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句的系統(tǒng)復雜化與自繁殖
[Abstract]: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are systematic complications and self-propagation in partial complex sentences. It starts from the crossing of the undertaking complex sentence in the joint domain to the causal complex sentence in the biased field.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causal relation, the hypothetical relation is formed by the variation from the current causal situation to the expected causal state, and the established causal anticipatory relation complements the necessary logical basis for the secondary deviation of the partial compound sentence. Then, the partial complex sentences shift to other types more actively by modal variation, converse variation, item variation, marker substitution and so on. In deviation, the selection of constants and variables often changes. After a successful reproduction, the newly propagated complex sentence types select new constants and variables to expand again, thus forming the chain evolution of complex sentence types.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現(xiàn)代漢語句子復雜化問題的研究”(11BYY084)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現(xiàn)代漢語句子復雜化問題的研究”(10YJA740070)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馬清華;并列連詞的語法化軌跡及其普遍性[J];民族語文;200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對象的數(shù)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2 李國慶;現(xiàn)代漢語的“不是P,也是Q”復句[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3 熊仲儒;;致使的語音實現(xiàn)及其句法蘊含[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4 方小中;定中結(jié)構(gòu)研究綜述[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5 楊崢琳;劉倩;;離合詞中時量補語位置探析——從“結(jié)了十年婚”說起[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6 王立;漢語方位詞身份的確認與N+L結(jié)構(gòu)的收詞策略[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S1期
7 張穎;對復謂結(jié)構(gòu)中“引陪式”的再認識[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S1期
8 倪蘭;現(xiàn)代漢語疑問代詞的基本語義分析[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9 曹翔;漢語語法變換分析的探源研究[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10 亓華;日本留學生漢語語段表達中母語“た”的特殊遷移現(xiàn)象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樹蘭;;滿語動詞zhafambi的詞義分析[A];滿學研究(第三輯)[C];1996年
2 郭銳;;語義等值和漢語虛詞的意義分析[A];和諧社會:社會公正與風險管理——2005學術(shù)前沿論壇論文集(下卷)[C];2005年
3 胡佳;;普通法漢詞典新增文化義項的參考原則與模式[A];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4 游淑芬;;值得推薦的一本工具書——1995年新版《漢英詞典》[A];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5 鄭述譜;;語言單位與詞典的類型及結(jié)構(gòu)[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劉建梅;;關(guān)于編纂外向型漢外字典的設(shè)想[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陶原珂;;從漢語的詞性-義項關(guān)系論漢外詞典的詞性標注結(jié)構(gòu)[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俞士汶;朱學鋒;段慧明;張化瑞;;以詞義為主軸的綜合型語言知識庫[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林建平;;輕重與“方言語調(diào)”[A];首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靳光瑾;;計算機理解漢語需要語法理論支撐[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東晶;俄漢代詞指示語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王利眾;俄漢科學語言句法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3 吳云霞;萬榮方言語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4 姜玲;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5 聶仁發(fā);現(xiàn)代漢語語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樊中元;現(xiàn)代漢語一名多量現(xiàn)象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盧小群;湘南土話代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趙娟廷;漢韓公文語體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9 潘世松;不同年齡段語用主體語體特征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10 延俊榮;給予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段茂升;古漢語“如、若、然、焉、爾”語法化過程考察[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賢景;三種否定比較句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不如”、“不比”、“沒有”型比較句考察[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3 解海江;漢語方言義位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4 馮凌云;現(xiàn)代漢語主謂謂語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5 吳潔;英漢翻譯與漢語歐化現(xiàn)象[D];外交學院;2001年
6 陳爍;《兒女英雄傳》狀態(tài)詞研究——從《兒女英雄傳》與《紅樓夢》的比較看《兒女英雄傳》中狀態(tài)詞的若干特點[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7 張雪蓮;《水滸全傳》的數(shù)量表達方式[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8 李劍鋒;漢語表述過程中的添加現(xiàn)象考察[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9 幸江濤;留學生使用漢語復句的偏誤研究[D];暨南大學;2002年
10 梁茜;中國學生英語俄文中的文化遷移及其教學對策[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沈家煊;“語法化”研究綜觀[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年04期
2 吳潔敏;漢語基調(diào)的九宮調(diào)模矩陣及其參數(shù)[J];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邢向東;緊縮句與單、復句劃分[J];語文學刊;1988年05期
2 熱合曼·汗巴巴,羅煥淮;現(xiàn)代維吾爾語復句(續(xù))[J];語言與翻譯;1990年01期
3 申麗敏;;試析偏正復句的語意重心問題[J];語文學刊;2008年18期
4 張拱貴;關(guān)于復句的幾點分析~*(上)[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3年01期
5 范曉;;試論主謂復句[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04期
6 胡懷蓮;;聯(lián)合復句中沒有倒裝句[J];科技信息(學術(shù)版);2006年04期
7 易匠翹;言語鏈中偏正復句內(nèi)部語序的語義分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02期
8 易匠翹;;言語鏈中偏正復句變位論[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2年04期
9 朱文獻;分號與復句的層次[J];閱讀與寫作;1998年04期
10 楊育林;淺談緊縮句[J];語文學刊;199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希杰;聶焱;;關(guān)于《修辭學通論》的對話[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續(xù)輯——暨王希杰修辭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邢紅兵;張旺熹;;現(xiàn)代漢語語法項目的標注及統(tǒng)計研究[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3 史慧媛;;“或者”類選擇復句語序的初步考察[A];黑龍江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黎洪;漢語偏正復句句序變異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2 朱艷華;載瓦語參考語法[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賽比燕·吐爾汗;漢維偏正復句對比研究[D];新疆大學;2012年
2 栗方園;陜北老榆林話的復句[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黃金;面向?qū)ν鉂h語教學的條件復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4 馬曉燕;新疆維吾爾族城市居民維漢口語句間語碼轉(zhuǎn)換研究-以烏魯木齊為例[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5 歐士博;巨野方言句法現(xiàn)象考察[D];山東大學;2011年
6 李賢卓;現(xiàn)代漢語非現(xiàn)實廣義條件復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7 阮氏秋清;漢越讓步復句對比及越南學生學習漢語步復句偏誤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汪曉欣;假設(shè)復句句序變異規(guī)律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9 關(guān)明銘;基于《人民日報》的現(xiàn)代漢語轉(zhuǎn)折復句語序研究[D];渤海大學;2012年
10 安娜·安瓦爾;中亞留學生并列復句的教學研究[D];新疆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3305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330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