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雜居地區(qū)布依語對漢語語法的影響——以四音格動詞重疊詞語的借用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8-09-07 13:57
【摘要】:布依語里常見四音格動詞重疊形式,布依族說漢語時直接用漢語的語言材料逐一翻譯這種四音格詞語,不僅把四音格詞語的意義,而且還把其構造方式引入了漢語。而這些四音格詞語在與布依族雜居的漢族中又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運用。這就是漢語對布依語語法的借用現(xiàn)象。在借用過程中,雙語階段是必不可少的階段,而布依族中掌握布依語、漢語的雙語人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Abstract]:The four-syllable verb overlapping form is common in Buyi language. When Buyi people use Chinese language materials to translate the four-syllable words directly, not only the meaning of four-syllable case words is introduced into Chinese, but also the way of construction is introduced into Chinese. These four-syllable words have been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the Han nationality. This is the phenomenon of Chinese borrowing from the grammar of Buyi. In the borrowing process, the bilingual stage is an essential stage, and the Buyi nationality master Buyi language, Chinese bilingual people play a vital role.
【作者單位】: 貴州民族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H268;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周國炎;布依語動詞重疊及其表達功能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S1期

2 林有苗;;《語言接觸與語法演變》介評[J];現(xiàn)代外語;2008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英;;人類學視野下保護語言多樣性的幾點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2 高華;;漢語里的“話題問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饒宏泉;;量詞的性質和數(shù)量表達的核心——語序類型學的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4 蔣慶榮;;漢語和日語條件句的對比[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5 王婷婷;;試論句尾“了”的使用條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6 于琳琳;;愛V不V句式的句法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7 苑逸豪;;論“比”字句的否定問題[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2年06期

8 劉丹;;嵌入“向”字短語“把”字句中介詞短語位序先后的制約因素[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9 熊鶯;;日漢語氣助詞對比研究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張敬源;張藝;;“有”字比較句的加的夫語法視角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呂喬;;日語“人(ひ と)”和漢語“人家”的自稱用法對比[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李影;付莉;;韓國中小學生“是”的錯序偏誤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3 邢紅兵;張旺熹;;現(xiàn)代漢語語法項目的標注及統(tǒng)計研究[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4 王文藝;;布依語與漢語量詞比較[A];布依學研究(之七)——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5 張建強;;基于語料庫的現(xiàn)代漢語疑問句使用情況調查[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李勁榮;;內涵、外延與漢語修飾成分的標記隱現(xiàn)[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7 曾李麗;;中英“作者簡介”語言比較[A];2012西南地區(qū)語言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2年

8 喻潔;;“再說”和“何況”用法及異同考察[A];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張金圈;漢語單音方位詞與單音動詞的偏正性組配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余成林;漢藏語系語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鮮紅林;云南羅平布依語詞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喬翔;漢英形修名結構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卡依沙爾·艾合買提;現(xiàn)代維吾爾語情狀類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范麗君;漢藏語因果類復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姚小鵬;漢語副詞連接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10 崔智英;電視訪談的語體特征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玉婷;漢語會話他啟自修型修正的互動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林琳;“代詞+(的)+名詞”結構中“的”字隱現(xiàn)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戴佳;現(xiàn)代漢語特殊結構“V+得+發(fā)+X”[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金麗娜;語言接觸中的句法演變[D];湘潭大學;2010年

5 劉忠才;從順應論看反問句的語用功能[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唐瑩;留學生漢語動量詞習得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吳滿香;侗語熟語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8 肖艷;中高級階段越南學生漢語常用篇章銜接手段偏誤分析[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9 陳盈新;中高級泰國學生漢語能愿動詞習得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10 張筠;西寧方言的民俗文化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B.Heine ,T.Kuteva ,龍海平,劉云;《世界語法化詞典》述評[J];當代語言學;2005年03期

2 S. Hoffman;林有苗;;《語法化與英語復合介詞》簡介[J];當代語言學;200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麥姣;談古今漢語的動詞重疊[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S1期

2 張先亮;動詞重疊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6期

3 周錦國;談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動詞的一種重疊形式[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4 朱蕾;;安徽涇縣方言的“VV 的”重疊式[J];中國語文;2005年03期

5 羅遠林;;試論動詞重疊A—A式[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5期

6 周維維;從標題語境看動詞重疊形式[J];現(xiàn)代語文(理論研究版);2005年05期

7 毛修敬;;動詞重疊的語法性質 語法意義和造句功能[J];語文研究;1985年02期

8 毛宗武;;瑤族標敏話詞語重疊的語法功能和語法意義[J];民族語文;1989年06期

9 齊瑞星;;一般動詞重疊的表達功能[J];大舞臺;2010年08期

10 阮緒和;江西武寧(上湯)話一種特殊的動詞重疊結構[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尚英;;VV與V一V式動詞重疊的特征調查研究[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楊翠蘭;;基于語料統(tǒng)計的漢語成語語法功能研究[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莫彭齡;;詞匯的“詞”、語法的“詞”和修辭的“詞”[A];修辭學新視野——漢語修辭與漢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鄒媛;;單音形容詞重迭式作修飾語的考察[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楊秀敏;;淺論現(xiàn)代漢語介詞結構及其語法功能[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6 楊正超;;現(xiàn)代漢語時量詞研究概述[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7 孫玉文;;以“惡”為例看詞的語法分析必須以音義結合為基礎[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8 袁金亮;;說“掉了”[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王安琛;;試論“V—V”結構[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李影;付莉;;韓國中小學生“是”的錯序偏誤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高永久;相互借用的民族語言[N];人民政協(xié)報;2000年

2 胡宗哲;還“油藏”的“藏”正確讀音[N];中國石油報;2006年

3 邵敬敏;不喜歡戴;盏恼{皮學生[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4 俄羅斯遠東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教師 趙萬勛;生詞聽寫與課堂組織[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5 ;漢語與韓國語比較研究[N];光明日報;2001年

6 魏薇;文言實詞[N];天津日報;2004年

7 于亭;現(xiàn)代語言學形態(tài)視野中的甲骨刻辭語法學研究[N];中華讀書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范濤;搶救神奇女書[N];北京日報;2002年

9 本報駐京記者 吳娟;媒體應準確使用外語詞[N];文匯報;2000年

10 山西財經(jīng)大學華商學院 吳娟娟;基于中介語語料庫的程度副詞偏誤分析[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Maharani(陳玉蘭);漢語、印尼語動詞重疊對比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2 李巧蘭;河北方言中的“X-兒”形式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3 李霞;《金瓶梅詞話》動詞語法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4 侯昌碩;衍生與借用—新時期舊詞新義現(xiàn)象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5 鮮紅林;云南羅平布依語詞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殷相印;微山方言語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7 丁建川;《世說新語》名詞、動詞、形容詞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8 徐武林(Burin Srisomthawin);漢語熟語在泰國的流傳及借用[D];浙江大學;2009年

9 向二蘭;漢英助動詞句法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徐艷華;現(xiàn)代漢語實詞語法功能考察及詞類體系重構[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英;明話本小說動詞重疊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李寶限;廣東新會話動詞重疊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3 王慧;近代漢語動詞重疊的歷時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謝蓓;廣西桂平粵方言動詞重疊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賀衛(wèi)國;《醒世姻緣傳》動詞重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許晉;人體詞語及其文化內涵分析[D];內蒙古大學;2004年

7 賀燕;現(xiàn)代維吾爾語量詞研究[D];新疆大學;2006年

8 王海霞;《祖堂集》語氣詞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9 朱玉梅;《韓非子》形容詞謂語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張華;《左傳》否定詞“非”“未”“勿”“毋”“弗”“不”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3年

,

本文編號:222845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22845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9db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