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的詞匯化和語法化及相關問題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1BYY071) 上海市一流學科(B類)“中文”學科資助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陳昌來;張長永;;“后來”的詞匯化及相關問題[J];漢語學習;2009年04期
2 陳昌來;張長永;;“由來”的詞匯化歷程及其相關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2010年02期
3 陳昌來;張長永;;“從來”的詞匯化歷程及其指稱化機制[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陳昌來;;“近來”類雙音時間詞演化的系統性及其相關問題[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5 吳福祥;近年來語法化研究的進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01期
6 吳福祥;;漢語語法化研究的當前課題[J];語言科學;2005年02期
7 曹保平;;關于屬性詞[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春華;;行政緊急權力及其法律規(guī)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2 高玲玲;張明;;語法化動因的再認識[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3 孟曉慧;;“非!闭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4 楊瑾鈺;;試論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語法教學[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5 肖奚強;范圍副詞的再分類及其句法語義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6 趙愛敏;;“四字駢語”再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1期
7 李慧;;解析語氣副詞“畢竟”[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8 鄧鳳靈;;河南商水話中的時間頻率副詞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9 徐明星;;國內語法化研究評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劉欣;劉榮;;“毫”和“絲毫”的對比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陽;;我國檢察官職業(yè)道德建設之應然路徑與實然選擇——以制度建設和檢察文化建設為視角[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張宏;;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的啟示[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增編)[C];2006年
3 郭銳;;語義等值和漢語虛詞的意義分析[A];和諧社會:社會公正與風險管理——2005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下卷)[C];2005年
4 陳紀建;;三論圖書館學理論研究與建構的方法論問題——關于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建構的反思[A];第五次全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劉坤坤;曾東京;;從《漢語熟語英譯詞典》看漢英熟語詞典的編纂[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姬云鵬;劉裕昆;王寧川;;《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6版》譯文商榷舉隅[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劉冬青;曹煒;;論成語“望文生義”義入典應當緩行——兼與陳璧耀先生商榷[A];中國辭書學會第六屆中青年辭書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楊道富;楊鵬;;基于核心期刊的學術權力體系研究[A];中國高校學出版(Ⅱ)——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第13次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朱楚宏;;成語“差強人意”的語義分析及動態(tài)規(guī)范[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魏勵;;現代漢語“作”和“做”的使用分析[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闖仙;現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趙淑輝;當代中國交往理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崔學榮;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方清明;現代漢語名名復合形式的認知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10 阮氏黎心;漢越人體名詞隱喻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文平;現代漢語“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敏;“難不成”的衍生過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玉磊;上海市部分高中陽光體育冬季長跑開展現狀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馬晶晶;表人名詞類詞綴“X手”、“X者”、“X員”分析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馮琦;中華老字號商標命名的語言文化解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顧錚;英漢比喻類顏色詞語對比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田潔;現代漢語回聲拷貝式“A就A”結構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張麗萍;“不要太”結構的語法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丁熠;“契合”類語氣副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趙瑞粉;《現代漢語詞典》程度副詞配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成凱;;Fillmore的格語法理論(上)[J];國外語言學;1986年01期
2 L. Brinton;E. Traugott;羅思明;;《詞匯化與語言演變》簡介[J];當代語言學;2008年03期
3 沈家煊;語用法的語法化[J];福建外語;1998年02期
4 朱德熙;;自指和轉指——漢語名詞化標記“的、者、所、之”的語法功能和語義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5 吳福祥;南方方言能性述補結構“V得/不C”帶賓語的語序類型[J];方言;2003年03期
6 楊平;帶“得”的述補結構的產生和發(fā)展[J];古漢語研究;1990年01期
7 姚振武;個別性指稱與“所”字結構[J];古漢語研究;1998年03期
8 董秀芳;重新分析與“所”字功能的發(fā)展[J];古漢語研究;1998年03期
9 王曉君;柯航;;“向來”的語義語用特征分析[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10 董秀芳;跨層結構的形成與語言系統的調整[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嚴藝;“原來”的多視角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長永;現代漢語表時雙音詞“X來”的詞匯化及語法化問題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宗江;;去詞匯化:“結婚”和“洗澡”由詞返語[J];語言研究;2006年04期
2 徐時儀;;“一味”的詞匯化與語法化考探[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年06期
3 邵敬敏;;說“V一把”中V的泛化與“一把”的詞匯化[J];中國語文;2007年01期
4 盛銀花;;“還有”的連接功能及其詞匯化[J];語言研究;2007年04期
5 魯克偉;韋漢;;死喻形成的多維考察——隱喻是如何被詞匯化的[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6 劉紅妮;;“一+N”的詞匯化與語法化——以“一概”的個案研究為例[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7 劉紅妮;;“一律”與“一概”的詞匯化、語法化比較初探[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8 李雅;張建偉;;詞匯的價值觀念框架下的認知模式探微[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9 董祥冬;;“V+有”的詞匯化進程[J];湖北社會科學;2009年01期
10 劉紅妮;;“以期”的詞匯化及相關問題——兼論“以V”的詞匯化、共性與個性[J];語言科學;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董秀芳;;句法構式與詞匯化[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上卷)[C];2009年
2 周國輝;;實用虛化 虛用實化——語法化與詞匯化的辯證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應學鳳;;“不大”詞匯化試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王向征;曾紅玲;劉思耘;;漢語不同結構慣用語的聽覺詞匯化研究[A];“改革開放與心理學”學術研討會——湖北省暨武漢心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黃昌靜;;英漢雙及物構式引申機制對比[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劉巖 浙江師范大學國際學院;漢語更接近“衛(wèi)星框架語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匡芳濤;英語專業(yè)詞匯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劉紅妮;漢語非句法結構的詞匯化[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3 應真箭;二語詞匯學習軟件中的詞聚合效應[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朱元;漢英視覺詞匯認知語義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5 潘明霞;漢英“身物互喻”詞匯對比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6 卡麗娜;烏漢語詞匯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7 劉曉然;雙音短語的詞匯化[D];四川大學;2007年
8 王洪涌;先秦兩漢商業(yè)詞匯—語義系統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王品;人稱系統中詞匯與語法的互補[D];復旦大學;2011年
10 梁金寶;藏語歷史文獻詞匯統計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欣;英漢新詞詞匯化程度對比分析[D];煙臺大學;2009年
2 董玲玲;“V不得”的詞匯化及其例證[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3 范寧;“何X”的詞匯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4 張明友;“V不得”的詞匯化研究[D];汕頭大學;2010年
5 崔貴兵;“V不C”結構的詞匯化研究[D];汕頭大學;2010年
6 李芬;雙音結構“X以”的詞匯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紅云;“然+X”詞語的詞匯化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8 沈中平;時間詞“X前/后”詞匯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胡珂;漢語非短語結構的詞匯化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10 劉靈敏;否定結構的詞匯化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5415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41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