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英詞匯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07 02:20
【摘要】:目前,符合藏文文法及詞法屬性的藏英文語法理論尚不多見。在翻譯實踐中,譯者因不懂雙語特性而進行生搬硬套式翻譯,不能體現(xiàn)各族人民的文化特性及詞匯所包含的特定內心變化意義。在某種程度上使得藏族及異族人士在學習英語和藏語時遇到不少困難。因此,對各族語言文字進行比較可能是一個有益的嘗試。緊抓藏語特點,從中提煉和升華相關理論和方法,以期對藏語言文字研究起到推動作用。依據(jù)這樣的思路和基于解決該問題的初衷,筆者結合三年所學知識,在導師的指導下,對藏英文詞匯進行了初探式的比較研究。論文整體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主要在序言中描述了研究現(xiàn)狀及目的、實用價值、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由七個章節(jié)組成。其中,第一章為藏英詞匯來源和發(fā)展比較。本章說明了藏文詞匯主要受到了古印度和漢語等影響,英語則主要受到了羅馬語及法語等的影響,由此粗略展示出藏英詞匯的發(fā)展過程。第二章簡單闡述了藏英詞匯的語音異同點。藏文發(fā)音時需要清晰發(fā)出一個詞的前后置字及上下加字的音素,而英文詞匯發(fā)音時語音高低不存在特定的規(guī)律。同時,英文發(fā)音、斷句對自由詩歌文體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詞匯的表音構成方式中,英文由前后綴影響而形成的詞占主導地位,而藏文中這種方式形成的詞很少見。藏語中的重疊詞對句子的風格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比英語中此類現(xiàn)象更為明顯。第三章主要描述了藏英詞匯表意構成方式。英文詞匯縮寫的方法是詞匯構成的重要形式,藏英文借詞結構中藏文借詞主要以意譯為主,而英文借詞由音譯為主。第四章主要對藏英詞匯在句子中的特性進行了比較。英文中,詞匯本身存在一定的語法規(guī)律,尤其各個詞匯有表示詞性的后綴;但藏文中動詞存在三時及命令詞的形態(tài)變化外,其他各個詞匯在句子結構中借助虛詞或輔助詞來起作用。第五章比較了藏英文的詞義。從句法結構及文化背景差異方面,解釋了詞匯一般表意及瞬時表意、一詞多義、多詞一義的不同點對各類詞匯表意的分類及結構、文體方面所產生的影響。第六章闡述了藏英文詞匯的詞性變化。藏英文中雖然詞匯形態(tài)相同,但因為表意關系及語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二者對句子成分的影響也有所不同。因為發(fā)音需要,藏英詞匯形態(tài)變化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特性。第七章闡述了藏英文詞匯的文化內涵。從藏英文話語者言語的敬語詞匯和親屬詞匯的用法方面,分析了兩者的社會變化。英語話語者在數(shù)字、色彩及成語中體現(xiàn)了基督教及大西洋文化的特點,而藏語話語者在數(shù)字、成語及色彩文化內涵中卻體現(xiàn)了佛教和青藏高原及民俗習慣等的特點。第三部分為論文的結語。主要總結各個章節(jié)中心思想,重申本論文觀點。論文從藏文及英文詞匯來源及、語音、結構、詞義、詞性變化、文化內涵等方面進行了簡單分析論述,希望對藏英語言實際運用貢獻微薄之力。
【學位授予單位】:青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H03
本文編號:2783323
【學位授予單位】:青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H0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扎桑;拉巴次旦;;芻議黑與白顏色詞在藏英兩種語言中的內涵及其翻譯[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2 何善芬;英漢輕重音對比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年12期
本文編號:27833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783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