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現(xiàn)代漢語中兩類回環(huán)式對舉結構的認知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9-09-26 23:45
【摘要】:交互性回環(huán)式對舉表達一種交互象似性。其中,采用簡短緊湊的回環(huán)式對舉表現(xiàn)間隔短暫的交替反復,兩種行為對照、肯定否定對照,凸顯事態(tài)不和諧性的,都體現(xiàn)形式與意義的象似性。"什么是X"與"X是什么"對舉表達式,不是兩個單項問句的簡單相加,不是要先聽知識后聽看法,而是意在通過形式的增加實現(xiàn)意義的加強,具有對現(xiàn)成的或已知答案不滿意而要深究一步的意思。
【作者單位】: 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1BYY076)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杉村博文;;論現(xiàn)代漢語特指疑問判斷句[J];中國語文;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鐘華;;漢語疑問焦點語義、語用特征探析[J];海外華文教育;2012年04期

2 王遙;李景娜;;標示-價值結構的功能句法分析——以“誰是NP?”和“NP是誰?”為例[J];當代外語研究;2014年03期

3 陳振宇;朱慶祥;;“X是誰/哪(一)個/什么(人)”與“誰/哪(一)個/什么是X”格式[J];語言研究集刊;2008年0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武宏琛;;現(xiàn)代漢語疑問代詞非疑問用法研究述評[A];第五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尹瓊;疑問代詞的非疑問用法[D];復旦大學;2005年

2 張曉濤;現(xiàn)代漢語疑問范疇和否定范疇的相通性及構式整合[D];吉林大學;2009年

3 唐燕玲;現(xiàn)代漢語小句內(nèi)疑問代詞同現(xiàn)情況考察[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婭瓊;漢語會話中的否定反問句和特指反問句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5 王小穹;疑問代詞語義范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琪;留學生對漢語“誰”的非疑問用法的習得研究——語料庫途徑[D];湘潭大學;2010年

2 張良斌;恩施方言疑問句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3 李吉子;漢語“什么”和韓國語“(?)”對比[D];延邊大學;2002年

4 李俊香;漢語的“怎么”在英語中的對應形式[D];延邊大學;2003年

5 陳小穎;韓國留學生習得漢語“是”字結構的言語加工策略[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6 陳天序;基于集合概念的漢語疑問代詞非疑問用法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7 于聶;漢語會話過程中的肯定性應對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8 陳志祿;“X是誰?”和“誰是X?”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9 何意德;漢泰特指疑問句對比及偏誤分析[D];暨南大學;2009年

10 楊爽;漢語會話過程中的反駁現(xiàn)象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倩;;中英文中主題性前置的認知分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年25期

2 王寅;Iconicity的譯名與定義[J];中國翻譯;1999年02期

3 魯苓;語言符號:任意性還是象似性——“語言符號象似說”的幾個問題[J];山東外語教學;2001年02期

4 郭亞星;;《復活節(jié)翅膀》的符號象似性分析[J];文教資料;2008年18期

5 王寅;從話題象似性角度談英漢句型對比[J];山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6 宋艷;;英語詞匯的象似性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S1期

7 盧麗萍;;論英語詞匯的象似性[J];瓊州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8 劉世英;漢語兼語結構的象似性探討[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9 陳紅;論語言符號的任意性[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S2期

10 顧嘉祖,王靜;語言既是任意的 又是非任意的——試論語言符號任意性與象似性的互補關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士河;孫建成;;語言符號象似性與英語詞匯象似性關系[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2 徐暢;;從認知視角看皮爾士符號學理論[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3 文旭;;隱喻的符號學解讀[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4 張宏如;;大學生抑郁心理的認知分析[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5 韓杰;;諺語中的數(shù)詞對舉現(xiàn)象[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史茜;;英語重疊詞的理據(jù)和認知策略[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7 余建軍;;芻議英漢詞典例證的翻譯[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談文艷;;關于英漢對比下漢語語序的理據(jù)性和象似性[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9 高娟;張運紅;;“旁觀者效應”的社會認知分析[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應學鳳;;國內(nèi)象似性研究動態(tài)[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怍忱;要多為舉報人著想[N];華北電力報;2003年

2 王艷芬 胡國杰;行政訴訟對舉證責任的要求[N];中國稅務報;2001年

3 朱述古;重獎是對舉報動機的誤讀[N];貴陽日報;2005年

4 李萬永;對舉證時限的思考[N];江蘇經(jīng)濟報;2002年

5 楊光;決定對舉辦大型文藝活動實行嚴格管理[N];光明日報;2000年

6 林美蓉;對舉證時限制度的理解[N];江蘇經(jīng)濟報;2004年

7 劉學在;間接否認與抗辯對舉證責任分配的影響[N];人民法院報;2004年

8 浙江省嵊州市藥監(jiān)局 徐樂通;舉報案件的查處[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9 本報記者 張國;對舉證責任倒置不要期望過高[N];法制日報;2002年

10 記者 湯秋華;南昌六單位聯(lián)合整治小廣告[N];中國工商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雪春;現(xiàn)代漢語等同范疇的語義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何兵;庫恩后期科學哲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3 李倩;敦煌變文單音動詞詞義演變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4 雷冬平;近代漢語常用雙音虛詞演變研究及認知分析[D];浙江大學;2006年

5 李善熙;漢語“主觀量”的表達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余澤超;英漢敘述語篇中句內(nèi)下指現(xiàn)象的認知功能闡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7 董杰;奧運會對舉辦城市經(jīng)濟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8 曲辰;語言類型學視角下的漢語和法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9 王磊;圣經(jīng)寓言故事的認知闡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10 鄭璇;上海手語非視覺概念表達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紅玉;廣告語言中的象似性[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2 吳琴;從象似性角度談茶詩英譯中“音”與“形”的傳遞[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關永平;英語的象似性及其語言認知意義[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4 彭丹丹;基于象似性理論的英語詞匯教學實驗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0年

5 何立均;符號學視野下的漢字象似性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高偉;從英法漢基本句式看象似性理據(jù)[D];黑龍江大學;2010年

7 蘇艷;英語委婉語的象似性分析[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8 張東方;象似性角度的漢英名量詞構建理據(jù)對比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9 盧淑玲;從象似性角度看詩歌翻譯[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張瑞雪;象似性在醫(yī)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54237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4237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f1b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