an evaluation criterion33-34
- 3.6 Contributions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34-36
- Chapter Four Features of Press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36-43
- 4.1 Features of the content37-38
- 4.1.1 Up-to-date topics37-38
- 4.1.2 Authoritative addressors38
- 4.1.3 Direct and indirect audiences38
- 4.2 Linguistic features38-41
- 4.2.1 Accurate,concise and formal language38-39
- 4.2.2 Positive vocabulary39-40
- 4.2.3 Preference of simple sentences40-41
- 4.3 Well-trained interpreters41-42
- 4.4 Extempore,immediate and once-only interpretation42-43
- Chapter Five Judgment of Faithfulness and its Realization43-64
- 5.1 Judgment of faithfulness43-50
- 5.1.1 To convey the speaker's intention43-47
- 5.1.2 The target language47-48
- 5.1.3 The target audience48-50
- 5.2 Realization of "faithfulness"50-60
- 5.2.1 Integrating the main points50-51
- 5.2.2 Cultural consideration51-55
- 5.2.3 Restructuring the sentences55-56
- 5.2.4 Semantic explanation56-57
- 5.2.5 Logical processing57-58
- 5.2.6 Adjustment of the manner of speaking58-60
- 5.3 Criteria for PCI60-62
- 5.4 Requirements of a qualified interpreter62-64
- Chapter Six Conclusion64-67
- 6.1 Major findings in this study64-65
- 6.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65-66
- 6.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66-67
- Bibliography67-69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楠;從功能對等理論看記者招待會漢英口譯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俞婷;政府記者招待會口譯違反合作原則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3 李茜;順應論視角下的記者招待會口譯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1年
4 王柳;圖式理論觀照下文化負載詞的漢英口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5 韓鵬舉;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視角下記者招待會中中國文化因素的口譯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6 黃雪松;釋意論視角下漢英口譯中的語際轉換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釋意理論觀照下的“兩會”總理記者招待會口譯,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14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91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