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或”和“或者”的語法化

發(fā)布時間:2018-10-17 18:12
【摘要】:無定代詞"或"在不同的句法語義條件下會發(fā)生兩種相對獨立的語法化:一種成為表測度的語氣副詞,并進一步發(fā)展為假設(shè)連詞;另一種則語法化為選擇連詞。"或者"的語法化路徑與"或"大致相同,但在古漢語中,用作語氣副詞的"或者"很早就占優(yōu)勢地位,而"或"的意義長時間處于代詞/副詞、代詞/連詞兩種理解均可的階段。
[Abstract]:There are two relatively independent grammaticalization of the indefinite pronoun "or" under different syntactic and semantic conditions: one is to become a modal adverb of measurement and further develop into hypothetical conjunctions, and the other is to turn grammar into selective conjunctions. Or the grammaticalization path of "or" is roughly the same as that of "or", but in ancient Chinese, the meaning of "or", which is used as a modal adverb, has been dominant for a long time, and "or" has been in the pronoun / adverb for a long time. The stage at which pronouns / conjunctions can be understood.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方有國;“莫之或止”解[J];古漢語研究;1993年01期

2 周有斌;“或者”與“或”的差異[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3 周有斌,邵敬敏;“或者”單用、雙用與多用的條件制約[J];語文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劉清平;;連詞“或”與“或者”的使用差異及其制約機制[J];世界漢語教學;2011年03期

2 盛新華;郭靜;;魯迅筆下“或”、“或者”的語義選擇類別及語用根據(jù)[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3 張佳奇;;“或”字在新聞作品中的跨領(lǐng)域運用分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2年04期

4 朱軍;戴春蕾;;基于語料庫的有標并列短語語體適應(yīng)性考察[J];學術(shù)探索;2012年0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尹蔚;多維視域下的有標選擇復(fù)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怡;;試論“真”的語法化歷程[J];文學教育(中);2011年08期

2 馮利華;;《庚道集》中“定”的語法化等級考察[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封傳兵;;“即”的語法化[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呂海燕;;語氣副詞“畢竟”的語法意義[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5 朱潔;;漢語中“門”的語法化分析[J];考試周刊;2011年46期

6 孫葉林;;邵東方言“擔”的語法化[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7 付文萍;;“一直”的語法化與詞匯化[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8 夏宇;謝婕妤;;從“~門”淺析語義虛化和語法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朱和艷;黃婉梅;;人稱代詞“人家”的語法化歷程及其動因[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7期

10 孫福婷;;“找”字的語法化考察[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璋;;“てしまぅ”的語法化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周國輝;隋虹;;語言語境語法化作用的英漢語對比分析[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周國輝;;實用虛化 虛用實化——語法化與詞匯化的辯證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4 楊成虎;;與語法化平行的音系變化連續(xù)統(tǒng)問題[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下)[C];2003年

5 王建設(shè);;從明清閩南方言戲文看“著”的語法化過程[A];福建省語言學會200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6 鄒仁;;“了”、“卻”的語法化以及“了”、“卻”的替換[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7 晏尚元;;指示詞THAT的語法化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8 趙學德;;論語法化術(shù)語譯名的標準化[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9 王偉;周衛(wèi)紅;;試論語法化理論在對比語言學中的應(yīng)用——以英漢語篇中替代類型之對比研究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吳秋麗;;泉州方言介詞“嘞”的語法化及涉及的相關(guān)現(xiàn)象[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福祥整理;人文社會科學前沿掃描(語言學篇)[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2 儲澤祥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儲澤祥:追求理論方法創(chuàng)新是核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李娟;一部引人思考的理論語言學著作[N];中華讀書報;2008年

4 張驊;語言所舉辦兩場學術(shù)演講會[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5 ;發(fā)揮學科特色 創(chuàng)新理論體系[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6 引甫;頗具特色的語文工具書[N];光明日報;2007年

7 高山杉;“學術(shù)女超人”原來是“書皮黨人”[N];東方早報;2010年

8 丁帆;超越布斯[N];中華讀書報;2004年

9 盧卓群;研究漢語句法機制的力作[N];光明日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閻思 楊耕耘;失序的網(wǎng)絡(luò)社區(qū)語言[N];湖北日報;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齊春紅;現(xiàn)代漢語語氣副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李素英;中古漢語語氣副詞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羅自群;現(xiàn)代漢語方言持續(xù)標記的比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高增霞;現(xiàn)代漢語連動式的語法化視角[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張尹瓊;疑問代詞的非疑問用法[D];復(fù)旦大學;2005年

6 SYEDA ARZOO RIAZ(阿珠);漢語與烏爾都語量范疇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7 蔡華祥;鹽城(步鳳)方言動態(tài)助詞及相關(guān)語法手段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8 周靜;現(xiàn)代漢語遞進范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李晉霞;現(xiàn)代漢語定中“V雙+N雙”結(jié)構(gòu)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朱明來;宋人話本動補結(jié)構(gòu)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永華;語氣副詞“當然”的多角度考察[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張蕾;現(xiàn)代漢語否定式“把”字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3 孫琦;《顏氏家訓》連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4 孟靜;Be going to結(jié)構(gòu)規(guī)約含義的語法化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馬慧;唐以前“得”字及相關(guān)“得”字句的演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李文星;使、叫、讓在現(xiàn)代漢語兼語句中的語法化[D];河南大學;2004年

7 駱美嬋;主謂插入語的考察[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8 李向華;漢語中“個”的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9 范群;“給”的語法化考察及其在句子中的焦點標記功能[D];山西大學;2005年

10 尤翠云;名詞謂語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

本文編號:227753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27753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72e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