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料庫驅(qū)動的英漢語言接觸研究:以“被”字句為例
[Abstract]:Based on the sociolinguistic variation view and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linguistic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changes of Chinese "quilt" sentences in terms of semantic structure, syntactic function, pragmatic information and syllable structure, and verifies whether the changes of "by" sentences are the result of contact with English and Chinese. It is found that the frequency of the use of the word "by" in modern Chines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contac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word "by" also shows obvious changes in semantic rhyme, sentence pattern distribution, subject refe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ype of agent in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word "by" is not completely divorced from the constraints of Chinese grammar, and language contact, as a "catalyst", leads to and accelerates the evolution of the word "by".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語料庫驅(qū)動的英漢語言接觸研究——拉波夫的語言變異觀”(09YJC740052)的部分成果
【分類號】:H146.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吳東英;再論英語借詞對現(xiàn)代漢語詞法的影響[J];當代語言學;2001年02期
2 邢福義;承賜型“被”字句[J];語言研究;2004年01期
3 謝耀基;漢語語法歐化綜述[J];語文研究;2001年01期
4 石毓智;漢語發(fā)展史上的雙音化趨勢和動補結(jié)構(gòu)的誕生──語音變化對語法發(fā)展的影響[J];語言研究;2002年01期
5 石定栩,胡建華;“被”的句法地位[J];當代語言學;2005年03期
6 熊學亮,王志軍;被動句式的原型研究[J];外語研究;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婷;楊梅;;數(shù)據(jù)驅(qū)動學習與專業(yè)英語寫作創(chuàng)新[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2 謝佳賓;張哲;;英語借詞對現(xiàn)代漢語構(gòu)詞法的影響[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3 張高遠;"名物化":一樁曠日持久的語壇"公案"[J];閩江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4 屈哨兵;被動原型及其圖式預測[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11期
5 屈哨兵;;現(xiàn)代漢語被動標記研究檢討[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12期
6 魏海燕;英語作格結(jié)構(gòu)的認知分析[J];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7 趙淑梅,秦秀白;廣州地區(qū)報刊娛樂新聞中語碼轉(zhuǎn)換現(xiàn)象探析[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彭睿;;構(gòu)式語法化的機制和后果——以“從而”、“以及”和“極其”的演變?yōu)槔齕J];漢語學報;2007年03期
9 吳為善;雙音化、語法化和韻律詞的再分析[J];漢語學習;2003年02期
10 儲澤祥;“十五”期間的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J];漢語學習;2005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王宇弘;;從形態(tài)學角度看現(xiàn)代漢語詞法的歐化[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屈哨兵;;被動標記的認知分析[A];漢語被動表述問題研究新拓展——漢語被動表述問題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謝曉明;左雙菊;;“給”字被動句[A];漢語被動表述問題研究新拓展——漢語被動表述問題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楊海明;;被字句中弱施動角色的層級[A];漢語被動表述問題研究新拓展——漢語被動表述問題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志軍;英漢被動句認知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李錦姬;現(xiàn)代漢語補語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劉雪芹;現(xiàn)代漢語重動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屈哨兵;現(xiàn)代漢語被動標記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5 周紅;現(xiàn)代漢語致使范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彭錦維;現(xiàn)代漢語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7 張尹瓊;疑問代詞的非疑問用法[D];復旦大學;2005年
8 曹道根;現(xiàn)代漢語被動式原則與參數(shù)模型[D];復旦大學;2005年
9 刁晏斌;虛義動詞論[D];南開大學;2004年
10 趙賢德;句管控下的“V成”結(jié)構(gòu)及相關(guān)小句[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阡子;現(xiàn)代漢語被字句的詞匯語法理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曾小紅;論“V上/下”[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3 俞建耀;二語習得過程中英語非賓格動詞被動泛化的綜合解釋[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2年
4 劉祖勤;英漢借詞的不對稱性[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鐘為曉;英語專業(yè)學生詞匯搭配能力的實證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6 沈燦淑;“V到X”中“到”的解析——表結(jié)果的功能類成分的確認[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7 馬慧;唐以前“得”字及相關(guān)“得”字句的演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王雪明;論英譯漢中過分“歐化”之弊[D];山西大學;2003年
9 俞燕明;[D];浙江師范大學;2003年
10 姚曉琳;漢俄外來詞對比研究——以現(xiàn)代漢語和現(xiàn)代俄語為主[D];蘇州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陶紅印;試論語體分類的語法學意義[J];當代語言學;1999年03期
2 吳庚堂;“被”字的特征與轉(zhuǎn)換[J];當代語言學;1999年04期
3 李艷惠,石毓智;漢語量詞系統(tǒng)的建立與復數(shù)標記“們”的發(fā)展[J];當代語言學;2000年01期
4 熊仲儒;漢語被動句句法結(jié)構(gòu)分析[J];當代語言學;2003年03期
5 邢福義;說“句管控”[J];方言;2001年02期
6 莫紅霞;“被”字句中“被”字賓語有無的制約條件[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7 石定栩,朱志瑜;英語對香港書面漢語句法的影響──語言接觸引起的語言變化[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8 吳庚堂;漢語被動式與動詞被動化[J];現(xiàn)代外語;2000年03期
9 何自然,吳東英;內(nèi)地與香港的語言變異和發(fā)展[J];語言文字應用;1999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永騰;;基于語料庫的《紅樓夢》中“V個VP”結(jié)構(gòu)分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7年02期
2 孫詠梅;吳松林;;旅游語料庫模糊搜索翻譯等效[J];科技資訊;2007年08期
3 董芳;蒙景村;羅剛;;水族水書語料庫的建立原則研究[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4 劉麗娜;;基于語料庫的英漢諺語文化對比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17期
5 任梅梅;;基于語料庫的典故詞語修辭效果分析[J];當代小說(下);2010年03期
6 金稀玉;;基于語料庫的中日韓同形異義語比較[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年07期
7 董娜;;語料庫與翻譯教學[J];語文學刊;2011年09期
8 楊建軍;;漢語古籍語料庫的建立原則[J];辭書研究;2006年02期
9 何常麗;;語料庫語言學研究綜述[J];復旦外國語言文學論叢;2008年01期
10 何常麗;;語料庫語言學研究綜述[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劉先寬;孫若紅;;網(wǎng)絡(luò)交流語的隱喻研究[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B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8年
2 王玲玲;;普通話口語交際網(wǎng)校構(gòu)建設(shè)想[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3 葉軍;周鳴之;欒印華;朱青春;王頤嘉;喬麗華;單明;周梅;汪張龍;易中華;;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應用研究[A];第四屆全國普通話培訓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渝光;楊瑞鯤;李竹屏;陳典紅;;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改進實驗研究[A];第四屆全國普通話培訓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亢世勇;姜仁濤;姜嵐;李艷;;《漢語新詞語學習詞典》的編纂[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6 李潔;;語言服務(wù)工作室與MTI翻譯實踐[A];2011年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顧曰國;語料庫語言學的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2 ;探索普通話自然連續(xù)語音之規(guī)律[N];光明日報;2001年
3 文楓;打開語言的窗口[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王繼晟 張然;流行語多少財富在流行[N];市場報;2003年
5 記者 宋暉;語言研究創(chuàng)新源于問題意識[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周諾;讓語言學“熱”起來[N];中國教育報;2004年
7 吳晶 董豆豆;“釋放”部分異體字,政策體現(xiàn)人文關(guān)懷[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8 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信司司長 李宇明;《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的研制情況[N];語言文字周報;2009年
9 高澤友 鄒煜;盡快建立羌族語言基因庫[N];中國文物報;2010年
10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語言文字工作應當與時俱進[N];中國教育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廷香;基于語料庫的3-6歲漢語兒童詞匯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何婷婷;語料庫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3 唐斌;《人民日報》中(1987-2007)農(nóng)民工的話語再現(xiàn)[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徐欣;基于語料庫的英漢小說語篇中話語標記功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張建梅;基于語料庫的現(xiàn)代蒙古語簡單陳述句句型分析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6 鄭澤芝;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DCC)的漢語字母詞語識別及考察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7 付寧;語法化視角下的現(xiàn)代漢語單音方位詞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8 隋巖;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的“有效字符串”提取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9 明宏;基于與漢語介詞短語“在……上”之比較的英語介詞on的認知語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10 尹海良;現(xiàn)代漢語類詞綴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露露;漢語衍名的雙事件隱喻分析[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2 杜雪玲;基于語料庫的科技論文摘要體裁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3 張艷;政治演講中立場性狀語的情態(tài)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4 呂艷輝;基于語料庫的現(xiàn)代漢語準口語計量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5 洪丹鳳;基于語料庫的名轉(zhuǎn)動詞現(xiàn)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6 樊小玲;基于“時間”、“頻率”概念和“新詞語發(fā)現(xiàn)軟件”的報刊新詞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趙玉榮;《青史演義電子詞典》形容詞分庫構(gòu)建[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8 鄒清華;學術(shù)論文中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9 徐芳;個性化語料庫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10 陳忠;現(xiàn)代漢語慣用語研究及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5225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2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