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顧炎武“改字就韻”與段玉裁“合韻”的分歧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rhyme is to distinguish the original rhyme of rhyme footer from its actual rhyming tone, which indicates that a group of rhyming foot characters in ancient phonological system is actually rhyming. The basic features of rhyming are that the rhyming characters and the consonant characters belong to different rhyme parts in the ancient phonological system, and the actual rhyming sounds and the original phonological parts of the rhyming characters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Gu Yanwu does not know some rhyming foot characters have the system sound (the original tone) and the actual rhyming sound difference, to rhyme foot character foreign part, according to the foreign text changes the character to rhyme. Gu Yanwu changed characters on rhyme, Duan Yuye is regarded as rhyming, and quoted different words or use the words to explain the actual rhyming sound. The rhyme of Duan Yu-Yu's poems is aimed 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 actual rhyming sounds of rhyme characters in the system.
【作者單位】: 陜西理工學院文學院;
【分類號】:H11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周長楫;《詩經(jīng)》通韻合韻說疑釋[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楊慶鵬;;論聞一多《楚辭》研究之“校正文字”[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11期
2 賈艷琛;“陰陽對轉(zhuǎn)”研究綜述[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3 劉忠華;;段玉裁詩“合韻”的本質(zhì)[J];廣西社會科學;2012年03期
4 劉忠華;;論段玉裁“古合韻”對失諧現(xiàn)象的統(tǒng)攝[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路廣;古漢語賓語前置和焦點理論[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10期
6 劉忠華;;段注《說文解字》正篆與讀若合韻現(xiàn)象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2年07期
7 姜仁濤;;《詩經(jīng)韻讀》通韻合韻說部分用例商榷[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陳芳;;辨“古音韻至諧說”——兼談古音學研究的立論基礎(chǔ)[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申紅義;出土楚簡與傳世典籍異文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2 曹強;江有誥《詩經(jīng)韻讀》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3 黃亮;《六十種曲》用韻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史維生;魏晉南北朝晉語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2 梁永斌;王力古音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韓亮;嚴可均《說文聲類》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4 夏宇;《華陽國志》量詞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燕;試論段玉裁的合韻說[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3期
2 楊端志;周易古經(jīng)韻考韻讀[J];山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3 周長楫;《詩經(jīng)》通韻合韻說疑釋[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4 楊一青;朱駿聲轉(zhuǎn)音理論初探[J];古漢語研究;1995年02期
5 汪啟明;《六書音均表·四》合韻字研究[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1987年02期
6 郭力;《重訂司馬溫公等韻圖經(jīng)》體例辨析[J];古漢語研究;1993年04期
7 吳辛丑;簡帛異文的類型及其價值[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8 真大成;;異文選擇與詞義考釋——以中古史書為中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9 李索;;敦煌寫卷《春秋經(jīng)傳集解》異文中同源通用現(xiàn)象考論[J];語言研究;2005年04期
10 池昌海;《史記》中副詞“弗”的功能分析[J];古漢語研究;2003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立偉;;漢石經(jīng)《尚書》異文與今本《尚書》校議[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2 蔣德平;;《說文解字》引《周易》異文校考[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3 陳芳;;辨“古音韻至諧說”——兼談古音學研究的立論基礎(chǔ)[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邦容;;布依語口語的語音變化現(xiàn)象[A];布依學研究(之二)——貴州省布依學會首屆年會暨第二次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5 金yN;;重疊式形容詞有必要變調(diào)嗎?[A];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2003年年度會議論文集[C];2003年
6 王英利;金陽天;;附加共振峰現(xiàn)象及在聲紋鑒定中的應(yīng)用[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7 錢慧真;;《左傳》疑義新證[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8 媄代煃;;《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行初”考[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9 張春雷;;《經(jīng)律異相》異文與大型字典俗字考[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10 羅智光;;試論古無次清音[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李竹深;閩南方言用字之我見[N];閩南日報;2008年
2 會寧縣教育局 劉鵬飛;漢字的本義及其發(fā)展演化[N];甘肅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周悅;簡帛文獻——古代漢語研究深入發(fā)展的新動力[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馮靚蕓;《漢書》通假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2 曹強;江有誥《詩經(jīng)韻讀》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3 陳芳;姚文田古音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4 禹建華;《法苑珠林》異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繁貴;《后漢書》異文研究[D];廣州大學;2011年
2 史維生;魏晉南北朝晉語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3 李娟;《史記》《漢書》異文的訓詁價值研究[D];湖北師范學院;2012年
4 陳楠;敦煌寫本《尚書》異文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5 韓軍;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易經(jīng)》異文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6 孫永建;《莊子音義》異文初探[D];安徽大學;2006年
7 李祖文;《說文解字》引群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8 晁瑞蓮;《劉子》詞匯及語料價值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9 呂勝男;今文《尚書》用韻研究[D];揚州大學;2007年
10 田俊杰;《史記》《漢書》虛詞異文比較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4495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449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