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漢英路徑成分的詞匯化形式對比——兼論漢語趨向補語的語法屬性

發(fā)布時間:2019-01-02 07:53
【摘要】:本文在Talmy的移動事件框架理論基礎(chǔ)之上,對比漢英移動事件中路徑成分的詞匯化形式,探討其共性和差異。漢語與英語存在一些共同的表達路徑概念的語法手段,如附加語、動詞和介詞短語,但是漢英之間也存在一些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漢語趨向補語語法屬性和使用位置的復雜性上。雖然漢語趨向補語與其相應的趨向動詞具有同樣的形式,但是歷時和共時的語言研究表明,漢語趨向補語是由用在連動結(jié)構(gòu)之中第二個位置的趨向動詞語法化而來,它們已失去了動詞的某些特征,而逐漸語法化為附加語。它們不屬于動詞范疇,而應該歸為小品詞類的趨向副詞或介詞范疇。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almy's mobile event framework,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lexicalization of path component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mobile events, and discusses its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Chinese and English have some common grammatical means of expressing the concept of path, such as adjuncts, verbs and prepositional phrases,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complexity of grammatical attribute and usage position of Chinese trend complement. Although the Chinese directional complement has the same form as its corresponding directional verb,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linguistic studies show that the Chinese directional complement is grammaticalized by the directional verb which is used in the second position of the linked verb structure. They have lost some of the features of verbs and are gradually grammatically translated into addenda. They do not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verbs, but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tendency adverbs or prepositions in parts of speech.
【作者單位】: 商洛學院;鄭州大學;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漢英移動事件詞匯化模式的對比研究及其應用”(項目編號:10CYY0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沈家煊;現(xiàn)代漢語“動補結(jié)構(gòu)”的類型學考察[J];世界漢語教學;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剛;連詞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歷史要略[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2 黃婉梅;表處所的“在Np”的語義分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3 何清順;漢英詞匯重疊式附加意義對比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4 盧英順;現(xiàn)代漢語中的“延續(xù)體”[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5 王祥榮;兒童語言中的“上”、“下”類方位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6 肖奚強;范圍副詞的再分類及其句法語義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7 熊仲儒;;致使的語音實現(xiàn)及其句法蘊含[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8 盧英順;;“上去”句法、語義特點探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周元琳;“(一)點兒”的語法功能和語用特征[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10 唐愛華;安徽宿松方言的指示代詞[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述譜;;語言單位與詞典的類型及結(jié)構(gòu)[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劉建梅;;關(guān)于編纂外向型漢外字典的設(shè)想[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俞士汶;朱學鋒;段慧明;張化瑞;;以詞義為主軸的綜合型語言知識庫[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袁明軍;;《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的擬聲詞[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陳肖霞;;對連續(xù)話語中一些結(jié)構(gòu)輕音音節(jié)的聲學特性分析[A];第38屆國際漢藏語會議論文提要[C];2005年

6 林建平;;輕重與“方言語調(diào)”[A];首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靳光瑾;;計算機理解漢語需要語法理論支撐[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8 毛世楨;曾玉萍;沈倍蕾;;普通話語調(diào)研究綜述[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邢紅兵;;面向?qū)ν鉂h語教學的動詞用法頻率詞典[A];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劉楚群;;論現(xiàn)代漢語中非典型連動句式“V起來+AP”[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東晶;俄漢代詞指示語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祖生利;元代白話碑文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王利眾;俄漢科學語言句法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4 吳云霞;萬榮方言語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5 徐默凡;現(xiàn)代漢語工具范疇的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姜玲;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7 王道英;“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8 樊中元;現(xiàn)代漢語一名多量現(xiàn)象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盧小群;湘南土話代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李錦姬;現(xiàn)代漢語補語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慧;帶“得”字的程狀補語句及其表意功能探析[D];暨南大學;2000年

2 吉田泰謙;漢語肯定句與否定句不對稱現(xiàn)象的考察[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3 李賢景;三種否定比較句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不如”、“不比”、“沒有”型比較句考察[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4 施棟琴;進行概念的表達和情狀類型——英漢對比及其在翻譯中的應用[D];上海海運學院;2000年

5 李小芳;臨縣三交話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6 李肅寧;俄漢語空間關(guān)系表達形式和手段的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7 陳爍;《兒女英雄傳》狀態(tài)詞研究——從《兒女英雄傳》與《紅樓夢》的比較看《兒女英雄傳》中狀態(tài)詞的若干特點[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8 張雪蓮;《水滸全傳》的數(shù)量表達方式[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9 謝鈺;語法化和情態(tài)動詞的完成形式[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10 王天佑;關(guān)于VA了動補結(jié)構(gòu)[D];延邊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沈家煊;現(xiàn)代漢語“動補結(jié)構(gòu)”的類型學考察[J];世界漢語教學;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兵;李華;李u&;;運動事件編碼的語言類型學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孫毅;;漢語“心”義族衍生的隱喻路徑求索[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煃W 富;;從“以/將”的語義演變看漢語處置式的語法化鏈[J];漢語史學報;2009年00期

4 墻斯;;“齋”之“房舍”義探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5 袁周敏;;社會心理學與語用學視角下的身份研究[J];外語學刊;2011年04期

6 張秀松;;短語“到底”向時間副詞的詞匯化[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年05期

7 李香玲;;接觸與融合路徑下的和諧文化[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高兵;李u&;;中國人如何尋找小青蛙?——普通話對運動事件的編碼[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張建理;;英漢直接致使移動句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蔡永強;;“張三追得李四直喘氣”及其相關(guān)句式[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4 ;A Frame-based Approach to Polysemous Near-synonymy: the case with Mandarin Verbs of Expression[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高原;;談漢語中位移動詞的變化——以《古文觀止》為個案的認知分析[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江西省委黨校 談慧娟;贛語言文化資源開發(fā)的價值及其路徑探詢[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靜;漢韓運動事件表達的認知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2 韓大偉;英漢運動類動詞隱喻認知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薛常明;英語母語者對漢語非賓格動詞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檢驗“非賓格陷阱假設(shè)”[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敏;倒置的隱喻[D];河南大學;2005年

2 李麗瑩;中文表達運動事件的類型學研究[D];華僑大學;2008年

3 李永秋;語法化中的語義變遷[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夏賽輝;漢語或然性認識情態(tài)動詞語法化研究[D];湖南大學;2004年

5 劉瑪麗;漢語動趨式的方向表達[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39822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39822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a868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