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泰國學生兼語句式習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11-13 09:17
【摘要】:兼語句式是漢語常見的一種特殊句式,在本族人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而且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大綱中也被列為初級階段應掌握的句型。但由于漢語是一種缺乏形態(tài)變化的語言,主賓沒有顯形的格標記,兼語句式很容易跟連動句、雙賓句、主謂謂語句、緊縮復句等混淆,再加上兼語句式的漢語本體研究和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更增加了泰國學生習得兼語句式的難度。該論文以二語習得理論為指導,借鑒并吸收兼語句式本體研究的成果,從習得的角度切入,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考察泰國學生兼語句式的習得情況,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最終達到指導兼語句式教學的目的。 本論文一共分為五個章節(jié)。 第一章緒論,主要介紹了選題的緣由及意義,研究的現(xiàn)狀,本文語料的來源、研究思路、研究范圍和方法等。 第二章,對泰國學生兼語句式習得的總體考察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根據(jù)主客觀答對率列出了泰國學生習得兼語句式的難度順序。 第三章,對致使類、請求類、派遣類、催逼類、勸阻類、培養(yǎng)類、愛恨類、選定類、有無類這九類兼語句式進行具體考察與分析,統(tǒng)計并分析這九類兼語句式的使用正確率及偏誤類型。 第四章,對兼語句式的教學及教材編寫提出建議。 第五章結語,對本論文所得出的結論進行總結。
[Abstract]:As a common special sentence pattern in Chinese, it is frequently used in the daily life of the native people, and it is also listed as a sentence pattern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However, since Chinese is a language that lacks morphological changes, subject and object have no explicit case marks, and sentence patterns are easily confused with linked verb sentences, double object sentences, subject-predicate sentences, constrictive complex sentences, etc. In addition, the study of Chinese ontology and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grammar as a foreign language have not been well combined, which has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Thai students' acquisition and sentence style.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and assimilates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study of the syntactic ontolog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quisition, through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examines the acquisition situation of Thai students and sentences, and finds out the problems. Solve the problem,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guiding and sentence teaching.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reas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search, the source of the corpus, research ideas, research scope and methods.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autho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results of Thai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concurrent sentence patterns, and lists the order of difficulty of Thai students' acquisition and sentence form according to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nswer rate. The third chapter makes a specific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nine types of sentence patterns, namely, causation, request, dispatch, compulsion, dissuasion, cultivation, love-hate, selection, and whether there are any.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nine categories of the correct use of sentence and error types. In the fourth chapt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and textbook compiling.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195.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年玉萍;談談兼語句[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劉笛;王力“遞系式”與黃伯榮、廖序東“兼語句”之比較[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3 李冬香;《馬氏文通》對兼語句的分析述評[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年01期

4 任艷麗,遲永長;特殊“把”字兼語句及其析句方法[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5 董治國;古代漢語兼語句型新探[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6期

6 宋海英;漢語知識質辨二題[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1990年02期

7 蒲喜明;;兼語句的復雜化及其分析[J];固原師專學報;1987年04期

8 張桂英;“有無”類兼語句與“有無”類連謂句區(qū)別[J];綿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6年01期

9 張玉金;論殷墟甲骨文中的兼語句[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3年01期

10 周正穎,邱月;今文《尚書》兼語句研究[J];古漢語研究;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道功;;基于標注語料庫的兼語句語義結構模式研究[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謝愛林;鄒媛;劉紅霞;熊禮淼;;“Ns+V+得+NP+VP”是兼語句嗎[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席留生;;漢語兼語句與英語SVOC結構的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蘇寶榮;;漢語“副+名”現(xiàn)象的語義、語法分析與認知基礎[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5 馮勇強;初敏;賀琳;呂士楠;;漢語話語音節(jié)時長統(tǒng)計分析[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6 王瑋;蔡蓮紅;周同春;;表述漢語重音的屬性參數(shù)研究[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7 吳志勇;蔡蓮紅;陶建華;;基于漢語韻律參數(shù)的語音基元選取[A];第六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8 張偉潼;;對“洋文”沖擊漢語現(xiàn)象的基本估計與對策[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9 唐珊;伍新春;;漢語兒童語音意識的早期發(fā)展[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范開泰;由麗萍;劉開瑛;;漢語框架語義分析系統(tǒng)研究[A];全國第八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JSCL-2005)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黃海;首屆世界漢語大會七月亮相北京[N];中國文化報;2005年

2 李泓冰;讓漢語在國內(nèi)也熱起來[N];人民日報;2005年

3 記者 施芳;首屆世界漢語大會閉幕[N];人民日報;2005年

4 施芳 趙婧;漢語蘊涵巨大的魅力[N];人民日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喻京英 李煒娜;世界需求拉動漢語走向世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

6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東亞文明比較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莫斯科實用東方學學院教師 黃立良;在俄羅斯大地上感受漢語溫度[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7 張桂元;效在課上 功在課前[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8 本報記者 陳敏 本報通訊員 霍露樺 錢雪華;赴澳漢語志愿者的“支教”生活[N];寧波日報;2008年

9 汪融;漢語在故鄉(xiāng)的憂慮[N];中國文化報;2008年

10 記者 葉嬌;地區(qū)啟動青年農(nóng)民漢語培訓[N];吐魯番報(漢);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西彬;擴充的格位理論與漢語相關句法現(xiàn)象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2 金貞兒;致使義兼語句與“把”字句的構式轉換及其理據(jù)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3 韓玉國;范疇語法與漢語非連續(xù)結構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4 劉文正;《太平經(jīng)》動詞及相關基本句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5 宗世海;漢語話語中誤解的類型及其因由[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0年

6 湯勤;《史記》與《戰(zhàn)國策》語言比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7 姜美玉;漢語口誤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解海江;漢語編碼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9 莫愛屏;漢語話語中推理照應的語用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3年

10 陳前瑞;漢語體貌系統(tǒng)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曲淑虹;泰國學生兼語句式習得研究[D];廣西大學;2013年

2 馬文佳;外國留學生兼語句習得研究及偏誤分析[D];西北大學;2011年

3 葉蕾;《元刊雜劇三十種》兼語句研究[D];溫州大學;2013年

4 許慧娟;現(xiàn)代漢語兼語句語篇分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2年

5 張yN;中古漢語兼語句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6 趙小東;《世說新語》兼語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7 楊高建;《三國志》兼語句研究[D];新疆大學;2010年

8 李玉菲;外國留學生兼語句運用的偏誤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華祚彩;《呂氏春秋》兼語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10 馬德全;論現(xiàn)代漢語兼語句[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3年

,

本文編號:232866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32866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bef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