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一種X”補說:認知選擇、修辭處理及語篇分析
[Abstract]:Title discourse "this is also an X" discourse structure, implying different logical relation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cognitive choices, recorded as cognitive 1, cognitive 2, cognitive 3.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cognitive 1 recounts the logical relations in public cognition and falls into the dilemma of discourse narrative, while cognitive 2 excavates the logical relations that are not obvious enough, and narrates the space of discourse narrate narrowed. Cognitive 3 tactically links non-logical relations and widens discourse narrative space. Before and after discourse generation, cognition 3 is in different cognitive regions of pragmatic subjects in the process of expression-acceptance interaction. The discourse narrations supported by cognitive 3 have certain deductibility. The latter can trigger some thinking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based on speech use and understanding.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基金項目(11YJA751065)系列成果之一
【分類號】:H1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叔新;論漢語矛盾修辭法的修辭功能和特點[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2 蕭國政;;“語法三個世界”研究及修辭關(guān)聯(lián)[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3 袁影;;中西修辭批評:淵源與特征簡論[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甄春亮;矛盾修辭法的翻譯[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5 孫紹振;審美價值的錯位結(jié)構(gòu)[J];文藝理論研究;1988年03期
6 李季;;英漢矛盾修辭法的比較與翻譯[J];西安社會科學;2010年03期
7 沈家煊;;概念整合與浮現(xiàn)意義——在復旦大學“望道論壇”報告述要[J];修辭學習;2006年05期
8 譚學純;;“廢墟”的語義和《廢墟》語篇敘述及相關(guān)問題再探討[J];當代修辭學;2011年01期
9 譚學純;語言教育:概念認知和修辭認知[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年05期
10 譚學純;;語用環(huán)境:語義變異和認知主體的信息處理模式[J];語言文字應用;2008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歡;夏日光;;洋為中用:運用概念整合理論分析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嘗試——以陸游《釵頭鳳》為例[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2 劉紅妮;;新興“X活族”詞語及其語用修辭價值[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3 劉宗開;;概念整合理論應用于英語新聞語篇教學的切入點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0期
4 董麗云;;范疇視域中的修辭與邏輯關(guān)系[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8期
5 段傳順;;也談“red pen”——形名結(jié)構(gòu)新顯意義的識解[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6 劉朝華;;上層的任意性和底層的象似性[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7 左云成;;文化符號學觀照下的修辭“構(gòu)型”[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8 陸儉明;;漢語修辭研究深化的空間[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9 譚學純;;修辭觀:話語權(quán)和學術(shù)操作[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10 張誼生;;網(wǎng)絡新詞“敗”的形成與發(fā)展:漢語同形語素的感染生成及修辭解釋[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譚學純;;辭格生成與理解:語義·語篇·結(jié)構(gòu)[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懷;概念整合與漢語非受事賓語句[D];吉林大學;2011年
2 方清明;現(xiàn)代漢語名名復合形式的認知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3 姚小鵬;漢語副詞連接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陳全靜;漢語并列式雙音時間副詞的詞匯化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穎;漢語矛盾格的多維觀照[D];安徽大學;2011年
6 葉楓;基于制約條件的英語語篇語義分析及構(gòu)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婁琦;功能性言語的意義生成—認知符號視角下心理空間雙重整合模式[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倩;現(xiàn)代漢語增量與減量構(gòu)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鄭荔;學齡前兒童“修辭特征”語言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司建國;認知隱喻、轉(zhuǎn)喻維度的曹禺戲劇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麗萍;“不要太”結(jié)構(gòu)的語法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鄭靜;綜藝類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語言規(guī)范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3 林承亮;漢語顏色詞“白”的修辭闡釋[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崔素玲;矛盾修飾法的認知分析[D];河北科技大學;2010年
5 趙麗哲;“S比NP還NP”構(gòu)式的認知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6 李飛飛;“80后”大學生常用新詞新語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孔祥雯;概念合成理論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8 賈少敏;概念整合理論下間接請求言語行為的轉(zhuǎn)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9 沈彩云;“愛V不V”格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10 章麗燕;“有+N_雙”構(gòu)式的整合度高低及其層級分布[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儉明;;漢語修辭研究深化的空間[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譚學純;;修辭學大視野:開放性策劃和開放性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3 蕭國政;;“語法三個世界”研究及修辭關(guān)聯(lián)[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高萬云;文學的修辭批評之中西比較[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5 譚學純;;巴金《小狗包弟》:關(guān)鍵詞修辭義素分析和文本解讀——兼談文學修辭研究方法[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6 邢福義;;語言學科發(fā)展三互補[J];漢語學報;2005年02期
7 蔣紹愚,邢福義,劉煥輝,黃德寬;語言學教學改革筆談(一)[J];中國大學教學;2001年05期
8 曾憲通,王寧,黃國營,尉遲治平;語言學教學改革筆談(二)[J];中國大學教學;2001年06期
9 馬慶株;信息時代高校語文教育芻議[J];中國大學教學;2002年Z1期
10 唐昌平;;從語言信息處理模式論語言輸入與輸出的原則[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袁影;修辭批評新模式構(gòu)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進君;;淺議修辭技術(shù)與修辭藝術(shù)[J];文教資料;2010年03期
2 朱玲;古代諷諫的語用策略和修辭認知[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3 譚學純;肖莉;;“綠色~ ~”:表色語義修辭認知闡釋[J];語言科學;2006年03期
4 鄭爽;;陌生化理論視野下的雙關(guān)廣告語探究[J];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5 陳啟慶;;語境差與《莊子》的修辭認知[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趙聰;;多元視角下的語言不對稱現(xiàn)象解讀[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7 譚學純;;“廢墟”的語義和《廢墟》語篇敘述及相關(guān)問題再探討[J];當代修辭學;2011年01期
8 譚學純;人是語言的動物,更是修辭的動物[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9 譚學純;;語用環(huán)境:語義變異和認知主體的信息處理模式[J];語言文字應用;2008年01期
10 譚學純;肖莉;;比喻義釋義模式及其認知理據(jù)——兼談詞義教學和詞典編纂中的比喻義處理[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勇衛(wèi);;簡析酒語詞語義的生成和修辭認知[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艷芳;批評性語篇分析修辭視角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佩;新聞話語的修辭建構(gòu)[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2 譚善明;從話語修辭到認知修辭[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3 馬福梅;“黃”與語素“黃”參構(gòu)的詞語:語義分析和修辭闡釋[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4693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469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