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努蒂異化翻譯理論在中國的本土化
【作者單位】: 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寧夏大學2010年校級科研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NDSK-39)
【分類號】:H0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辜正坤;外來術語翻譯與中國學術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2 朱健平;歸化與異化:研究視點的轉(zhuǎn)移[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3 羅選民;論文化/語言層面的異化/歸化翻譯[J];外語學刊;2004年01期
4 胡衛(wèi)平;譯名的歸化與異化[J];語言與翻譯;2000年04期
5 鐘書能,歐衛(wèi)華;《紅樓夢》詩詞中文化信息的翻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04期
6 郭建中;中國翻譯界十年(1987──1997):回顧與展望[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9年06期
7 陳浪;;冷靜看待中國翻譯研究現(xiàn)狀——兼與張經(jīng)浩先生商榷[J];中國翻譯;2007年01期
8 蔣驍華;張景華;;重新解讀韋努蒂的異化翻譯理論——兼與郭建中教授商榷[J];中國翻譯;2007年03期
9 文軍,高曉鷹;歸化異化,各具一格——從功能翻譯理論角度評價《飄》的兩種譯本[J];中國翻譯;2003年05期
10 王東風;歸化與異化:矛與盾的交鋒?[J];中國翻譯;200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歐陽利鋒,徐惠娟;從文化語境的角度談語用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陶敏;翻譯的趨勢:歸化走向異化[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趙秀明;張文斌;;從翻譯的目的論角度重新審視嚴譯名著《社會通詮》[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4 張道振;;論周作人的兒童文學翻譯思想[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5 辜正坤;比較文學的學科定位及元—泛比較文學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6 譚蓮香;爐火純青 形神兼似——《匆匆》張培基英譯本賞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7 王焰,鄭賢貴;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策略與翻譯方法研究[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游潔,張映先;從目的論看《紅樓夢》中俗語的翻譯[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9 何謙衛(wèi);;文化多元化與翻譯策略[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07期
10 侯俊萍;英漢兩種語言中的沖突詞匯[J];昌吉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道明;;隱喻與翻譯——認知語言學對翻譯理論研究的啟示[A];華東地區(qū)第6屆(泉州)翻譯研討會文集[C];2001年
2 韋忠生;;不可譯現(xiàn)象的翻譯策略[A];福建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第9屆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3 朱天文;;翻譯策略與翻譯方法——評美國新聞期刊對漢語文化詞語的翻譯[A];福建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第9屆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4 許春翎;;古典文學作品英譯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闡釋——兼評林語堂譯介《浮生六記》中的審美體驗[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張百佳;;英語導游中的“以我為主”和“以客為主”視角[A];福建省外文學會交流論文文集[C];2003年
6 涂秀青;;也談中國英語的標準問題[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李寧;;從“Friends”的中文字幕翻譯淺談英文影視作品對白的翻譯原則[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王崢;;習語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翻譯的歸化和異化[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杜海燕;;淺析英語電影名稱漢譯策略——兼評大陸、香港及臺灣的英語影名漢譯[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楊山青;;文化的焦點,,后現(xiàn)代的視角:2000年以來我國異化和歸化研究綜述[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第6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07年翻譯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子滿;文學翻譯中的雜合現(xiàn)象[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2 朱健平;翻譯的跨文化解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賀顯斌;論權力關系對翻譯的操控[D];廈門大學;2004年
4 陳歷明;翻譯:作為復調(diào)的對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5 李磊榮;論民族文化的可譯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6 吳文安;文學翻譯中的美學效果比較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7 湯(?);當今中國的翻譯政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8 胡德香;中西比較語境下的文化翻譯批評理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吳波;論譯者的主體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楊元剛;英漢詞語文化語義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宏;英漢文化意象的對比與翻譯[D];上海海事大學;2005年
2 楊雄琨;從等效譯論看漢語歇后語的英譯[D];廣西大學;2007年
3 陳芙;[D];浙江大學;2004年
4 王玉豐;[D];浙江大學;2004年
5 汪秀梅;從翻譯要求看中國文化遺產(chǎn)讀本漢英翻譯[D];浙江大學;2004年
6 李嘉;[D];浙江大學;2004年
7 傅長龍;[D];浙江大學;2004年
8 竇旭霞;功能翻譯論與中文導游詞英譯的文化信息處理[D];山東大學;2005年
9 劉麗娟;從文化信息傳遞的視角探析《紅樓夢》的翻譯[D];山東大學;2005年
10 楊卿;從英漢文化空缺詞看跨文化視角下的文化空缺現(xiàn)象[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文波;;從關聯(lián)論視角看應用翻譯[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2 陳麗莉;翻譯的異化和歸化[J];中國科技翻譯;1999年02期
3 張思潔,張柏然;譯學研究中的文化認同思辨[J];外語研究;2003年02期
4 尹衍桐;語境制約與國內(nèi)的歸化/異化論——西方譯論在中國的個案分析[J];外語研究;2005年02期
5 王寧;翻譯文學與中國文化現(xiàn)代性[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1期
6 許建平;錢鐘書“化鏡”說新釋[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7 王峻巖;也談翻譯中的“歸化”與“保留異國情調(diào)”[J];山東外語教學;1994年Z1期
8 曹明倫;;Translation Studies在中國的名與實——兼談翻譯學的學科范圍和界線問題[J];上海翻譯;2006年03期
9 韓子滿;過猶不及——淺論譯文的歸化問題[J];外語教學;2000年02期
10 羅婷;論克里斯多娃的互文性理論[J];國外文學;2001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吉榮;;評《翻譯倫理:韋努蒂翻譯思想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譚曉麗;;韋努蒂的解構翻譯思想新探[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嶸;韋努蒂異化論的辯證認識[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2 郝妙文;解構主義翻譯倫理評析[D];長沙理工大學;2009年
3 江雪;魯迅的翻譯思想和策略[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8年
4 王穎平;魯迅與韋努蒂異化翻譯策略之比較[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李曉韻;韋努蒂翻譯理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6 郜芬;文化空白的異化翻譯策略[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7 魏潔;存異翻譯倫理解讀[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8 段曉茜;解構主義翻譯理論的評析[D];中國海洋大學;2006年
9 趙蓓;歸化:進入和反抗強勢文化的另一種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10 冷家禮;文化翻譯策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5333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33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