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身代詞“自己”的回指歧義
發(fā)布時間:2019-09-26 20:14
【摘要】:本文以漢語反身代詞“自己”的回指歧義為研究對象。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緒論部分、主體部分、結語部分。緒論部分主要介紹本文選題緣由、選題意義、研究現狀、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以及語料來源等。主體部分包括第二章到第六章。第二章主要介紹了“自己”的特點,結合著搜集的語料運用歸納方法描寫了“自己”回指分布以及“自己”回指歧義在句中的分布,簡要分析“自己”的回指類型和影響回指歧義的因素。第三、四、五章在第二章“自己”回指歧義分布描寫基礎上,分別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角度出發(fā)運用語義指向、語義特征、對比分析方法深層次探討制約“自己”回指歧義的因素。在句法方面,本文從潛在先行語、句式、句法范疇因素出發(fā),分別討論了它們如何制約“自己”的回指歧義,并指出這些因素是形成“自己”回指歧義的充分條件,并非必要條件。在語義方面,本文探討了動詞、名詞、副詞的語義指向是如何制約“自己”回指歧義。在語用方面,從“自己”的獨特語用用法、人稱角度出發(fā)論證了它們對“自己”回指歧義的影響。第六章則在影響“自己’回指歧義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判定“自己”回指的五條基本原則:主語傾向性、臨近傾向性、句法范疇一致性、語義特征相容性、認知語境限制性。文章認為,“自己”回指歧義是句法、語義、語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單一角度并不能解釋“自己”回指歧義現象!白约骸钡幕刂概卸ㄒ惨Y合著句法語義語用因素綜合考慮。判定“自己”回指時傾向于先運用句法語義原則,然后再運用語用原則。結語部分為文章的第七章,對文章的主要的觀點論證方法進行了總結,同時也指出了文章的創(chuàng)新之處和需要改進之處。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13
本文編號:2542309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立飛;;論頻率對語言結構的建構作用[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2 王德亮;;語篇回指的認知圖式分析[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青松;唐昌平;;漢語“自己”所指的優(yōu)選論分析[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8期
4 栗爽;;“自己”語義所指的認知解釋和語義限制[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5 宋芫;;漢語反身代詞“自己”照應約束的優(yōu)選論解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6 丁國欽;;漢語“自己”一詞的用法探源[J];外國語言文學;2007年04期
7 楊麗君;;漢語“自己”性質重探[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8 劉禮進;;漢語反身代詞長距離照應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漢語學習;2007年01期
9 柏靈;;“自己”的結構語義限制及其認知解釋[J];漢語學報;2005年04期
10 黃月圓 ,楊素英,高立群 ,崔希亮;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反身代詞習得考察[J];漢語學習;2005年05期
,本文編號:25423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4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