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的“遭”字句及其與“被”字句的差異
[Abstract]:In the three places of Taiwan, Hong Kong and Macao, it is more common to use classical Chinese to mark "encounter" passively, and there are rich and varied structural types, which form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passive sentences in the three places. There are few such use cases in the mainland, mainly because language expressions tend to be popularized and colloquial. This form is most popular in Taiwan, mainly because Taiwan retains more classical Chinese and expression habits.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Bei" sentence,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semantic features, usage scope, style and complexity between them.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岸四地若干現(xiàn)代漢語差異與融合研究”(10BYY023)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田春來;;表被動的“遭”的歷時考察[J];古漢語研究;2010年01期
2 鞠彩萍;;"遭"字句——兼論被動標記詞的界定與優(yōu)勝劣汰[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 柴俊星;兩岸四地公文語體、語匯的差異[J];漢語學習;2001年02期
4 蔣有經(jīng);;海峽兩岸漢語詞匯的差異及其原因[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刁晏斌;;臺灣話的特點及其與內地的差異[J];中國語文;1998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胡芳毅;;漫談科技術語英譯漢[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廖新玲;;海峽兩岸現(xiàn)代漢語詞匯讀音差異比較研究[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劉青;溫昌斌;;海峽兩岸科技名詞差異問題分析與試解[J];中國科技術語;2008年03期
4 王玲;;句法結構的定量分析——以“有+VP”格式為例[J];漢語學習;2011年04期
5 李昱;施春宏;;海峽兩岸詞語互動關系研究[J];當代修辭學;2011年03期
6 危露露;;大陸臺灣The Great Gatsby流行漢譯本中ABB式形容詞對比研究[J];語文學刊;2011年23期
7 劉唯一;;大陸臺灣英譯漢四字格對比研究——以《The Great Gatsby》英譯漢4種版本為例[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幼華;;臺灣外來詞的研究及相關比較[A];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趙娟廷;漢韓公文語體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魏兆惠;兩漢語法專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祝曉宏;新加坡華語語法變異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4 黃裕\,
本文編號:24105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41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