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雙語雙文化語境對韓漢語詞匯習得的利弊分析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全香蘭;;韓語漢字詞對學生習得漢語詞語的影響[J];世界漢語教學;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徐昌火;甘良梅;趙汶修;;中高級韓國學生漢語合成詞習得研究[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鄧世俊;越南語“ho'n”字句與漢語“比”字句對比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2 徐新偉;中韓漢字比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3 張妍;歐美學生漢語中介語易混行為動詞、心理動詞及其辨析方法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4 金正淑;韓漢同源詞異同論[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5 季欣;韓國語中韓源漢字詞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6 柳智恩;漢韓漢字詞的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周琳;對外漢語教材同譯詞語及英語背景留學生使用偏誤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8 孫悅;韓國留學生錯別字語料庫的建立和基于語料庫的錯別字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9 毛丹;漢韓同形詞第二語言習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全香蘭;針對韓國人的漢語教學——"文字代溝"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J];漢語學習;2003年03期
2 全香蘭;漢韓同形詞偏誤分析[J];漢語學習;2004年03期
3 劉紅英;韓國學生漢語詞匯使用偏誤分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4 王慶云;韓國語中的漢源詞匯與對韓漢語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增國;;高級漢語水平韓國留學生副詞“就”偏誤分析[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2 張金花;;韓國留學生初級漢語受母語語序主賓謂的影響偏誤分析[J];青年文學家;2011年09期
3 王紅廠;禹潤敬;;韓國留學生使用“關于”和“對于”的偏誤分析[J];語文學刊;2011年11期
4 俞紅;;韓國留學生學習漢語詞匯過程中的母語遷移現象分析[J];青年文學家;2011年16期
5 程曉翠;;初級階段韓國留學生習得比較句三種否定形式偏誤分析[J];語文學刊;2011年10期
6 陳振艷;;對外漢語教師的著裝對教學的影響調查[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8期
7 鄭喬;;韓國高年級留學生比較句中比較標記的偏誤研究[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8 張林華;;以Parrt分析韓國學生漢語語音偏誤研究[J];語文學刊;2011年14期
9 陳紅燕;;中韓合作“2+2”對外漢語專業(yè)“現代漢語”教學新探[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8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陳華勇;;韓國留學生人體解剖學學習焦慮感分析[A];2008年中國解剖學會第十一屆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金天一;;韓國學習漢學的歷史概況及當前韓國高校漢語教學態(tài)勢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陳華勇;金東洙;;韓國留學生系統(tǒng)解剖學三語教學模式的探索[A];2008年中國解剖學會第十一屆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何東平 邢兆遠 吳小京;見證韓國“漢語熱”[N];光明日報;2005年
2 雨軒;插上語言的風帆 讓中華文化遠航[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趙嵐 實習生 劉冰;韓國:學漢語是另一種前程選擇[N];東方早報;2005年
4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源于”跟“緣于”用法有什么不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5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地方”的兩個讀音意思有何區(qū)別?[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6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坦”跟“袒” 用法有何區(qū)別[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7 樓正豪 (韓國);漢語在韓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8 ;街頭英文標志亟待規(guī)范[N];北京日報;2005年
9 劉菲;揚起語言的風帆,讓中華文化遠航[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10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容易讀錯的體育用詞[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芮晟豪;傳播網絡分析:韓國留學生在上海的文化適應模式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2 洪小熙;漢韓雙向語言教學解難[D];山東大學;2008年
3 元蓮仙;漢韓語言對比研究及在對韓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南開大學;2010年
4 崔櫇席;中韓網絡聊天語言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5 趙志清;基于言語行為理論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柳;在蘇韓國留學生的族際交往和國民性認知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2 郭珊珊;基于韓國留學生學習風格的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卜亞南;韓國留學生習得漢語虛詞“倒”“卻”“但”的實驗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4 郭麗娟;中高級水平韓國留學生漢語連詞使用情況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井然;韓國留學生漢語學習中的偏誤分析[D];黑龍江大學;2011年
6 劉霞;韓國留學生漢語名詞偏誤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7 金宣教;韓國留學生習得重復義“還”、“再”、“又”的偏誤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8 甘泉;韓國留學生本科生漢語學習動機變化動態(tài)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9 金洙玄;韓國留學生習得介詞“給、對、向、朝”的偏誤分析[D];黑龍江大學;2012年
10 曹玉茹;韓國留學生漢語成語習得偏誤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5780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78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