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串聯(lián)日常語言與世界的鎖鏈——奧斯汀與維特根斯坦的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11-11 21:58
【摘要】:正奧斯汀與維特根斯坦被歸入日常語言學派的傳統(tǒng),他們都注重語言分析,強調(diào)治療型哲學,將批判的矛頭指向邏輯實證主義,推動了20世紀哲學的語言轉(zhuǎn)向,在對日常語言的哲學關懷上,兩位大家殊途同歸。一、從日常語言出發(fā)奧斯汀與維特根斯坦兩人都很強調(diào)哲學的治療思想,也即通過揭露哲學家們對語言的誤用,來祛除語言給我們
[Abstract]:Both Austin and Wittgenstein are classified into the tradition of everyday language school. They all pay attention to language analysis, emphasize therapeutic philosophy, point the criticism at logical positivism, and promote the linguistic turn of philosophy in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philosophical concern for everyday language, the two of them share the same goal. One is that both Austin and Wittgenstein emphasize philosophical healing from everyday language, that is, by exposing philosophers' misuse of language, we can get rid of language for us.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0-0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以啟;;關于詮釋學理論中若干基本問題的探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2 劉俊香;光的啟示——談“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語言”[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3 曾文雄;;中西語言哲學“語用學轉(zhuǎn)向”新解[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4 詹全旺;;新聞言語行為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張小紅;;語言背后的鏡子——簡析預設在語言概念功能中的深層特征[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錢廣華;現(xiàn)代經(jīng)驗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現(xiàn)代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7 牛文君;葉美芳;;走向存在之家——海德格爾與道家語言觀比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8 林莉蘭;;奧斯汀言語行為二分說述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胡萍英;;語言游戲說與大學英語教學方式[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10 朱曉紅;周家春;;言語教學的哲學基礎及實踐策略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紅嬰;;論法定程序的“以言行事”[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2 劉大椿;;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人文關懷[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3 張燕;;弗雷格意義理論淺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4 樓巍;許為民;;技性科學觀:科學的當代性和復雜性[A];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lián)合學術年會浙江大學論文集[C];2008年

5 葛舒荃;;從海德格爾的角度看保護自然美的實踐選擇[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6 周頻;;在學習詞典中采用語義網(wǎng)絡凸顯語詞意義[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7 孔慧;;哈貝馬斯論塞爾的《意義、交往及表現(xiàn)》[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7)[C];2009年

8 胡志堅;;個案裁判規(guī)范之構建是司法裁決證立的關鍵[A];第十六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國法律邏輯三十年)[C];2008年

9 陳芝國;;南星:現(xiàn)代田園詩的奠基石[A];詩歌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陶友公;;“に+ぁり=なり”“で+ぁる=でぁる”與“で+いる”[A];日語教學與日本研究——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江蘇分會2012年刊[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漢生;英國都鐸王朝的語言與文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施佳勝;經(jīng)典 闡釋 翻譯——《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原雪;二語/外語語境下的批判性閱讀理論構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武克勤;英伽登文學本體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靳寶;批判哲學的現(xiàn)象學批判[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8 王艷紅;美國黑人英語漢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孫小龍;規(guī)范、推論與社會實踐[D];南京大學;2011年

10 張愛珍;模糊語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任芝;請求言語行為的俄英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郭艷鳳;海德格爾與莊子美學思想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譚艷;認知語義學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詹雪;高中語文文學作品教學和審美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田蓁子;針尖上的蜂蜜[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孫長城;試論公民法律意識的生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張倫建;語言的召喚—當代中國語言批評的特點與反思[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9 龐紅蕊;節(jié)慶祭祀與替罪羊之死[D];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10年

10 李本加;藏族文學語言學及其藝術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博;論文學語言的審美特性[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1995年01期

2 彭增安;日常語言中的隱喻概念[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3 游宇明;;溫暖的廢話[J];北方人;2007年07期

4 胡偉希;;原言[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5 方凡;;“最深奧的真理”與“最虛構的文本”——從柯勒律治到加斯看詩性語言功用的演變[J];浙江學刊;2010年06期

6 鄧嗣明;;美文語言的情意化釀制[J];語文教學與研究;1993年12期

7 王曉升;后期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觀[J];江海學刊;1997年06期

8 陳嘉映;《為辯解進一言》[J];讀書;1998年03期

9 馬靜;網(wǎng)絡用詞向日常語言的滲透[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10 富華;詩歌,一種超越語法的行為[J];嘉興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利芳;;論預設的可廢除性和投射問題[A];2003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3年

2 鞠實兒;;信念的證據(jù)和不一致信念的表達[A];1993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3年

3 程仲棠;;蘊涵“怪論”與邏輯認識論[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4 方成;;漫畫語言[A];論漫畫——中國漫畫交流文集[C];2003年

5 張力鋒;;一階量詞的邏輯哲學考察[A];第二屆海峽兩岸邏輯教學學術會議專輯[C];2006年

6 袁正校;;大學邏輯應當兼顧邏輯理論和邏輯應用[A];第二屆海峽兩岸邏輯教學學術會議專輯[C];2006年

7 諸葛殷同;;試論命題形式的若干問題[A];全國邏輯討論會論文選集[C];1979年

8 劉士杰;;蘊含著魔化力量的詩的語言——漫論洛夫詩的語言藝術[A];洛夫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黃瑞華;;反語言淺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陳秀娟;;一種語言的藝術——試論文學創(chuàng)作中審美距離的建構[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嘉映;日常語言與哲學[N];文匯報;2004年

2 陳興良;穿行于生活世界和法律世界之間[N];檢察日報;2005年

3 趙國棟;氣盛則言宜[N];人民日報;2004年

4 李茂葉;文學語言研究的特殊性[N];文藝報;2007年

5 王焱;“有話好好說”與“讀書先須識字”[N];南方周末;2007年

6 朱生堅;罪非罪 香非香[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9年

7 高平生;城市之美[N];甘肅日報;2000年

8 盧新寧;漢語,我為你不平[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

9 宋世明邋王建文;從物權法起草看立法語言風格走向[N];江蘇法制報;2007年

10 安琪;于堅:“我一直是個故鄉(xiāng)詩人”[N];經(jīng)濟觀察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賴成彬;維特根斯坦與奧斯汀的哲學治療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李茂葉;人文語言視域下的文學語言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3 劉芳;詩歌意象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張守夫;哲學視域中法的語言和思維層次[D];吉林大學;2006年

5 高國棟;分析法學的日常語言分析轉(zhuǎn)向[D];吉林大學;2006年

6 劉東升;實證法學的反思及規(guī)范解讀[D];山東大學;2006年

7 潘慶玉;語言哲學視閾中的語文教育[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趙彬;掙脫文字夢魘后的舞蹈與歌唱[D];吉林大學;2005年

9 李紅章;概念框架與思想解讀[D];吉林大學;2008年

10 田松;惠勒科學哲學思想初探[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跋騁;日常語言·藝術語言[D];中國美術學院;2013年

2 胡長兵;后期維特根斯坦日常語言分析中的新哲學觀與新批判[D];安徽大學;2004年

3 郭冬梅;幼兒日常語言和“教學語言”的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4 喬瓊;日常語言的典型效應及其認知理據(jù)[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5 范為;論羅素的摹狀詞理論及其理論困境[D];黑龍江大學;2008年

6 劉巖峰;“命題”的顛覆與“確定性”的喪失[D];蘭州大學;2005年

7 馬經(jīng)華;維特根斯坦后期語言哲學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8 秦萌;從理想語言到日常語言的回歸[D];黑龍江大學;2006年

9 黎娟;奧斯汀的語言現(xiàn)象學方法[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王桂田;試論本體論與現(xiàn)實生活的耦合之路[D];吉林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232625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32625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59d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